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

《細胞生物學雜誌》創刊於1979年,雙月刊(逢雙月15日出版),現更名為《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單月刊。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

基本信息


《細胞生物學雜誌》創刊於1979年,雙月刊(逢雙月15日出版),現更名為《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單月刊。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主要報導細胞生物學和細胞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和中國/省市細胞生物學學會會訊,設有專論與綜述、研究論文、研究簡報、技術與方法、經驗交流、學會會訊等欄目。信息量大,涵蓋面廣,報導及時,欄目眾多是本刊特色。長期以來深受各層次科研、教學工作者歡迎。
本刊被國際六大檢索系統之一的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是中國自然科學生物學領域內的核心期刊;是報考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生的參考讀物。
刊名變更: 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細胞生物學雜誌》於2010年第一期(2010年2月)起更名為《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更名後的《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作為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會刊、旗下唯一的中文期刊,將繼續堅持“提高與普及兼顧”的辦刊方針,邀請著名專家撰文介紹國內外細胞生物學研究熱點,擴大研究論文的刊登比例,提高綜述文章的質量,增加介紹細胞生物學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及細胞生物學教學方面的文章;宣傳和報導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的最新進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包括會員)及各省市細胞生物學學會(包括會員)的各種活動和信息,竭誠為廣大會員及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服務,使《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成為國內生命科學領域領先的中文期刊。
投稿要求:
1 總則
1.1 投稿範圍 細胞生物學及其相關領域的國內外最新研究科研成果。中國及地方細胞生物學學會的各種會訊和活動訊息。
1.2 欄目設定 設有特約綜述、專題介紹、綜述、研究論文、研究簡報、技術與方法、教學研究、幹細胞研究、探索·發現、新星匯、熱點評析、學會動態等欄目,並可根據實際需求開闢新的欄目。
1.3 欄目要求
專題與綜述:深入評介細胞生物學及相關學科某一領域研究的新進展。要求選題重要新穎、評述精闢、注重時效性和前瞻性,論文要求配1幅以上圖表。尤其歡迎以本實驗室研究工作為基礎的高水平綜述與專論。
研究論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數據完善和創新性的原始研究工作報告。
研究簡報:具有首報意義、為爭取時間以簡報形式發表的階段性原始研究工作報告。
技術與方法:針對細胞生物學領域某一研究方法或某項實驗技術的有創新性的、實用性的改進報導。
教學研究:針對細胞生物學及相關科學領域的創新性教學方法研究成果的交流。
探索·發現:對某一領域探索性研究最新發現的階段性報導。
新星匯:為新創建實驗室的年輕科學家提供介紹、交流工作的平台。
1.4 文字要求 可用中文撰寫,附較為詳細的英文摘要;也可用英文撰寫,附中文摘要。無論用何種語言撰寫,均要求寫作條理清晰,文字簡練流暢。
1.5 封面論文 在封面上選登當期發表論文中的圖片。圖片一經選用,該論文即被作為封面論文。封面論文要求是文中能提供1張以上製作精良的彩色圖片。凡願意成為封面論文的作者,請在投稿時聲明。
2 著作權
來稿要求數據真實可靠,且主要數據及圖表未曾正式發表(非主要數據或圖表已發表的,必須引用有關參考文獻)。來稿不得一稿兩投,一經發現,本刊將要求責任人及責任單位公開致歉,並索取相應的經濟賠償,同時在2年內拒絕發表有關責任人撰寫的一切文稿。作者來稿發表後,文責由作者自負,文章著作權、編輯著作權歸本刊所有。本刊編輯部將選擇一些國內外期刊檢索機構和文獻資料庫摘錄本刊所載文章。凡有作者不同意摘錄的,請另投他刊。
3 文章格式
科學名詞和術語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為準。除了國際上通用的縮寫詞,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現的縮寫詞,應先寫出中文名詞,再在括弧內寫出英文或拉丁文全稱和縮寫詞。限制性內切酶的前3個英文字母用斜體表示。
計量單位和符號按國家技術監督局出版的《量和單位》中規定和國際上通用規則的書寫,如:(1) 溶液濃度不用M和N,而用mol/L表示。(2) rpm改為r/min,OD改為A。(3) 相對分子量(Mr)用kDa表示。(4) 秒、分鐘和小時分別用s,min和h表示。(5) 統計符號均用斜體:機率用大寫斜體P; F 檢驗用大寫斜體F;t檢驗用小寫斜體;樣本數用英文小寫斜體n ;相關係數用英文小寫斜體r ;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自由度用希文小寫斜體υ。
稿件由文章題目及各級標題、作者姓名、單位、中英文摘要、關鍵字、正文、圖表、參考文獻等部分構成。對各部分的要求分別如下:
3.1 文章題目 應言簡意賅,不使用不規範的別名或縮寫,一般不超過20個字。
3.2 各級標題 應簡短醒目、層次分明,標題不超過三級,字數以不超過15個字為宜。標題編號方式參照以下示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質粒、菌種和細胞株
