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論史

中國畫論史

《中國畫論史》,按史的次序,在浩如煙海的古代畫論中,披沙淘金,分類整理,還原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歷史真面貌,是一部簡明而生動的古代畫論史。葛路,1926年生,原名葛光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2005年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表彰為“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一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美學史及中國書畫美學。與克地合著《中國藝術神韻》、《神遊丹青》,並擔任《中國美術通史》(8卷本)副主編。《中國畫論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莊子的“解衣般礴”、歐陽修“畫意不畫形”,倪雲林所強調的“逸氣”與“逸筆”,其本義何解?本書按史的次序,在浩如煙海的古代畫論中,披沙淘金,分類整理,還原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歷史真面貌,是一部簡明而生動的古代畫論史。

作者簡介

葛路,1926年生,原名葛光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2005年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表彰為“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一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美學史及中國書畫美學。出版專著有《中國畫論史》(原名《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系》。與克地合著《中國藝術神韻》、《神遊丹青》,並擔任《中國美術通史》(8卷本)副主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春秋至兩漢繪畫理論

《左傳》的“使民知神奸”論

孔子的“繪事後素”與“明鏡察形”論

莊子的“解衣般礴”論

《韓非子》論繪畫與生活及刻削之道

《淮南子》論“君形”及“謹毛失貌”

王充論畫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繪畫理論

曹植和陸機的繪畫功能論

陸機論繪畫的特點

書、畫、文的首次結合及王廙的理論

顧愷之的繪畫理論

謝赫的“六法”及姚最的“心師造化”論

宗炳和王微的山水畫論

戴顒的雕塑論

第三章 唐五代繪畫理論

張懷瓘的“神、骨、肉”論

“四格”、“五等”

張彥遠論畫

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論

荊浩的“六要”與“二病”

《山水訣》與《山水論》

民間畫家的《畫論》

第四章 宋代繪畫理論

“四格”的解釋和格序的變化

郭若虛論“氣韻非師”及用筆“三病”

劉道醇的“六要”、“六長”論

歐陽修、沈括、蘇軾的重神似論

蘇軾論畫的“常理”

蘇軾提倡的詩情畫意

論畫家的修養

人物畫論

山水畫論

第五章 元代繪畫理論

趙孟頫的作畫貴有古意與書畫用筆同法論

錢選的“士氣”說

倪瓚的“逸筆”與“逸氣”說

李衎論畫竹

第六章 明代繪畫理論

王履的《華山圖序》

李開先的《畫品》

徐渭論畫

山水畫南北宗論

論邪、甜、俗、賴及生、熟

沈顥等論題跋、印章

第七章 清代繪畫理論

以王原祁為代表的擬古思想

惲格的“攝情”說與鄒一桂的“活脫”說

石濤論畫

金農與鄭板橋的美術思想

後記

新版跋語

編輯推薦

《中國畫論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後記

全書止於鄭板橋論畫,作為一本中國繪畫理論發展史,下限為什麼在乾隆年間呢?我是以某一畫家或某一文藝批評者,凡能增益前人的理論,對於探討中國美術理論的演變與發展有所啟發,即使是一句話,也要沙裡淘金,勾尋出來;或者理論雖然錯誤,而其影響頗大,也都予以評介。相反,重複前人之見,平庸之談,即使議論成冊,一概不取。當然這只是就我所掌握的材料和我的看法作取捨的。我以為“揚州八怪”的作品及其畫論,是中國古代獨放異彩的“夕陽”,自此以下,有價值的理論沒有多少了。晚於鄭板橋的清人,其中有可取的見解,比如談題跋、印章,已經與同類問題集中到一起,提前插入明代有關的章節。倘若硬要續寫到中國古代史下限的1851年,其結果,一是有傷本書著論的宗旨,一是讓讀者興味索然,所以還是到此結束為好。

1978年春天,克地同志建議我寫此書,並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由於目前尚無此類著作可供借鑑,自己掌握的材料不夠周全,有些畫論費解,寫作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每想到魯迅先生說過,路是人走出來的,終於奮發精神,堅持到完成。此書能問世,還和蔡若虹、王朝聞同志的鼓勵分不開。若虹同志每逢見面,總要叮囑我“多做學問”。這是我做學問的小小成績吧。寫完此書初稿,我曾在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講課,郎紹君等同志細心整理錄音,增加了論述的口語化和通俗性。後經華夏同志向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推薦,出版社的編輯同志又提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在此謹表謝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