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文化史

《中國絲綢文化史》是由袁宣萍編著的一本講述中國的絲綢文化史的書籍,於2009年4月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絲綢文化史

《中國絲綢文化史》講述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絲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徵之一。絲綢與中國的禮儀制度、文化藝術、風土民俗、科學技術等有極多的聯繫。帝王用絲綢彰顯其權威,百官用絲綢標識其等級;文人寫下詠嘆絲綢的詩詞,畫家在絲綢製成的絹帛上潑墨揮灑;老百姓向各路蠶神祭祀,祈求蠶絲豐產,而朝廷則下達課勸蠶桑的政令,並以此來評價地方官的政績。從卵到蛾,蠶的一生何其短也;從栽桑到成衣,絲綢的產業鏈又何其長也。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絲的漂絮啟發了紙的發明,綢的印花促成了印刷術的誕生。可以說,沒有絲綢,中華文明即使仍然偉大,也會因此減少了許多繽紛的色彩。

《中國絲綢文化史》以時間為序,為大家詳細講述了中國的絲綢文化史,包括遠古時代的絲綢、秦漢時期的絲綢、隋唐五代時期的絲綢、宋遼金時期的絲綢、20世紀的絲綢等內容。

圖書目錄

引言 色彩繽紛的文明

第一章 天蟲作繭,初為衣裳——遠古時代的絲綢

第一節 發明的傳說

第二節 尋找最早的物證

第三節 環境與技術因素

第四節 屢化如神,功被天下

第二章 玉帛殘跡,三代追憶——夏商周時期的絲綢

第一節 桑土既蠶

第二節 風雅時代

第三節 打開戰國絲綢的寶庫

第四節 絲綢與三代禮儀制度

第三章 東方絲國,仙境流雲——秦漢時期的絲綢

第一節 古典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黼黻文章,盡出魏蜀

第三節 兩漢絲綢遺珍

第四節 雲繞瑞獸的世界

第五節 西去的絲路

第四章 多元互動,亂世風華——魏晉南北朝的絲綢

第一節 亂世中的絲綢業

第二節 胡漢文化的互動激盪

第三節 新的構圖與技術

第四節 誰動了中國蠶種

第五章 華彩麗章,盛世氣象——隋唐五代時期的絲綢

第一節 兼容乃大

第二節 盛極而衰,倚重東南

第三節 傳承與變革

第四節 濃墨重彩的唐樣

第六章 春華秋實,婉轉清影——宋遼金時期的絲綢

第一節 偃武修文的繁榮

第二節 重心南移

第三節 綾錦紗羅隨欲作

第四節 閒花淡淡春

第七章 金碧輝煌,一代雄風——元代的絲綢

第一節 鐵騎下的交融

第二節 官營作坊遍天下

第三節 南碧北金

第四節 華麗的轉身

第八章 禮制輝煌,市井繁華——明代的絲綢

第一節 從復古到越禮

第二節 市井響徹機杼聲

第三節 蔚為大觀的絲綢

第四節 吉祥民俗風

第九章 盛世一夢,落日餘暉——清代的絲綢

第一節 沉暮中的變局

第二節 盛世夢醒

第三節 傳統的集大成

第四節 爛熟與精巧

第十章 繼往開來,時代新篇——0世紀的絲綢

第一節 跌宕起伏的世紀

第二節 教育與產業革命

第三節 傳承、蛻變與新生

第四節 絲綢百年時尚

作者簡介

袁宣萍,女,1963年5月生,浙江工業大學教授。1987年研究生畢業於浙江絲綢工學院(現浙江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紡織與服裝史。畢業後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絲綢》雜誌從事編輯工作,其中1998-2000年為雜誌主編。出版《浙江絲綢文化史話》(獨著)、《染織與服裝設計》(合著)等。2001年調入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從事藝術設計史論的教學工作。2002年起在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05年12月獲得藝術設計學博士學位。 博士論文《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2006年5月在中國文物出版社出版,被列入考古新視野文庫。2000年以來,在專業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多篇,參與編寫的《中國絲綢通史》獲得2007年出版界最高獎——政府出版獎。主持並順利結題省社科規劃課題一項,併入選浙江工業大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計畫。目前主持在研的項目有:省社科規劃課題一項(浙江近代設計教育),社科普課題一項(動畫人物服裝造型),優秀課程建設項目一項(中外設計史)。有兩本學術專著已列入出版計畫。 曾經或正在開設的本科課程有:設計學概論,中國藝術設計史,外國藝術設計史,中外服裝史等。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設計文化研究,中西方設計交流與比較。這也是近年來的主要學術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