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在日前傳出中國移動設在廣州的網際網路基地將正式接手飛信後,新浪科技近日派員去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實際查看情況,發現該網際網路基地已經掛牌,並確定將接手飛信業務,但目前還並沒有完全從卓望手中接手。

簡介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廣東移動原來作為中國移動終端基地,2009年推出MM移動套用商場之後,更名為移動商場基地,2010年7月30日,中國移動集團正式授予廣東移動成為中國移動的網際網路基地。

最近,中國移動位於南方的網際網路基地已經低調掛牌,目前正逐漸將中移動旗下的網際網路業務收編旗下。中移動制定的的網際網路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計畫通過三年時間,在2012年實現用戶規模領先、完善盈利模式、最終打造成為中國移動新的收入增長極。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位於廣州天河區,占地遼闊,綠化極好。據悉,網際網路基地只是中國移動南方基地的一部分。南方基地整體是個龐大的項目,共分三期建設,中國移動對該項目的總投資將超過200億元。中國移動希望南方基地五年內形成智慧產業集群,十年內建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產業園區。而就業務範圍來看,中國移動將在南方基地建設區域呼叫中心,支持各地建立數據處理中心。

此前媒體披露的,廣東移動還將從卓望接手飛信運營權,目前該事項也在進行中。但飛信運營權還尚未完全劃歸網際網路基地。

中移動網際網路基地的另一個重要產品非屬“139社區”了,其下面的子產品是大家熟悉的139說客,而上月139說客正式更名為“移動微博”,相關功能保持不變。目前,139社區也被劃歸到了網際網路基地下面管轄。

成立背景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全球的網際網路是以美國為中心的,未來的移動網際網路將是中國引導世界。”這是摩根史坦利2005年的一個判斷。5年過去了,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距離世界的中心非但沒有拉近,似乎更遠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參與者們必須加快腳步,因為網際網路正在不可阻擋地進入移動時代,下一個5年的大贏家必定出現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

經歷了大型機、小型機、PC、桌面網際網路四個時代之後,伴隨著3G套用的大範圍開展,移動網際網路正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第五個階段。比起僅有10億台PC規模的網際網路時代,擁有百億台設備規模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其發展速度將快於桌面網際網路,其規模將大得超乎多數人的想像。

幾股大的力量正在這個疆域角力。騰訊新浪、百度等網際網路公司以其原有的黏性業務,正迅速向移動網際網路滲透。而3G門戶、優視科技(UCweb)等新興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則立志成為下一個10年的偉大企業。電信運營商在移動網際網路價值鏈中,不甘心只做管道,力爭要上下通吃。以蘋果為代表的終端,用超酷的外觀設計、創新的商業模式,形成一個全新的生態環境。雖然大家的路徑不同,但有一點是得到共識的,那就是順應移動網際網路潮流的“傳統”企業和新興的企業將主宰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而守舊的企業將被無情地邊緣化直到淘汰。

不過,通往那片含金量最高的移動網際網路核心之地的旅途並不平坦。大大小小的掘寶者們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比如:傳統網際網路公司是將桌面業務直接複製到網際網路上還是開發全新的業務;運營商會面臨成為通道提供商還是成為套用集成商的選擇;手機設備商會面臨支持哪款作業系統的抉擇以及是否延伸至套用平台鏈條中的多重選擇;而開發者更是在多個手機作業系統上要押準自己的賭注……

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正處在十字路口,現在的抉擇很有可能事關生死。選擇無處不在,而成功的結果只有一個,這將不僅考驗各類移動網際網路參與者的商業判斷能力,同時也將檢驗其技術實力與執行力,最終的成功者終將屬於那些看得最準、跑得最快、耐力最好同時也是運氣最好的公司。

