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中國從事高能物理研究、先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研究及開發利用、先進射線技術與套用的綜合性研究基地。其前身是創建於1950年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稱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1973年2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礎上組建高能所。截至2014年7月,研究所有職工約14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約1100人;並在廣東東莞設有分部,高能所玉泉路園區占地460多畝;下轄7個研究單位,擁有在學研究生470餘人、在站博士後50餘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0年5月19日,成立“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即高能所前身),吳有訓兼任所長,錢三強任副所長,所址在北京東皇城根

甲42號。

1953年10月6日,中國科學院院務會議決定將近代物理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1958年7月1日,更名為原子能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中關村)為一部,在京郊房山坨里建立新的研究基地為二部。
1972年8月18日,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副所長張文裕等18位同志寫信給周恩來總理,提出發展高能物理必須建造高能加速器,建議建立中國自己的粒子物理實驗基地。
1972年9月11日,周恩來總理覆信張文裕、朱光亞,對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預製研究工作作出指示:“這件事不能再延遲了。科學院必須把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抓起來,同時又要把理論研究與科學實驗結合起來。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預製研究,應該成為科學院要抓的主要項目之一。”
1973年2月1日,根據周恩來總理批示同意的二機部、中國科學院《關於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預製研究的報告》,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礎上成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978年9月1日,高能所恢復研究生招生,錄取首批研究生。
1979年1月31日,鄧小平同志訪美期間中美雙方簽訂了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為促進在高能物理領域內的合作,由方毅同志代表國家科委與美國能源部部長施萊辛格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美利堅合眾國能源部在高能物理領域進行合作的執行協定》,這是中美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的第一個執行協定。
1982年12月17日,中國第一台自主設計製造的質子直線加速器首次引出能量為10MeV的質子束流,脈衝流強達到14mA。
1983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委《關於審批2×22億電子伏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計畫的請示報告》。工程包括兩項建設內容,新建一台能量為2×22億電子伏正負電子對撞機;將在建的10MeV質子直線加速器擴展到35MeV。
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破土動工,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為工程奠基。
1985年1月11日,中國科學院批准高能所試行博士後研究制度。
1986年8月,高能所通過衛星電話線路實現了北京高能所到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計算機遠程登錄,發出了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
1988年10月24日,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慰問參加工程建設的代表。鄧小平同志發表了“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講話。
1990年7月21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通過國家驗收。後獲得199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3年1月7日,高能所“τ輕子質量的精確測定結果”入選1992年度全國十大科技成就。
1993年5月26日,北京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成功產生紅外受激輻射,在亞洲地區近十台紅外譜區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中為首次。
1993年12月28日,“北京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成功實現飽和振盪”入選1993年度全國十大科技成就。
1994年5月,高能所的計算機網路正式加入國際網際網路,並建成中國第一個WWW網站。
1996年1月16日,成立高能所宇宙線與高能天體物理開放實驗室。
1999年2月7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改進”項目順利通過鑑定。
2000年7月27日,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審議並通過《關於中國高能物理和先進加速器發展目標的匯報》,同意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進行重大改造。
2001年1月10日,高能所宇宙線高能天體物理開放實驗室研製的神舟-X射線探測器隨載人航天系列神舟二號飛船發射升空,實現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突破。
2001年4月6日,中科院院長辦公會議批准高能所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二期試點。
2001年8月17日,撤銷物理一室、物理二室、宇宙線室,將物理一室和物理二室的一部分組成實驗物理中心,將物理二室的另一部分和宇宙線室組成非加速器物理研究中心。
2002年1月15日,“中國粲夸克偶素物理實驗研究獲重大進展”入選2001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2006年1月6日,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在高能所和美國夏威夷大學同時宣布觀測到一個新粒子,暫時命名其為X(1835)。
2007年1月21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06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北京揭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獲關鍵性突破”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07年11月28日,高能所研製的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X射線譜儀10月24日搭載“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升空後,在環月軌道對設備首次開機獲得成功。
2012年12月20日,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成果入選美國《科學》評選的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主樓主樓

截至2014年7月,高能所有職工約14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約1100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千人計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領軍人才及高層次研究骨幹近百人,18人在國際科學組織和學術刊物中擔任重要職務。謝家麟院士是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家麟方守賢李惕碚張宗燁柴之芳陳和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銘漢陳森玉

