中國美術網校

中國美術網校

中國美術網校是一個免費的網上美術教育平台,有中國九大美院師資組成的教學隊伍,提供了包括素描、色彩、速寫、設計、彩頭、國畫、漫畫、書法等美術教程,線上解答藝考問題。並且支持美術招生簡章、美術成績、歷年考題、歷年分數查詢。

簡介

網站logo 網站logo

當我們為高考所困惑的時候,我們忘了本真,像大師學習一直是中國美術網校的根本,中國美術網校一直以人為本的原則,放棄概念化的教學方式,為廣大美術愛好者提供最佳的教學方案。

教學分類

素描教育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頻繁及信息傳遞加速,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體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傳統的素描教學模式存在哪些不足之處?該怎么教?教些什麼?如何使學生提升對素描的認識、發揮素描教學應有的作用?這些都成為素描教學探討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

中央美院60周年珍藏版作品 中央美院60周年珍藏版作品

中國的素描教學體系是寫實油畫家建立的。20世紀初,旅法旅日學子 學成歸國,用科學寫真的西方學院藝術形式改造沒落的中國畫為宗旨,實踐他們的抱負和壯志,把學到的一整套基礎教案在幾個國立藝專推廣。徐悲鴻旗幟鮮明地提出“素描基礎論”,著手建立較為完整的寫實主義教學秩序,培養了一批面向現實的青年美術家。1949年後徐悲鴻的教學思想在官方的認可和支持下得到全面的推廣和實行,順理成章地為新中國美術教育奠定下格局。後隨文化的全盤“蘇化”,一套全因素素描體系就成了我們美術教育的最高準則。在今天看來,作為基礎教學體系,它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藝術是人們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工具,藉助一定的審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與物質材料、心靈與審美對象相互作用、相互結合的情況下,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造性勞動。”油畫、水墨、版畫等都是藝術家表達情感個人審美的媒介,藝術家可以選擇毛筆宣紙,可以選擇畫布油性顏料,可以選擇刻刀木板,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適合自己獨特審美語言的工具材料。藝術家藉助較單純的工具材料,大師們的素描作品讓我們感受到素描藝術的魅力。米開朗基羅的人體博大沉雄,丟勒的造型脈絡清勻;荷爾拜因的清新自然,米勒的質樸動人,梵谷的稚拙樸素……

素描本身就是終點,是“純正的藝術”並非造型藝術的“基礎”。在我國傳統的素描教學中,強調了素描的服務功能(只是服務於寫實油畫,對於其他藝術形式如國畫,說素描是它的基礎不免勉強),強調基礎,形成束縛學生藝術思維的死結。

隨著國際交流的頻繁及信息傳遞的加速,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後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體制也有了一定的改觀,一些學校和教師開始轉變素描教學理念,進行符合藝術規律的素描教學探索。筆者多年處於教學一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素描教學進行新的探索:

1、素描單體因素與組合因素的訓練。

素描除了色彩包含了所有繪畫的形式因素,諸如點、線、面、空間、紋理等,這些都是藝術作品的視覺材料。在這諸多形式因素中,每一種都可以單獨形成畫面,也可以幾種同時使用。只有獲得對素描各個因素的深入理解才能產生對素描的真正把握,從而實現其服務性和獨立價值。目前,在高等院校的素描教學中,側重於“真實的再現”,對素描的學習要求局限於寫生對象,對客體的模擬,其手段強調用全因素素描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有道理的,但也容易給學生造成誤解。現在有的院校已經進行寫實素描、超寫實素描、意想素描的教學,但是因為缺乏對素描單體因素的主動理解的觀念,往往在過渡到抽象元素之間的關係表現時,學生顯得束手無策。

2、多工具材料的運用。

“素描是一門使用特殊工具與材料的獨特藝術”。對大多數畫家來說,他們對繪畫工具和材料具有敏銳的嗅覺,享受這些工具和材料帶給他們的快樂,比如鉛筆的銀灰色線條、炭筆的黑色柔性、彩色蠟筆的強烈度與明亮感、鋼筆淡彩的透明流暢性都令他們快樂無比。如果說一件畫具或一種畫紙能夠引發畫家的創作激情,那么這種激情也將融入他的作品中,成為他整個素描理念的一部分。

在素描中,工具和材料的套用和表現對塑造形象密切相關。鉛筆、炭筆、炭精條、鋼筆、毛筆;鉛畫紙、水粉紙、水彩紙、包裝紙、新聞紙、道林紙等等,不同特性的工具,各種質地的紙張,表現出豐富多姿的線條、塊面,只有當熟練地運用這些工具材料時,畫面才會顯得更精彩、更有情意。

色彩教育

皮諾的色彩 皮諾的色彩

色彩基礎教學是美術教育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在色彩的審美修養、造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和創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色彩基礎教學重在“以技入道”,其內容偏專偏窄,陳舊重複,往往用統一的方法步驟要求學生,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新的課程改革提倡重視藝術教育對學生的創造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而現在的色彩基礎教學方式明顯不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現有的色彩基礎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思考。以下是筆者在色彩基礎教學中的粗淺體會。