戰略布局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一、布局
隨著3G網路建設的完成,中國的三家電信運營商開始把競爭的戰場轉移到移動網際網路。目前來看,它們的布局還只能算是初始階段,還談不上差異化的策略,比如三家運營商不約而同地扎堆套用商店,中國移動最先推出“MobileMarket”(簡稱MM),隨後中國電信的“天翼空間”正式上線,中國聯通的套用商店UniStore也將於10月上線。蘋果APPStore的巨大成功,促使中國運營商開始嘗試網際網路化的思維方式。另外,三家運營商幾乎同時推出了千元智慧型手機,以爭取更多的數據業務用戶。同時,為了加快在內容套用方面的開拓速度,它們又以相同的基地模式作為運營商在發展增值業務方式上的最重要的創新。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運營商意識到一切需要轉變。只是如何轉變?誰也沒有標準答案,只能自己去摸索和試探。中國移動作為中國最強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以其強大的資源積累以及資金實力在過去幾年中的不斷嘗試基本上代表了中國運營商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思路。從2007年開始,移動網際網路被中國移動定位為集團層面的重大戰略之一,成立了專門的網際網路公司和中國移動研究院,並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網際網路產品。

飛信是中國移動推出移動網際網路整體戰略中的第一個核心產品,按照王建宙的說法,中國移動當時對移動網際網路的理解和策略是,“以飛信作為載體來構建移動通信與網際網路互為一體的,真實和虛擬相結合的社區,創建網際網路的一種新的業態。”當時中國移動對所謂移動網際網路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對騰訊QQ成功模式的學習和借鑑上,但嚴格來說,飛信或者QQ應該更多地被認為是一種增值業務,並不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本質。雖然飛信很快成為了中國第二大即時通信工具,但就其商業模式或者收入而言,飛信並不明確。

接著,中移動又推出了與Twitter模式非常類似的139說客等SNS產品,在谷歌Android平台基礎上開發的Ophone手機作業系統,以及同樣受蘋果成功模式“感召”而推出的應用程式商店MobileMarket。可以說從此時開始,中國移動理解的移動網際網路的成功模式已經從之前的騰訊模式轉變為蘋果模式。飛信已經不再是中國移動移動網際網路戰略的核心和載體,在中國移動看來,Ophone手機作業系統是未來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而MM則是移動網際網路商店,成為重中之重。今年7月底,先前落戶於廣東移動的移動套用商場MM基地更名為“網際網路基地”,同時基地還包括了139社區、網際網路公共能力建設等。應該說,目前中移動的移動網際網路戰略是以MM為核心展開的。

雖然中移動的具體網際網路產品一直在搖擺,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堅決介入內容套用以增加產業鏈上的控制點。也就是說,中國移動的目標是除了提供“管道”之外,還要提供“管道”里的信息,並且提高這些信息的價值,把“管道”裡面的水變成金沙。中國移動通過收購和結盟的形式加強對內容和數據源的整合一直在進行,涉及領域包括電視、音樂、出版、金融等很多行業。

占據內容資源只是中移動網際網路戰略的第一步,重建一個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產業格局才是其真正的野心所在。基地模式由此誕生,這是一個以中國移動為主導整合產業鏈的新的商業合作模式。基地模式是將之前的各省分建模式進行了集中和整合,讓某一項業務集中在一個省級移動,可以最快速度地推出業務,避免各省在開發、推廣等投入上資源重複和浪費。

從2009年開始,中國移動在各地建立了業務基地,分別為位於四川成都的無線音樂基地、重慶的物聯網基地、浙江杭州的手機閱讀基地、江蘇的遊戲基地、上海的手機視頻基地、遼寧瀋陽的位置基地、湖南長沙的電子商務基地,福建手機動漫基地。而移動套用商場基地更名為網際網路基地,使中國移動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九大業務基地。有潛力的、可能成為3G時代殺手套用的業務,基本已經被中移動的基地模式所壟斷。不過隨著四川音樂基地爆出的腐敗事件,基地模式開始遭到質疑。由於“基地模式”的權利過於集中,監管難度很大,基地自身風險也隨之增大。基地模式是否會有調整,現在還很難判斷,不過中移動縱向的價值鏈整合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有人說,未來一流的運營商是一流的網際網路公司,二流的運營商是二流的網際網路公司,三流的運營商不是網際網路公司。對於運營商來說,當下最重要的不是商業模式,而是放下身段,以一個新進入者的姿態去思考和布局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