千人計畫
姓名 學歷 專家類別
崔偉 研究生 千人計畫
方亞泉 研究生 千人計畫
婁辛丑 研究生 千人計畫
夏俊卿 研究生 千人計畫
張雙南 研究生 千人計畫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姓名 學歷 專家類別
常哲 研究生畢業 研究員
高傑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胡紅波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金山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呂才典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秦慶 研究生畢業 研究員
沈肖雁 研究生畢業 研究員
王建民 研究生畢業 研究員
王貽芳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吳自玉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邢志忠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苑長征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張新民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趙宇亮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鄒冰松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
姓名 學歷 專家類別
曹俊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曹臻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董宇輝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傅世年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高傑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高興發 研究生 百人/研究員
胡紅波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黃晶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黃梅 博士 理論物理
金山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李海波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李敬源 研究生 百人計畫
李衛東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呂才典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秘曉林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孫寶雲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王東琪 研究生 百人計畫
王平 博士 理論強子物理
王貽芳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吳自玉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邢志忠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苑長征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張新民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趙強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趙宇亮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莊胥愛 研究生 百人計畫
鄒冰松 研究生畢業 百人/研究員

科研部門

圖書館前的雕塑-高壓倍加器圖書館前的雕塑-高壓倍加器
截至2014年7月,高能所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另外高能所下設實驗物理中心、粒子天體物理中心、理論物理室、計算中心、加速器中心、多學科研究中心、核技術套用研究中心等7個研究單位。
國家實驗室: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核輻射與核能技術重點實驗室(與上海套用物理所共建)、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重點實驗室(與國家納米中心共建)。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射線成像技術與裝備工程中心、網路安全防護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設施資源

設備設施

截至2014年7月,高能所建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北京譜儀(BES)、北京同步輻射裝置(BSRF)、西藏羊八井國際宇宙線觀測站、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等大型裝置;正在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空間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加速器驅動的次臨界系統(ADS)的強流質子加速器、江門中微子實驗。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7月,高能所有紙版藏書13萬餘冊,各類資料庫100餘個,數字資源5億餘條。據2015年9月研究所圖書館官網顯示,圖書館訂有報紙23種,為讀者提供本年度所訂的200多種中西文期刊,典藏該所25種核心期刊、文摘共7000餘冊,中外文工具書2000餘冊;收藏有世界知名高能物理實驗室和加速器中心以及著名大學出版的預印本、年報、實驗報告、會議文集等;中國國內交換單位提供的資料;該所從1981年以來研究生和博士後的畢業論文。

粒子天體物理中心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粒子天體物理是研究所重要的學科發展方向,是一個具有明顯交叉學科特點的研究領域。這個研究領域具有廣闊的研究對象,包括各種層次的天體,宇宙中穿行的各種粒子和宇宙本。巨觀的橋樑,而劇烈活動的天體,往往和極高的能量密度,極強的磁場和非常明顯的引力效應聯繫在一起,是極端條件下的物理實驗室。從探測手段上講,除要滿足空間和野外的惡劣工作條件,探測器的工作運用過程,特別是來自宇宙線粒子天體物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內容復蓋了粒子物理和天體質粒子,包含了宇宙深處和宇宙早期的原理和核物理、粒子物理是完全一致的。可以概括的講,非加速器物理中心的研究是利用自然界產生的各種物質粒子,來探索最基本的宇宙規律的研究領域。以進入“創新工程”為契機,粒子天體物理研究中心調整了學科布置,突出了重點,在幾個研究方向上集中力量。

目前中心承擔了西藏羊八井中日、中意合作、L3+C、AMS等多個國際合作項目,承擔了國防科研和《天體高能輻射的空間觀測和研究》(973)等項目,爭取科研經費近億元,目前這些項目正在按計畫進行。

粒子天體物理研究中心現有在編職工61人,研究生28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以中科院院士為代表,以海外學者、“百人計畫”、博士生導師為學術帶頭人,以青年博士為主體的具有創新傳統、團隊精神並充滿活力的研究隊伍,形成了“開放、流動、合作,競爭”的學術氛圍。我們相信,在科學院和高能所的領導下,非加速器物理研究中心會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為所,院和我國的高能物理研究作出貢獻。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成果概況

高能所東門高能所東門

高能所發揮大科學裝置集群、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主要包括:τ輕子質量的精確測量;2-5GeV能區強子反應截面(R值)測量;發現帶電類粲偶素Zc(3900);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θ;開展納米安全性研究,發現含Gd金屬富勒烯具有高效抑制腫瘤生長的功能,首次提出新型納米藥物的設計;發現宇宙線的各向異性分布,得到宇宙線和銀河系共轉的證據;獲得古化石樣品內部高分辨結構,破解古生物進化問題等。1978年——2014年,高能所獲獎2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共16項,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繞月工程(主要完成單位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社會服務

