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是著名的老一輩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於1928年創建的,是國內最早的植物標本館之一。

簡介

中科院路甬祥院長來館參觀指導並題辭中科院路甬祥院長來館參觀指導並題辭
1926年陳煥鏞教授於中山大學任教,1927年4月20日到香港採集,同年創建了中山大學農林植物標本館。1954年12月由中山大學農林學院改隸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因應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更名,始用現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
華南植物園標本館館藏熱帶亞熱帶植物標本達100萬份,其中有種子植物85萬份、苔蘚植物4萬份、蕨類植物4萬份、模式標本近7000份、復份標本10萬份,液浸標本6400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館收藏的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寮國、高棉等國)的植物標本占本館標本的8%。特別有一批菲律賓標本,其本國標本已被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我館在抗日期間由於將標本轉移到香港得以保存完好。本館收藏最早的標本距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
華南植物園標本館非常注重增加館藏量,除館內堅持派員到各地採集之外,也積極與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進行交換。在建館之初,陳煥鏞教授就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建立了正常的交換關係,現更擴展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華南植物園標本館於建館之初就注重科學的管理方法,吸收了美國哈佛大學標本館以及世界先進的優秀標本館的管理體制,制訂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標本從科、屬、種、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條不紊地進行分類管理。在過去無電腦管理的年代,建立了三套完善的卡片系統,可根據植物的名稱、採集人、標本號、地區分布等,從三套卡片系統中迅速查到所需的標本。在標本內還附有大量的原始記載、重要專著等文獻資料,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並成為我館的二大特色。
中科院江綿恆副院長來館參觀指導中科院江綿恆副院長來館參觀指導
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快捷方便的查閱館藏標本信息資料,華南植物園標本館於1999年率先在國內實施了標本數位化,並於2009年底完成了植物標本資料庫,與全國各大標本館合作,建立了一套數字標本館系統,實現資源共享。
華南植物園標本館的發展目標是創建一個世界水平的區域性標本館,宗旨是使館藏標本極富華南區域特色,使華南及東南亞地區植物標本科屬收集齊備,華南儘可能收齊到種,並集齊華南熱帶亞熱帶重要科屬的全世界標本。

成果

2004年9月12日陳宜瑜來館考察2004年9月12日陳宜瑜來館考察

植物志的編研是植物學研究領域的基礎性工作,一般都以大規模的野外考察與標本採集為基礎,以豐富的信息記載為核心,系統研究這些信息並編撰成科學志書,是一項百科全書式的系統工程。

植物志既是記載植物“身份”的“戶口簿”,又是記錄和研究植物特徵的重要“信息庫”,有了它人們就能找到所需要的植物。

華南植物園科研人員主持參與編纂的植物志主要有:

中國植物志

FLORAOFCHINA

廣州植物志

2004年10月29日院評估團2004年10月29日院評估團

海南植物志

廣東植物志

樂昌植物志

澳門植物志

香港植物志

外國植物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