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青年北川希望國小

中國科學院青年北川希望國小

中國科學院青年北川希望國小前身為曲山鎮任家坪國小,創辦於1943年,是曲山鎮唯一的一所鄉鎮中心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解放前是一所私塾,解放後發展為鄉鎮級完全國小,80年代該校更名為曲山鎮任家坪國小,下轄8個村小,學生最多時達800多人,教師達50多人,設有幼兒班、國小班、國中班。在2004年之前,學校校舍基本都是危房,學生流失現象非常嚴重。2004年3月,中科院青聯、院團委和共青團北
震後新學校
川縣委員會聯合發起捐助任家坪國小和部分貧困學生的活動。4月,院青聯秘書處、院團委向基層團組織和青聯委員聯合發出了活動的倡議,活動得到了各位青聯委員和基層團組織的大力支持和高度的重視,絕大部分青聯委員和各級團幹部紛紛慷慨解囊,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募集到了所需資金。捐款的22萬元與綿陽市政府按中科院捐贈額度1:1匹配建設資金,共同新建了我校一座兩層的教學樓。
2004年8月,中國科學院青年北川希望國小揭牌儀式在學校隆重舉行,京區黨委副書記和綿陽市副市長共同揭開了由白春禮院長親自題寫的校碑“中國科學院青年北川希望國小”,由此我校正式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青年北川希望國小。
2006年,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何岩率中科院京區黨委、中科院團委、中科院青聯的有關同志對我校回訪,向學校捐贈了由科學出版社提供的2000餘冊國小教材和教學輔導用書,幫助學校建立了“科學圖書室”。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學校舊樓全部坍塌,中科院援建的新教學樓巋然不動,439名學生全部安全轉移,挽救了學生和老師們的生命。在極重災區能有這么一個不垮塌的學校實數
快樂的孩子們
罕見,因此也被網友稱為災區最牛希望國小,而這一切歸功於中國科學院以及青年科學家們。
地震後,根據國家總體援建安排,由山東省青島市對口援建我校。2009年9月,占地6710m2,建築面積3061m2,總投資1109.6萬元的永久性學校投入使用。學校現有教學班6個,幼兒、學前班各一個,總計在校生194人,教師26人。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科學實驗室、圖書室以及各種教學設施設備一應俱全,辦學條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中科院京區黨委所屬58家單位的幹部職工在震後也馬上行動起來,向我校定向捐款200萬元,經與民政部等相關部門協商後,指定用於我校災後教師周轉房建設。目前,我校教師周轉房建設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預計今年內完工。

發展歷程

一、先進的辦學理念
在學校正蓬勃發展同時,學校領導和老師們不忘把學校辦成人民滿意學校,學校堅持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新教育,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人的發展為核心,努力使全體學生通過六年
歡樂的羌族鍋莊
的學習得到和諧、主動、全面地發展,從而身心健康,品德良好,基礎知識紮實,具備責任感、科學精神、創新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善與人合作的能力,使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將來成為祖國優秀的建設者奠定好基礎。學校制定了一套以“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為校訓;“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為理念;以“健康、愉快、合作、爭先”為學風;以“重示範、善引領、勤學習、講奉獻”為教風的辦學理念。
二、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1、愛國主義基地校建設。震後,國家在學校所在附近建立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地震體驗館”和“北川地震遺址”,成為了國家級5A風景區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校結合這些優勢,打造符合本校校園文化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幾年來,我校積極與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及北川
老縣城遺址保護指揮部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舉行紅領巾公益活動;愛國主義升旗儀式等,全面感受在黨的領導下災區人民從悲壯走向豪邁的輝煌歷程,感受全國人民的凝聚力以及災區人民在災難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在學生中開展舉辦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和感恩主題活動。利用升旗儀式舉行愛國主義詩歌朗誦;舉行愛國主義歌詠比賽;愛國主義書法、繪畫展覽。
2、新教育實驗學校建設。新教育實驗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是朱永新教授“新教育”思想指導下開展的教育實踐研究,旨在將教育的理想轉化為教育的現實,最大限度的開發人的潛能,並且促進人的最最佳化發展。我們有幸成為全縣11所新教育實驗校之一,並且申報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教育部重點課題研究學校。所以我們承擔著歷史和未來的責任,既光榮而辛苦,近兩年來,我們全體師生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扎紮實實地搞好新教育的實驗。我們提出新教育的口
學生捐款活動
號是:“與博覽同行,為生活添彩”。我們的行動是: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要求教師每學期認真閱讀2-3本教育教學名著,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每位教師要做好讀書筆記。教師每人每學期寫隨筆或教育教學論文一篇。每周星期二,四早讀40分時間為學生大聲誦讀時間。學校閱覽室每周定期向師生開放。目前,在全校已初步形成了濃郁的讀書氛圍,新教育實驗也以初具雛形。
3、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增強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感恩精神,學校時常舉辦各種有意義活動。趣味運動會、鍋莊比賽、老縣城公益活動、為災區和困難學生捐款活動、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等活動。
老縣城祭奠活動
公益活動

優秀事跡

2008特大地震中,我校33名教師用自己的雙手、身體搭成一張“保護傘”,掩護救助學生娃們。正在上課的王剛法老師,在地震的第一時間就告訴孩子們:“地震了,快跑到操場上去!”學生們被安全轉移。教導主任肖大軍馬上組織醫護人員、教師採取措施搶救受傷學生,並做好學生的安置工作。聽說自己的女兒埋在學校里生死未卜,他仍然一直堅守崗位,沒有去尋找女兒。大隊輔導員劉崛老師,地震時剛好站在舊教學樓的走廊里,他趕忙把衝出教室的學生往外送。看到四個被晃倒在地的學生,他立即張開雙臂把他們攬在懷裡,用手護著孩子們的頭部,用自己的脊樑搭建起孩子們的避風港。隨後從廢墟里背出一個重傷的學生後,又再次衝到廢墟里去掏被埋的學生。衝進危樓搶救學生的還有李素芳老師、姜大德老師、蔡昌盛老師等等……

學校榮譽

不管是震前還是現在,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國小教師團隊始終堅守著這方熱土,
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事實證明,學校及教師們的榮譽也是實至名歸的,學校多次獲得北川縣辦學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先進學校”、縣級“合格學校”、縣級“文明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希望工程模範希望國小”、“快樂希望國小”等殊榮;學校老師也先後獲得“綿陽市優秀教師”、縣級“優秀教師”、“災後重建先進個人”、“優秀校長”、“優秀輔導員”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