二、終端變局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可以主動地通過選擇終端來選擇業務,這樣的改變將會完全打破現有價值鏈的平衡。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終端意味著什麼?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應該是蘋果。前不久iPhone4爆出缺陷,在通話時由於手握電話通話會影響信號。然而,這個缺陷卻並沒有擋住全球冬粉們的熱捧,由聯通版銷量來看,聯通iPhone4從9月25日正式在內地市場上市,上市首日銷量超過5萬部,9月28日,中國聯通高級副總裁李剛透露,聯通版iphone4銷量約10萬部,並且第一批庫存已經基本銷售一空。

為何一部連打電話這個基本功能都不完善的終端依舊受到追捧?或許這就預示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電話這個辭彙也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移動終端的概念漸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在模擬時代向數字時代過渡時,大家最關心的是話音是不是夠清晰,而2G向3G時代邁進時,大家更關心的是移動終端除了打電話究竟還能做什麼?

2G時代,手機用戶是運營商的,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由於終端距離用戶最近,對用戶的控制力也就最強,終端將嵌上越來越多開放式的、用戶喜歡的服務,因此很難分清是誰的用戶。以前用戶只能被動地使用運營商提供的電信業務,而未來用戶可以主動地通過選擇終端來選擇業務,這樣的改變將會完全打破現有價值鏈的平衡。這些並不是臆想,蘋果的成功印證了這一切正在變為現實。

在業務管理方面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在數據業務,架構上已經整合的網際網路基地有望打出組合拳。
一、從說客到飛信
此前《通信產業報》(網)曾報導原本由廣東移動運營的中國移動MobileMarket(以下簡稱“MM”)基地已經在7月30日更名為網際網路基地,將在原有的MM之外,整合包括139說客在內的中移動社區資源將被整合其中。此次將飛信納入其中無疑更增強了網際網路基地在數據業務的地位。

由於飛信用戶數早已超過MSN,成為國內第二大即時通訊軟體,相關人士認為,擁有飛信後的網際網路基地行銷能力將大大加強,可望更好的實現中移動在數據業務領域的諸多訴求。“一方面,MM已經被中移動定義為一站式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飛信超過2億的用戶將為業務拓展提供龐大的市場。網際網路基地的重要性將大大加強。”一位接近中移動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中移動已有明確清晰的布局,包括推廣MM套用平台,與新華社合資成立搜尋引擎公司,內部研製基於android的衝浪瀏覽器、發力TD定製手機終端等。而飛信似乎也將在其運營權回收中移動後用來進行更大的整合。目前,飛信的最高同時線上人數為3億(PC上QQ的該數據為1.36億),註冊用戶5.4億,PC桌面客戶端裝機量在IM類位居第二。從產品形態來看,飛信的跨平台優勢十分明顯。

而在更早之前,飛信開放平台已經傳出訊息,顯然,對於中國移動而言,數億的飛信用戶資源將是未來征戰網際網路市場難得的砝碼,也將對包括MobileMarket以及139說客的推廣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即時通訊的用戶黏性已經被QQ證明,中移動只需要複製相關舉措就能夠成功。”相關人士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

在相關人士看來,由於此前中國移動數據業務鋪攤過大,利用網際網路基地的平台進行整契約樣是中移動的考慮重點,“從角色而言,飛信、MM與139說客都是平台級業務,彼此定位存在重疊。”相關人士表示。對於中國移動而言,由於內部已經將MobileMarket作為一站式銷售渠道,飛信的定位或許將更多定位於MobileMarket的支撐,在這一背景下,平台的整合或許將是中移動下一步的重點。“從某種程度而言,中移動期望在廣東創造類似於改革開放的特區效應。”相關人士表示。
二、能幹多少乾多少
但是,在網際網路基地實力“大躍進”的同時,中國移動在數據業務領域卻呈現收縮趨勢。在剛剛過去的國際電信日,中國移動大幅下調了“全球通”資費,最高降幅超過4成,與此並存的則是取消了原有套餐的眾多數據業務,僅保留了139信箱與來電顯示。“將數據業務的選擇權還給用戶。”當天中國移動市場部副總經理陸文昌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移動已經明確了自身在產業鏈的定位——智慧型管道——“中國移動現在的觀點是能幹多少就乾多少。”在目前正在進行的二維碼招標中,中國移動提出了全新的合作理念,中國移動將僅負責提供二維碼資源,渠道資源、市場推廣以及業務運營均有合作夥伴負責。
在合作夥伴看來,相比於以往中國移動全盤掌控的“移動夢網”模式,如今的模式更利於吸引有實力的合作夥伴。在此次二維碼招標過程中,類似於方正等大型企業均參與其中,合作夥伴的熱情可見一斑。