3.3 作者姓名和單位 署名人及單位應是對文章全部或部分內容作出主要貢獻並能對文章內容負責的人和單位。多作者署名的文章套用“﹡”註明通訊作者。作者姓名與單位應有中英文對照,分別排在中英文題目之下。中國作者姓名英文寫法規定為:先寫名,後寫姓;姓和單、雙名首字母大寫,雙名在兩個漢字的拼音字母之間加連字元“-”。例如:“郭禮和”應寫作“Li-He Guo”。 單位應寫標準全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單位的英文項中還應寫明國別。
3.4 中英文摘要 應中英文對照,分別排在中英文題目和作者、單位項之下。 摘要應寫成報導性文摘,無縮略語和特殊術語。非綜述類論文應在摘要中簡要地介紹研究目的、方法、結果(主要數據)和結論。中文摘要字數應不超過300個字。中文論文應給出較中文摘要更為詳細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不超過250個單詞。
3.5 關鍵字 不少於3個,不多於8個,中英文對應,分別列在中英文摘要後面。
3.6 腳註 腳註應中英文對應,分別排在正文第一頁右下方和英文摘要(英文論文為中文摘要)下方,以橫線與正文分開。腳註的內容應包括:(1) 收稿日期與接受日期(由本刊編輯部填寫);(2) 經費(基金)資助來源;(3) 通訊作者及其電話、傳真、電子信箱(E-mail);(4) 其他。
3.7 正文
(1)引言 應包括該研究的目的和該研究與其他相關研究的關係。
(2)實驗方法 應儘量簡短,但應讓其他有經驗的研究者能夠重複該實驗。完全新的方法應該詳細描述,以前發表過的引用參考文獻即可。有關方法的改進只有在必須重複該實驗的前提下才需給出詳細的論述。
(3)結果 應儘量用圖表表示,在結果中應避免大量的討論。
(4)討論 要簡明,應集中對所得的結果做出解釋而不是重複的敘述。
3.8 插圖 出現在正文中應該出現的地方,對圖像的要求是儘量使用TIFF格式。圖必須是高質量的,圖像的解析度必須在350像素(dpi)以上。對只有彩圖才能清晰地說明實驗結果的,印刷時必須彩印。圖應有簡明的圖題和詳盡的圖注,以使其容易被讀者理解。插圖的尺寸要適中,較小圖的寬度不超過8 cm,較大圖的寬度不超過16 cm。在有分圖時,所有數字、字母和符號必須一致,並使用(A)(B)(C)(D)…表示。橫、縱坐標必須清楚地標明測量單位。曲線圖可按以下順序:●,○,▲,△,■,□等使用標準的符號。圖用中、英文對照表達(圖範例)。
3.9 表格 使用三線表(不用豎線),直接放在文中適當的位置。 表應有表題並有足夠的信息使讀者不去查閱正文即可理解該表的內容。表內每一欄均應有表頭,表內的縮寫應在標註中說明。表題寫在表格上方,表注寫在表格下方。表用中、英文對照表達(表範例)。
3.10 參考文獻 採用“順序編碼制”的著錄方法,即以文中出現順序排序而不是以作者和年份排序,作者應對引用的參考文獻的正確性負全責。待發表的論文、未正式公開發表的論文(包括私人通訊、畢業論文等)、會議論文摘要等不能作為文獻引用。必須引用時,請在正文中括注。以電子版和印刷版同時發表的文獻,在著錄時以印刷版為準。
使用endnote軟體的作者,請在EndNote軟體中採用Acta Pharmacol Sin的式樣對參考文獻進行編輯書寫,即可基本符合本刊的參考文獻格式要求。
參考文獻的作者不超過6人(含6人)全部列出,多於6人時只寫前6人,後加“等”或“et al”。姓名採用姓前名後的形式,作者之間不加“和”或“and”。 引用期刊的格式為:文獻序數,作者姓名,論文題名,期刊名稱(英文標準縮寫參考Medline或CA),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例如:
1 黃 霈, 於 超, 劉洪濤, 楊 竹, 丁裕斌, 王應雄, 等。土貝母皂苷甲作用線粒體途徑促進人絨毛膜癌Bewo細胞凋亡。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09; 31(6): 831-6.
2 Wei Y, Weng D, Li F, Zou X, Young DO, Ji J, et al. Involvement of JNK regulation in oxidative stress-mediated murine liver injury by microcystin-LR. Apoptosis 2008; 13(8): 1031-42.
引用書籍的格式為:文獻序數,主編姓名,書名,版本(第1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止頁碼。例如:
3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細胞生物學, 第3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01-11.
4 Sambrook J, Fritsch EF, Maniatis T.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2nd ed.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9, 88-108.
5 Phillips SJ, Whisnant JP.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Laragh JH, Brenner BM, eds. Hypertension: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nd ed. New York: Raven Press, 1995, 465-78.
另外,結合以往作者的投稿情況,以下幾點請廣大投稿人特別注意:
(1) 請不要引用讀者很難查閱的文獻,如某某大學的博士生畢業論文、某某會議的論文集等。
(2) 圖題(表題)、圖注(表注)、圖(表)中的文字和內容一律用英文表達;
(3) 綜述文章要求書寫流利,減少翻譯痕跡;引用的文獻要新,應有最近1~2年的文獻;儘量圖文並茂,增加可讀性。引用他人圖表要給出文獻出處,不能原版照抄(獲得原文作者以及出版社同意除外),而是要做適當修飾,加入作者自己東西,這樣不會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最好是“根據文獻[1]做適當修改”這樣的表達。
(4) 名詞問題:有中文譯名的一律用中文表達。請儘可能使用已統一定名的專業名詞;請使用已公開發行的有關專業《辭彙》中的名詞譯名;對尚未統一的和不常見的名詞,一定要在其後附上英文名詞;尚無譯名或難以定名的,請直接用英文原名;除了國際上通用的縮寫詞,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現的縮寫詞,應先寫出中文名詞,再在括弧內寫出英文或拉丁文全稱和縮寫詞。
(5) 很多蛋白質是以其基因命名的,因此,在書寫時,應特別小心,梢有疏忽,將正體變成斜體,於是蛋白質變成了基因,反之亦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