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水農業

內容介紹

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農業用水浪費嚴重、水污染問題突出,已成為嚴重製約我國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是影響到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我國人均水資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121位,水資源緊缺已嚴重製約著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的缺水問題要通過節水來解決。農業是用水大戶,我國的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0 9/6以上,主要消耗於灌溉但灌溉水的利用率僅40%左右,而一些已開發國家可達到80%以上,灌溉水的生產效率不足1.0 kg/m。,遠遠低於已開發國家2.O kg/m3的水平。因此,發展節水農業勢在必行,它是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狀況,促進水資源持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根本性措施,也是保障我國人口高峰期食物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的重大戰略舉措。
近20年來,特別是在“九五”以來,我國在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節水灌溉與旱作節水示範、節水農業前沿與關鍵技術研究、節水農業關鍵設備與重大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尤其近5年來,我國在節水農業領域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研發項目,提高了我國節水農業的套用基礎理論研究水平,推廣了先進實用的技術,開發出一系列節水農業新產品與新材料並實現了產業化生產。
在節水農業套用基礎及前沿與關鍵技術領域,較為系統地揭示了土壤一植物一大氣連續體水分、養分遷移規律和調控機制以及作物非充分灌溉理論與模式,特別是在農田水分轉化規律、根冠信息傳遞與信號振盪、水分養分傳輸動態模擬、作物需水規律與計算模型及抗旱節水機理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為節水農業技術的研發提供了有力的基礎理論支持。在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高效輸配水、田間節水灌溉、灌溉用水管理、農田高效用水、保水保肥的農田耕作制度、節水抗旱作物栽培管理、作物抗旱特性改良與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並在農業生產中加以組合套用,產生了明顯的節水增產效果。在節水農業關鍵設備與重大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方面取得的一批科技成果已完成產業化開發,批量生產了行走式局部施灌機、旱地蓄水保墒耕作機具、輕小型噴灌機組、噴微灌設備、波涌灌溉設備、農田量水設備、各類輸水專用管材和管件、防滲材料與防滲施工機械、抗旱節水生化製劑、液體地膜等,為節水農業技術的規模化套用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撐。在節水農業技術體系集成模式與示範方面,初步建立了節水農業技術集成體系,並在農業生產實際中得到了大面積套用,產生了明顯的節水增產效果。
為了系統總結我國節水農業研究成果與生產實踐經驗,應中國農業出版社之邀,我們組織編寫了《中國節水農業》一書,力求全面反映農藝節水、生物節水、工程節水和管理節水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生產實踐經驗,供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借鑑,以促進我國節水農業的發展。
《中國節水農業(精)》由山侖、康紹忠、吳普特主編,由杜太生擔任編寫組的學術秘書,參加該書編寫的有山侖、康紹忠、吳普特以及龔道枝、吳景社、張歲岐、鄧西平、孫景生、陳玉民、王密俠、范興科、牛文全、楊青、黃占斌、周維博、杜應吉、馬孝義、呂宏興、馮浩、高建恩、粟曉玲、上官周平、黃修橋、仵峰、汪有科等。杜太生幫助主編進行了大量的統稿和校對工作。
《中國節水農業(精)》的出版得到了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在此表示真摯的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加之時間緊迫,書中錯誤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