在相關人士看來,從傳統的通信產業到移動網際網路行業,中國移動所面臨的市場規模擴大了數十倍。顯然,即便以中國移動數千億的規模,也難以掌控產業鏈,合作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主要模式,如何與同樣規模的巨頭們實現共贏同樣將是中國移動未來考慮的重點。正因為如此,中國移動一方面努力把握核心能力的“智慧型管道”定位,另一方面則放手與合作夥伴共舞多個市場。

三、能力開放平台大戰
在另一層面,對於數據業務,中移動更強調對於能力的掌控,退身其後定位平台的趨勢已然明顯。在此前的內部論壇上,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提出了“流量經營”的概念,在王建宙看來,運營商擺脫ARPU值下滑的捷徑在於對於流量與管道的掌控。
在相關人士看來,流量經營僅僅是中國移動強調的智慧型管道的一個方面,包括網路、用戶、計費乃至品牌的綜合打造才是中國移動的智慧型管道的真正定位。此前中移動網際網路基地負責規劃的項目經理表示,考慮整體規劃,MM將能力開放視作服務開發者的重要一環,並將在未來按照步驟逐步將原本運營商獨有的能力提供給開發者使用,甚至將包括簡訊、語音等基礎業務,“我們將提供這種能力支持同樣視為未來重要的策略。”而飛信開放平台的提出無疑與MM的能力開放平台一脈相承。
此前中電信已經提出能力開放的概念,根據其規劃在業務開發中,中電信的相關能力將隱居幕後,相關合作夥伴走上前台,成為業務開發的主角。而對於同樣寄望於雲平台的IT巨頭而言,能力平台同樣是其重要選項。包括騰訊、開心網在內的多個平台已經開始提供類似通話、簡訊的各種能力。
據了解,MM已經在2011年4月開始向針對能力開放平台進行調查,從一些開發團隊反饋回來的情況看,企業和開發團隊對能力開放更加有興趣,“我們期望與運營商合作,共贏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此前UC優視CEO俞永福表示。

在相關專家看來,由於相關數據業務在開發中無法迴避短彩信、LBS等基本服務,運營商在其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反而比直接在業務層面與網際網路企業競爭更有優勢。此前,i-mode之父夏野剛曾表示,在3G網路帶來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運營商的定位將是生活基礎設施的提供商,在這一意義下,中移動作為能力提供方無疑將是未來的重要選項,網際網路基地則是這一選項的基礎。

