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

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

《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是200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怡。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
中國現代新詩在思想、語言及審美形態上都與傳統詩歌有很大的差異,但同時也有著更深刻的關聯。從胡適等人與中國古典的“宋詩運動”之密切關係開始,中間經過了新月派、象徵派、現代派之於晚唐五代諸傳統的汲取,直到最“現代化”的中國新詩派,莫不留著中國古典詩歌精神的印記。本書著重為我們揭示這些或顯豁或隱秘的古今詩學聯繫,以求為理解中國文學的現代處境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簡介

李怡,1966年6月生於重慶,先後擔任西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詩歌、魯迅及中國現代文藝思潮研究,學術專著有Ⅸ現代四川文學的巴蜀文化闡釋》、 《七月派作家評傳》、 《現代:繁複的中國旋律》、 《大西南文化與新時期詩歌》、 《閱讀現代一一論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學》、《為了現代的人生——魯迅閱瀆筆記》、《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等。

目錄

導論 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

一 中國新詩:創作和闡釋的艱難

二 進入新詩本體

三 傳統:百年中國新詩發展的一個關鍵字

四 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

五 舊傳統與新傳統

第一章 物態化與中國現代新詩的文化特徵

一 興與中國現代新詩的生成

二 比與中國現代新詩的修辭

三 比興傳統與中國現代新詩的物態化特徵

四 意志化與物態化的消長

第二章 中國現代新詩的歷史形態

一 屈騷與中國現代新詩的自由形態

二 魏晉唐詩宋詞與中國現代新詩的自覺形態

三 宋詩與中國現代新詩的反傳統趨向

四 《國風》、《樂府》與中國現代新詩的歌謠化趨向

第三章 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新詩的本文結構

一 辨與忘:中國現代新詩的文法追求

協暢拗峭:中國現代新詩的音韻特色

第四章 文化傳統中的個體

一 胡適:兩種詩歌文化的慢流

二 郭沫若:中國詩文化的自由形態與自覺形態

三 聞一多:傳統心理結構的自我拆解

四 徐志摩: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

五 李金髮:溝通與不通

六 戴望舒:中國靈魂的世紀病

七 何其芳:歐風美雨中的佳人芳草

八 卞之琳:樓下的風景

九 梁宗岱:意志化的輝光與物態化的迷醉

十 艾青:中國傳統的“棄兒”與叛逆

十一 穆旦:反傳統與中國新詩的新傳統

十二 任洪淵:當代學院派詩人的選擇

十三 魯迅:面對傳統的“打邊鼓

附錄中國現代詩論的現代特徵問題

初版後記

台灣新版後記

增訂版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