一、從布置靜物入手,煥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表現欲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日出 印象派的奠基作品 日出 印象派的奠基作品

在色彩靜物寫生中,靜物選取的隨意性,構成方式的主觀性,無疑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極佳題材,所以色彩靜物寫生在色彩基礎教學中處於很重要的位置。然而在色彩靜物寫生中,要畫好靜物,所畫的靜物必須能喚起學生的“審美情感”,因為動情作畫和不動情作畫,其作品的內蘊大不相同,如果把前者比作有血有肉的活人,後者則是沒有生命的蠟像。假如你對寫生對象一見傾心,被某種色彩或色彩關係所打動,產生了很強的表現衝動,有了非畫不可的表現欲望,這其實是畫好靜物畫的先決條件;相反,假如你對寫生對象無動於衷,全無任何心理觸動,處於麻木不仁的狀態,沒有表現欲望,則不可能畫出好作品。布置靜物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很大的關係,要畫好色彩靜物必須布置好靜物。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下列兩套布置靜物的方案效果較好:

1.讓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布置靜物。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格愛好千差萬別,專業素養、審美喜好不同,他們對喜歡畫的靜物自然也就不一樣,讓學生自由選擇靜物、布置靜物,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審美情感”、表現欲望,而且布置靜物也是一種創造過程,讓學生自己布置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布置靜物之前必須給學生講解一些色彩理論知識和構圖知識,因為靜物的組合,從物體的形狀、質感、肌理到色彩的搭配等都十分講究,這些擺布都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藝術效果,可以說布置好一組靜物,是一幅靜物畫成功的一半。學生在作畫之前一定要從畫面構圖、造型、素描的關係中感知色彩的對比與和諧,尋找它們的“秩序”與聯繫,這樣才能表達出這種“秩序”所產生的美感,實現色彩訓練的目的。所以布置靜物之前學生必須了解很多色彩、構圖等理論知識。在布置靜物的過程中老師要輔助學生,和學生同共探討,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樣才能布置好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靜物。

2.先由老師布置靜物,再讓學生自由選擇。老師覓選新奇靜物和襯布,大場面、羅列性地布置靜物,選定自然而新穎的動態,不考慮光源因素,布置靜物時,可將三四個靜物台聯接成一個長形大舞台,特意不安排主賓關係和靜物中心,背景上懸掛襯面、圖片等,不一定只掛襯布,要求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新奇的東西來作畫,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這種大場面的布置靜物,特意不為畫者提供可供直接模仿的自然,必須由畫者參照自然重新安排,自主選擇、取捨與組織。畫者根據自己的偏愛進行取捨,或可把兩件相隔很遠的物體挪移到一起。學生的位置是移動的,從左中右至少三個視點去觀察,將會發現奇妙的色彩鄰接關係和造型鄰接關係。然後重新安排畫面。新奇的靜物可以激發畫者的感知熱情,反常化的擺置方法其實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有利於激活學生的創造潛能,有利於培養“新奇”的審美趣味。

倫勃朗的速寫 倫勃朗的速寫

二、加強表現性色彩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較長時間以來,高校藝術專業的色彩基礎教學實行“寫實畫法”的單一教學模式,“寫實畫法”著眼於物象間的光色變化關係,強調對客觀對象的體積塑造和空間、質感的表現,畫面具有較強的真實感,但這一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認識色彩的過程中,只注重訓練學生對寫實性自然色彩的表現,很少涉及主觀色彩的運用,不利於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對此,筆者以為,在色彩基礎教學中應大力推行表現性色彩教學,因為表現性色彩寫生不照抄自然,而是根據自然進行再創造,這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表現性色彩寫生和寫實性色彩寫生要求完全不同,如果把寫實性寫生稱為正常化寫生,那么表現性寫生就是反常化寫生。寫實性色彩寫生是以模擬自然,體現客觀自然規律為目標,表現性寫生則恰恰相反,不抄襲自然,根據自然進行再創造,以體現藝術規律為目標。藝術是精神的創造物,自然只提供了一種機遇,學生需要重新安排自然,這種安排應從美的觀念出發,變被動地模擬自然為主動地組織畫面,學生取得了作畫的自主權,便具有了作畫的熱情和創造性。

速寫教育

“速寫”作為造型藝術的一門學科,顧名思義也就是對客觀世界進行迅速的描繪。在美術教學中,人們往往將速寫視為基本功訓練的一項主要內容,因為它對提高繪畫造型能力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速寫以其簡明扼要的線條快速捕捉事物形神的方法,成為培養繪畫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徑。