運營模式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其一是圍牆模式。圍牆模式即運營商獨占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價值鏈上的所有環節,一家通吃網路、業務運營平台和內容。2005年以前,包括沃達豐集團在內的眾多歐洲移動運營商在向移動網際網路數據業務領域進軍的過程中,大多選擇了這種模式。運營商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獨立包攬從網際網路接入到內容供應在內的所有數據服務環節,根本不需要包括內容服務商在內的第三方合作夥伴,並認為這種模式有助於其獨享全部數據增值業務收入,實現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由於受內容供應數量與質量、行銷力度與市場覆蓋面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歐洲移動運營商最初鍾情的這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圍牆模式很難獲得成功,這也是大多數歐洲移動運營商數據業務遲遲不見起色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是管道模式。管道模式既運營商只做網路接入提供商,不參與價值鏈上的其他環節,如歐洲移動運營商和記黃埔“3集團”(簡稱和黃3)。和黃3作為歐洲的弱勢運營商,在2006年12月正式推出X-series包月套餐,手機用戶只需要交一筆固定費用,即可實現不限流量手機包月上網,套餐內含Skype、SlingMedia、Yahoo、Google、eBay等,為用戶提供VoIP、移動IM、移動搜尋等一系列的移動網際網路套用。用戶不限流量手機包月上網,使得和黃3隻獲得網路接入費,無法獲得除網路接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實際上這就像是走了固網運營商的老路,除了提供接入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各種各樣的企業在網際網路上翻雲覆雨。長此以往將失去在產業價值鏈中的核心地位,存在被邊緣化傾向。比如在傳統網際網路時代,中國電信等運營商投入巨資建設了網路,最終催生出新浪、騰訊等諸多網際網路巨頭,而中國電信最終只收取少量的網路使用費,運營商在網際網路時代被完全邊緣化了。這對於前期投入巨大並掌握寶貴的無線頻譜資源的移動運營商來說,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其三是渠道模式。渠道模式既運營商部分參與產業價值鏈上的其他環節,如網路自建、業務平台部分自建,部分通過合作、內容部分自做但更多的是通過與眾多的內容提供商合作的方式。如日本NTTDoCoMo、韓國SKT等,都在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價值鏈中居於絕對的主導地位。除了在總體協作方面運營商起到了統領作用外,在具體的業務規劃方面,同樣扮演了總指揮的角色。目前原來以圍牆模式為主的歐洲運營商正打破圍牆向渠道模式遷移。

這樣看來,無論是從產業地位還是實際利益上看,渠道模式應該是運營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主流選擇,當然這也與運營商所處的市場地位以及自身能力密切相關。中國運營商這兩年在網際網路上布局,已經全面昭示了其要跳出“管道提供商”的角色,向產業鏈的下游滲透,打造全新的數據業務生態圈的戰略企圖。

發展優勢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從基建角度來說,中國移動南方基地是個龐大的項目,共分三期建設,中國移動對該項目的總投資將超過200億元。中國移動希望南方基地五年內形成智慧產業集群,十年內建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產業園區。

從業務角度而言,中國移動南方基地則是一個龐大的業務群,按照規劃,中國移動要實現一個南方基地、10個國際級技術研發中心、500家信息服務企業的規劃布局,以“電子商務、終端創新、移動互聯、手機信箱、套用下載”五大子基地為依託,形成“網路支撐”、“產品研發”、“業務支撐”和“培訓交流”四大中心功能。

目前,中國移動的移動網際網路戰略戰術落到地方公司層面,主要是業務領域,包括MobileMarket業務以及物聯網業務。

中國移動在廣東南方基地建設MM之時,也在其他7大基地布局內容資源,如四川成都無線音樂基地、浙江杭州手機閱讀基地、江蘇遊戲基地、上海手機視頻基地、遼寧瀋陽位置基地、湖南長沙電子商務基地、福建手機動漫基地。此前MM運營主要由廣東負責,相關業務則主要由相關基地與廣東一同推進,而近期MM已經開始了全國推廣,業務推廣擴展到全國各省市地區;而到了後期,各地移動公司也將承擔一部分MM內容資源的開發生產

在物聯網方面,各地移動公司似乎推動得更具主動性和激情,據記者了解,目前地方移動公司已有超過16省自建了M2M支撐平台,平安城市、電力、車聯網、家居、醫療、教育、礦業、農業等重點行業在各省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套用,因此各地移動公司也在向集團、研究院反饋實際經驗與創新建議上體現了更多價值。