高能所向社會開放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慢正電子束流裝置、試驗束裝置、工業CT等大型通用設施,為眾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發提供公共平台。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每年向用戶提供2000小時專用實驗機時,1992年至2012年來累計支持了全國9155個用戶、3200個課題實驗,有力支持了生命科學、材料化工、資源環境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解析SARS病毒主蛋白酶及抑制劑結構、測定高等植物捕光膜蛋白複合物結構、發現砷劑治療白血病的機制等一批高水平的實驗成果。

學術期刊

《中國物理C》

物之道雕塑物之道雕塑

《中國物理C》(原《高能物理與核物理》)為專業性學術期刊,1977年創刊,月刊。

《中國物理C》(英文刊)發表粒子物理、核物理、粒子與核天體物理和宇宙學、探測器,相關電子學和實驗方法、加速器及同步輻射等學科在理論、實驗與套用方面的研究論文。

《中國物理C》被中國國內所有相關的權威性檢索刊物列為重點檢索對象,在國際上,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 Search),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Scopus),美國《物理文摘》(PA),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科學文摘》(INSPEC), 日本《科技文獻速報》(JICST),俄羅斯《文摘雜誌》(AJ)等主要檢索系統收錄。

該刊在2002年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選的國家期刊獎中的百種重點科技期刊獎,曾在2000年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在1990年、1992年與1996年連續三次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二等獎。在1992年與1997年國家科委組織支持的評比中,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期刊,均獲二等獎。

《現代物理知識》

《現代物理知識》雜誌隸屬於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學會分會,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該刊創刊於1976年,原名《高能物理》。1989年1月,更名為《現代物理知識》。其內容也由高能物理拓展到高能物理、核物理、電漿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光物理、天體物理、宇宙學以及與物理學相交叉的其他學科等。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學科概況

高能所是中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及首批設立博士後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中國第一位理學博士和第一位博士後均出自高能所。

截至2014年7月,高能所有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等6個理學博士(碩士)培養點,核技術及套用等2個工學博士(碩士)培養點,材料工程、動力工程等6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點;有物理學、核科學與技術2個博士後流動站。

學科特色

高能所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形成了三大強勢科研領域:第一是粒子物理研究,包括基於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實驗、粒子天體物理和中微子實驗、核電子學和探測技術研究、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理論等;第二是先進加速器技術,包括高亮度電子加速器技術、強流質子加速器技術、套用研發和成果轉化;第三是先進射線技術,包括同步輻射和中子散射實驗平台、自由電子雷射及其套用、核分析技術及其套用。

教學建設

主樓主樓

截至2014年7月,高能所在學研究生470餘人、在站博士後50餘人。

截至2010年11月,該所歷史上有3篇學位論文獲得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其作者分別是余文飛(導師:李惕碚,2000年度)、豐偉悅(導師:柴之芳,2001年度)和張毅。另有2篇論文分別在2008年度(作者:莊胥愛)和2009年度(作者:唐軍)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

粒子天體中心張毅(導師胡紅波)的博士論文獲得2009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粒子天體中心的陳燕梅(導師王建民)獲得2009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實驗物理中心的錢森(導師王貽芳)、理論物理室的王偉(導師呂才典)獲得2009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理論物理室的王玉明(導師呂才典)獲得2009年度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博士生獎。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所徽所徽

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標識源自著名畫家吳作人先生的水墨畫“無盡無極”,表現中國古代陰與陽的太極符號。陰陽太極標識寓意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內帶正電荷的正電子和帶負電荷的電子高速對撞湮滅,產生τ輕子和各種粲粒子,是高能所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陰陽的對立統一深刻體現了物質結構各個層次的規律,無盡無極。

機構精神

團結,唯實,創新,奉獻。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所長 王貽芳
黨委書記、副所長 潘衛民
副所長 魏龍、陳元柏、秦慶、陳剛
黨委副書記、副所長 羅小安

歷任領導

歷任所長
張文裕 (1973年-1984年任) 葉銘漢院士 (1984年-1988年任) 方守賢院士 (1988年-1992年任)
鄭志鵬研究員
(1992年-1998年任)
陳和生院士
(1998年-2011年任)
王貽芳研究員
(2011年任—現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