與作為基礎造型訓練的素描相比校,速寫具有易操作性、隨意性和偶發性。它不受工具材料、場地的限制,表現形式也是無拘無束,可以任其情緒的宣洩,盡情地表現,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境界。從時間上講與素描也有所區別,它不可能像素描那樣細緻而深入地刻畫,而是捕捉瞬間閃現靈感光芒的主觀情緒感受,不去表現那些細微的瑣碎的地方,而是將精力集中去表現最令人激動、最能體現客觀事物特徵的地方,有的速寫側重於抓大的動態特徵;有的速寫側重於抓布局氣勢;有的速寫側重於抓細部刻畫;有的速寫側重於抓氣氛烘托;有的速寫側重於抓生活情趣……這些都是畫者內心藝術氣息最迅捷的展露方式,是藝術家手、腦、眼相互協調的一種必不可少的途徑。馬蒂斯自由抒情的線條、列賓樸實生動的生活速寫、席勒嚴謹而具有張力的速寫形象以及羅丹素描藝術中最富魅力的速寫與人體作品,那自由流暢的線條表現了生命活力之美,我們永遠感受著那生命之河的奔騰。大師們雖然廖廖數筆看似漫不經心,其間卻無不閃爍著藝術家的才智和靈性,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啟示。

近年來,國家錄取藝術院校學生也把速寫作為升學必考科目,這是國家培養人才,選拔人才的一個明智之舉,迫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畫出一個外在輪廓的物象速寫來,但速寫科目由於課時量所占比例很少,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學生沒有認真觀察生活的習慣,創作中以生活速寫為素材的作品很少,有的抄照片、有的模仿現成樣式,教學中存在著脫節現象,筆者認為提高對速寫的認識,加強速寫訓練,對糾正當前美術教學中的問題,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以下幾點看法,與同行者相議。

一、 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速寫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應把基本功的訓練與素質的培養放在首位,忠實於自己視覺的感受,並且努力把這種真實表現出來,這是速寫的靈魂。要始終如一地以一種新鮮陌生的眼睛去觀察你要畫的一切,要相信自己眼睛的洞察力。其次,鼓勵學生找尋恰當的藝術語言,用充實、鮮明、精微的筆法來表現對象,傳達自己的情感。在此過程中抓住對象的基本動勢,做到主次分明,形體穿插恰當,透視關係準確,動態特徵鮮明,表現語言自然流暢,不矯揉造作,不以追趕潮流為能事,要深刻感受對象所具有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東西。最後向學生灌輸“以情寫神”的本領。對客觀物象,針對它自身繁複精密的構造,進入畫面不能客觀地簡單移植,要在短時間內和寥寥數筆中去表現對象,要敏銳感受,撥冗去繁,不拘泥於形似,要落筆肯定,還可以採用不同的工具大膽揮灑,要講究線的表現力度和節奏感,重整體而捨棄局部,重大的動勢感覺而捨棄細節,使學生認識到筆下的每一點、每一條線都是對客觀物象的高度總結,是物象生命的軌跡。

二、 欣賞好的速寫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欣賞別人的速寫作品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欣賞好的作品,不但可以學習別人好的經驗方法,對自己的速寫水平有直接的幫助,而且可以拓寬思路,提高藝術想像力與創造力。同時欣賞別人的作品也能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對自己速寫水平的提高會有積極的作用。一幅好的速寫作品,人們在慢慢地品味中感悟到藏在畫面里的豐富內涵,可以體察出作畫者內心世界的跌宕起伏,使得作品越品越有味道,令人百看不厭,具有永恆的魅力和生命力。歷史上的大師們曾經創造了無數精彩的速寫作品,如勞特累克的速寫線條看似紊亂,但結構明確,輪廓在鬆緊處理之中滲透出個人的情緒與氣質;梵谷的風景速寫線條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畫筆在他手中猶如火把,燃燒了觀眾的心;我們在這些作品前,感受到的不僅是他們手的熟練動力、線的流暢和對事物的獨特闡釋,我們更驚嘆於他們洞察事物入木三分的敏銳果斷和蘊涵於其間的非凡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是藝術作品中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應該永無止境的追求。

在欣賞別人作品的同時,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讀畫、去分析研究,努力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同時又要看到其中的不足,即便是大師的作品,也難免有敗筆,防止好壞不分,錯把不好的東西,當成學習追求的目標,誤入歧途。能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別人作品的奧妙,那么速寫水平也就相應提高了。

三、 用速寫記錄生活,表現自然

在進行課堂速寫訓練的同時,要更多地走出課堂,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描繪花草樹木、山水流雲,到集市、車站或勞動現場進行速寫寫生練習,到生活中去觀察和體驗,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羅丹說,不是世界缺少美,而是我們的眼睛缺少發現。課堂教學只是教學目標的第一步,要啟發、引導學生認識美、表現美,把美與現實生活很好地結合起來,激發其審美情趣和創作興趣,使同學們通過自己眼睛、心靈的感應,運用筆和紙等繪畫語言去表達、去傾吐,描述出個人對生活、生命狀態的感受,這既是與生活自然的接觸,又積澱下對生活的認識,在豐厚的自然中豐富精神世界,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速寫技能,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生活速寫為學生開拓了廣闊的藝術空間。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應把速寫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探索速寫的形式,使學生在速寫練習中有更加自由的想像空間、更有發揮的餘地。筆者相信通過不斷地積累和練習,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和對事物的感受能力將會有很大的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藝術發展的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