廣東移動歷來是中國移動創新的排頭兵,目前的國內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第一平台MM就誕生於此。2010年,國內智慧型終端占比超過30%,智慧型手機用戶數破2300萬。以廣東為例,手機上網用戶數以每年30%的幅度增長,去年年底已經突破了5500萬,用戶對網際網路的熱情持續增長,廣東移動的手機上網流量就占據了全網的四分之一,收入占五分之一,手機上網占比達六分之一,於是網際網路基地落戶廣東便順理成章。
在飛信正式宣布納入基地之前,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主要有MM與139社區兩大平台。成立一年多來,基地創新的成就很多已經成為業界獨有。比如實行“精品首發”與“免費日”制度、成立綠色安全誠信聯盟、首發八大行業標準、移動MM首建本土測試中心等等。
截至2011年5月,MM用戶數達7696萬,月下載量最高接近1億次,全年下載量累計已超過2.5億次。在6月底,這一數字已經接近了4億。移動套用商場還聚集了大量的優秀開發者和精品套用,企業開發商3859家,個人開發者223萬,上架套用達到6.96萬。從規模上看,移動套用商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手機套用商店和國內移動互聯行業的第一平台。

中國移動南方基地現在建設了一期工程,後續還有二、三期,而四期的建設用地也已經預留。大規模的建設不僅僅是中國移動一家所用,系統設備商、手機廠商、服務提供商等都將與中國移動展開聯合創新,讓位於廣州天河的這片段預告園式建築真正成為積聚移動網際網路創新的基地。
在手機遊戲方面,目前MM已經聯合了全球TOP10手機遊戲開發商,與國際知名商場榜單重疊度從10%上升到53%。通過UC每天為MM帶來4萬註冊用戶。”此外,他還介紹了移動139社區的情況。139社區最大的特點是以通訊錄為基礎的真實關係綜合社區,包含融合通信、社交網路和微博三大產品線。截至5月,註冊用戶超過6585萬,月活躍用戶達1480萬,形成1.8億次聽說關係。

如果說開放帶給用戶更佳的體驗的話,那么它帶給中國移動更多機會的同時,也帶來巨大的工作量。“MM一款跨平台終端套用測試工作量是蘋果的40倍,目前要確保套用測試,為開發者服務,同時重點集中智慧型、大屏機,集中一兩個解析度,降低適配難度。”杭國強表示,中國移動服務於6億用戶,這種跨平台的工作量將是非常巨大的,但這也是移動網際網路跨平台所必須經歷的階段,這是移動運營商特有的困難所在,也是機會所在。

如今,這種開放式的發展又有了新的舉措,MM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實現異網用戶開放,也就是說無論你是不是中國移動的手機用戶,你都能享用到MM平台上數以萬計的創新套用。而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集中化、平台化”的運營也讓這些開放的業務使用更加得心應手。

發展策略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戰略:端到端主導技術
在業界人士看來,中國移動於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推動特色十分鮮明:堅持主導,端到端參與。早在2007年的發展之初,時任中國移動總裁的王建宙關於移動網際網路就明確表態“中國移動在產業鏈中要繼續維持運營商為主導的價值鏈”,這也為中國移動自身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路徑定下了基調。

這一“主導”思想具體落到執行層面,就是在其能夠涉及且希望涉及的全部領域——無線接入網、核心網、業務平台和智慧型終端上,中國移動均試圖引領潮流技術和業務研發;近兩年,又加上了物聯網和雲計算這兩大對於未來信息產業發展可能極為關鍵的新領域。事實上,中國移動的“試圖”已經變為現實,目前在自身移動網際網路的各領域,中國移動幾乎都是在自己選擇甚至自己制定技術標準和架構——比如對於TD系列,中國移動提出並引領多個再創新方向;在網路架構上,中國移動自己提出DSN和C-RAN;在“雲”方面有“大雲”,在物聯網上有自主的通信協定;在終端上也有自身的OMS平台。

之所以抓緊端到端的參與,與中國移動最初對自己劣勢的認識也有關係。當時在中國移動看來,自己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部分業務不擅長、能力不具備”,“機制和人才儲備不一定能支持”,同時“開闢新模式的動力也不足”。為了補齊這些短板,保持移動網際網路在自己認知框架下的發展,中國移動對於端到端領域的任一環節都不放鬆。
在中國移動的整體戰略下,中國移動研究院及各省公司是具體的執行者,其中中國移動研究院具體把握著技術發展方向,一些具備特色條件的省市則成為重要的試驗田。

