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照相館

中國照相館

中國照相館坐落在王府井大街中段,已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享有盛名的企業。擁有一家王府井總店和分布在京城的四家分店、並有天安門廣場攝影服務部。中國照相館在人才、技術、設備及製作能力上始終保持引領行業的強大優勢。中國照相館的肖像照和“全家褔”照等項目今天仍然享譽京城,受到大眾和社會名流的青睞,照相館二樓的牆上陳列著各界名人在此留下的影像。

簡介

中國照相館中國照相館
中國照相1937年始創於上海,1956年公私合營後遷京,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安排下重張於中華商業第一街--北京王府井金街鬧市。當時名為“上海遷京中國照相館”,後恢復為“中國照相”沿用至今。2001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
經過十餘年的勵精圖治,如今營業面積900多平方米的中國照相館擁有6家分店、近千萬元的進口數碼設備,年營業額達到5000多萬元。

來歷

這架老照相機曾給很多人留下美好一瞬這架老照相機曾給很多人留下美好一瞬
1937年江蘇武進人吳建屏到上海灘闖世界,在當時的上海靜安寺開了一家照相館,取名中國照相。1939年上海滬光電影院首映由陳雲裳梅熹主演的《木蘭從軍》吳建屏和電影院聯手加工、印製了5萬張陳雲裳不同姿態的照片,買一張影票送一張明星照片,在當時的“十里洋場”轟動一時,上海人由此記住了“中國照相館”。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照相館把服務對象轉向工人、農民和解放軍官兵,它首創的禮服出租和鮮花專供等服務項目招攬了大批顧客,生意十分興隆。到了1956年公私合營後,為回響周總理“繁榮北京服務業”的號召,16位中國照相館的職工帶著老婆、孩子以及照相館裡的全部家什,與當年同批遷京的上海服務業職工一起,乘坐一趟鐵皮列車來到了北京。

關於中國照相館遷京後的位置,中央領導也頗費了一番心思,最後還是周總理親自選定:“放在王府井挺好,而且要放在王府井口上。”1956年9月25日,中國照相館在王府井大街南口正式營業,從此開始了“服務首都人民”的新曆程。

發展進程

中國照相館發展中的中國照相館
中國照相館進入北京後,最初被安排到了當時北京城的商業中心——王府井大街的南口,這段時間從1956年一直延續到1988年。後來由於建設東方新天地,照相館被搬遷至王府井大街西邊的女子百貨大廈里。據店裡工作人員的回憶,搬到女子百貨那段時間是中國照相館擁有地盤最闊綽的一個時期,當時整個女子百貨大廈北頭的1~8層都屬於中國照相館。

從1992年至1995年初,因經營不利,上級公司三次更換了企業的主要領導,但仍未阻止中國照相館經營狀況一再下滑的頹勢。企業應對無方、領導茫然無措、員工人心惶惶,這就是現任中國照相館總經理孫秀珍1997年8月赴任時面臨的窘境。
為了在市場經濟中生存與發展,經過市場調查,中國照相館決定打破傳統坐店經營方式,抓住1999年國際老人年的契機,走出店門,開展為老年人免費拍照、並贈送照片的活動。這項看似冒險的活動最終為中國照相館贏得了許多回頭客,將中國照相館從企業的“生死線”上拉了回來。如今坐落在王府井大街180號、營業面積900多平方米的中國照相館,擁有五家分店、300多萬進口數碼設備,年營業額達到2500多萬元

服務項目

中國照相館逐漸發展起來的中國照相館

中國照相的三大支柱服務項目是:婚紗攝影、藝術肖像攝影、廣告攝影,並與之配套的還有證件、護照移民、兒童照、團體照、“全家福”家庭合影照等項目。照相器材銷售、數碼沖擴等業務的實力在京城也是出類拔萃的。綜合實力還顯示在強大的、完全數位化的後期加工上;可製作巨副廣告圖片、燈箱片、巨型圖片精修精放、訪油畫、裝裱電子畫冊、美工設計相冊等是同行業中的佼佼者。 

所獲榮譽

中國照相館中國照相館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照相以精湛的技藝和厚道的商德為中外顧客服務,受到包括周總理等偉人在內的數以萬計的顧客的好評。用鏡頭寫照了輝煌的業績,在歷屆全國“婚紗攝影”“藝術肖像攝影”、“廣告攝影”等大賽中榮獲數不勝舉的大獎、金獎。1993年被國家內貿部授予“中華老字號”名店稱號;2000年被國家內貿局授予“全國十佳照相館”稱號。 2005年被市商聯會授予“北京優秀特色門店”,2006年被商務部再次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