戰術:首重標準架構
對於研究院而言,技術前沿、架構、規範與標準是他們的重心。從2007年以來,研究院已經代表中國移動陸續提出自主制定的wiise架構、DSN標準、手機OMS等,同時積極獲取並增強在國際相關標準組織中的話語權,比如DSN此前已在IETF、ITU-T、3GPP等國際標準組織中成為相應標準。

儘管業界對於中國移動深度介入移動網際網路各領域的做法褒貶不一,但無疑中國移動具有堅韌的持續投入心態。

目前中國移動各自主標準或框架都基本已至少發布至第二版本。如今年初,OMS版本已升至2.0並發布了一系列產品,據稱3.0版本明年中期也將面世;而“大雲”也在此前內部試用0.5版本的基礎上於5月推出了1.0版本,這一版本也成為對外正式版本。在這一正式版本發布的同時,研究院已推動上海、江蘇、天津、四川等地移動公司進行了試點套用。

一些重要領域在研究院的推動下2010年也取得新的標準突破,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即是物聯網WMMP通信協定和C-RAN架構。

在中國移動的規劃中,其現階段的物聯網套用就是機器對機器通信(M2M)。而WMMP協定就為M2M套用終端在無線數據傳輸上提供了標準,通過該協定的套用,中國移動及研究院也試圖在通信模組中提供標準化的軟硬體接口以及二次套用開發環境,實現中國移動物聯網業務中終端的標準化,並最終推動複雜套用的快速部署和大規模使用。C-RAN則是我國電信運營商首次在無線接入領域提出的演進架構,其中“C”代表了集中化處理、協作式無線電和實時雲計算——均是中國移動對未來自身移動通信的預判。

目前在產業層面,中國移動之前的標準規範或架構如OMS、“大雲”等已初步獲得一定接納和套用;不過一些新的標準和架構,能否攻破技術難點、實現產業化仍需要與產業的溝通與磨合。

相關啟示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

中國移動南方基地主要分為“研發、IT支撐、交流”三大中心組團。裡面有很多與系統設備商、終端商和業務廠商合作的創新中心,而最大的亮點非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莫屬。在國內,還沒有哪一家通信運營商像中國移動這樣,專門成立了移動網際網路基地,負責移動網際網路網路、業務甚至是商業模式的開發,求新求變的網際網路思維被很好地融入到傳統電信運營商的運作過程中,或許這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新思維之——互通融合
“煙囪式”的業務結構,書寫過電信運營商的輝煌業績,而也在若干年前,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這種孤立式的業務模式正阻礙著寬頻移動通信時代的進步,融合的業務成為創新研發的核心。然而,打破這種結構卻不得不面臨影響已有業務、網路重新建設、毫無經驗可循等劣勢。

中國移動在近幾年的網際網路實踐中,已經在打破這種結構、適應網際網路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移動音樂、移動電子商務、飛信、移動信箱、移動微博(139說客)等業務已經是廣大消費者耳熟能詳,各項業務都取得了不錯的經營業績。但是孤立開展這些業務的弊端也在逐步顯現。

中國移動有IM工具飛信,但是明顯還很難與QQ相抗衡,139說客快速籠絡了一大批新銳客戶,卻與新浪微博等入口網站品牌存在不小差距。雖然我們不苛求電信運營商一定要超越這些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幾乎沒有一個網際網路企業同時擁有像中國移動這樣多的優勢業務品牌,憑藉集體優勢,電信運營商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成立於去年7月,作為移動集團整體業務規劃的重要一部分,如何整合中國移動分散在各地的優勢資源,把各項業務統一融合是此輪數據業務調整的方向之一。比如飛信、信箱、微博之間的融合,以及MM平台與音樂、遊戲視頻書籍等數字內容的融合。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的一項使命就是,在總部的指導下,推動這樣的融合。

如今,這種融合的步伐正在加快。此前,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已經承載了MM、139社區等中移動在網際網路方面的核心業務。從目前調整的跡象來看,卓望的資源正在逐漸向網際網路基地集中。近日,就有訊息稱中國移動已經將飛信運營權正式移交給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運營。

集中化的運作帶來了業務融合的快速演進。139說客升級版本與飛信、139信箱和合作微博打通,用戶可通過飛信更新139說客,飛信的個性化心情和微博實時狀態可同步到139說客中;同時139說客與139信箱之間也實現了互聯互通。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的專家告訴記者,舉微博為例,它已經成為一個融合的舞台,可以對任何產品開放接口,無論是IM、信箱、簡訊、新聞資訊、社區、電子商務,都可以實現。

新思維之——平台化運營
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採訪期間,一位專家向記者總結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幾大發展趨勢——“入口平台主導流量、社交網路把握客戶、本地商務變現價值、開放架構決定未來”。要完全把握住這些趨勢,運營商不可能事無巨細地做好每一個環節,比如社交網路的所有業務開發、電子商務套用的各種創新等等,更何況術業有專攻,作為綜合優勢的擁有者,運營商唯一可以採取的方式就是——平台化運營。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負責人杭國強的觀點亦是如此,他認為:“在業務層面,中國移動不用面面俱到什麼都跟進,而是應當採用平台化運營的策略,讓套用廠商變成合作夥伴。”

其實,回顧網際網路的發展,平台始終存在,並且發揮著關鍵作用。在門戶時代,最吸引人的是內容,而門戶承擔的就是內容聚集平台的角色;進入Web2.0之後,搜尋、社區時代來臨,網際網路企業面臨著從終端人群中尋找用戶,提供業務服務,並且進行業務拓展等一系列障礙,跨越這些障礙需要各種平台的支撐;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將海量的業務和套用放到用戶面前,讓用戶很方便獲得並且使用也需要平台,平台是打破障礙、增進互動,有效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的關鍵。

而現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正是以這種平台化的方式展開著運營。目前基地主要以MM與139社區兩大平台為依託,為用戶提供著各類融合型的移動網際網路業務。顯然,他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以MM為例,上線一年多,堅持以平台化思路來運營和發展,目前已經聚集了一批用戶及開發者資源。來自移動內部的數據顯示:截至到今年5月,MM商店註冊用戶數達7696萬,月下載量最高接近1億次,上架套用數量已經超過6.96萬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手機套用商店和國內移動互聯行業的第一平台。而另一個平台——“139社區”,目前已經包含了融合通信、社交網路和微博三大產品線,為用戶提供跨平台的綜合服務,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新思維之——精品化戰略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蘋果和谷歌是兩個最大的贏家,特別是蘋果Appstore的成功引來了無數的模仿者,然而鮮有複製成功者。究其原因,套用“精品化”的戰略恐怕是最大的亮點。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基地的幾名負責人也向記者坦承,MM商城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套用不夠“精品”的問題——通過廣告宣傳吸引用戶過來後,卻沒有足夠好的套用吸引用戶留下。

為了獲得精品,中國移動開始了一系列規模龐大的戰略計畫:面向消費者,提供“一站式”銷售,聯合全球各領域TOP10的開發商推出一系列精品,並在國內首創國際精品首發機制,陸續為MM帶來超過60款遊戲精品和套用,滿足了用戶的多樣化、精品化套用消費需求;面向產業鏈,開展“一站式支撐”,為著作權保護、套用安全、套用質量、明碼計費、誠信交易、客戶服務等提供全面保障;面向開發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對個人開發者創建了一系列的培訓、孵化、開發、測試和上線等服務內容,並通過中國移動開發者社區、創新開放日、開發者沙龍等平台,打造一站式的開發者服務體系,同時還與沃達豐等公司嘗試雙向引入產品,與著名SP合作引入產品,確保上線套用的“精品化”。

對中國移動“精品化”戰略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僅在流水線式的MM套用測試環節,數百名工程師那一直沒有離開測試儀器和工具的專注,據介紹,像這樣的測試部門在江蘇無錫等地還有著廣泛分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