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文化大觀

中國漢字文化大觀

《中國漢字文化大觀》 作者 何九盈 胡雙寶 張猛 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1995年01月01日 發行出版 主要內容:講解漢字的文化歷史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國漢字文化大觀

作者: 何九盈
胡雙寶
張猛
圖書分類: 人文社科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書號: 7301020198
發行時間: 1995年01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國人日日與漢字為伍,深知其文化內涵者卻不多。漢字是華夏文明的根,是數千年歷史文化的載體。本書首次全面地從文化看漢字、從漢字看文化,以新鮮見解和豐富資料深刻論述了漢字的文化意義和字里的“天地乾坤”??漢字與農業、畜牧業、車馬兵器、天文曆法、醫藥、官制等方方面面的血肉聯繫,對近現代漢字的研究、教學、套用也作了系統研究。本書附彩色黑白圖片數百幅,裝幀精美。本書既具學術理論價值,又有工具書的收藏價值。本書由高等院校、科研機構40多位專家、學者撰稿,為國家“八五”重點圖書。

作者簡介

何九盈

湖南安仁人,1932年生。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漢字文化學》《音韻叢稿》《中國古代語言學史》《下代漢語音韻學述要》《上古音》《中國現代語言學史》《古漢語辭彙講話》《古韻通曉》。主要論文有《上夏天並定從群不送氣考》《先秦諸子的語言理論》《乾嘉時代的語言學》《爾雅的性質和年代》《古韻三十部歸字總論》《中國語言學史的研究方法》《上古音節的結構問題》《說文省聲研究》等多篇。名列《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等辭書。

胡雙寶

山西文水人,1932年生。現任北京大學出版社編審。主要著作有《文水方言志》《簡化字 繁體字 異體字辨析手冊》《易混易錯詞語辨析》。與人合著、合編有《古諺語辭典》《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彙編》《全漢賦》《漢語史論集》等。主要論文有《山西文水話和國語的語音、辭彙的比較》《文水話的若干語法現象》《文水話的量詞、代詞和名詞》《文字問題三議》《聲旁的表義作用》《關於漢字的性質和特點》《王安石<字說>輯佚》《說“哥”》《同形詞說略》《語言分析中的零概念》等。

張猛

字濟寬,江西南昌人。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傳統文字訓詁學、漢語史。1978年進入北京師範大學,1985年獲文學碩士後,到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2002年任日本京都女子大學外國人專任教師。2009年4月到北京語言大學任教。主要業績有專著《〈左傳〉謂語動詞研究》、《〈左傳〉精注本》;編著《中華古詩文讀本(戌集)》;

張猛張猛
合作主編《中國漢字文化大觀》、《漢語史論文集》;合作《文言文要覽》、《傳統語言學辭典》、《漢字形義分析字典》、《中國語言學大辭典》、《中華文明史》等,以及中央電視台電視專題片《中華文明之光》、《語林趣話》等。在《中國語文》、《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北京大學學報》、《古漢語研究》、《語文建設》、《學人》、《人文論叢》(日本)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在《長江日報》、《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導》等報刊上發表散文隨筆40餘篇。曾獲北京大學首屆“光華青年科研成果獎”、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教委“首屆全國優秀教育音像出版物一等獎”、北京大學第二屆“中國文化獎”特別獎,北京大學“吳瑞熹獎教金”(大學語文)、北京大學“優秀主幹基礎課(古代漢語)”獎。多次獲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訓詁學、《左傳》選讀、古代漢語)和北京大學“優秀班級主任”獎。

目錄

總序 走向新的世紀
前言 漢字文化學簡論
上編 東方魔塊
一、文明的晨曦——漢字的起源
二、方塊的奧秘——漢字形體的演變
三、文房縱古今——漢字的書寫工具與載體
四、字林獨一枝——漢字的特點
五、華夏書同文——漢字的規範、注音和簡化

截圖截圖
六、字學創新篇——漢字的研究與套用
下編 字里乾坤
一、唇齒兩相依——漢字與漢民族文化
二、文語結良緣——漢字與漢語及兄弟民族文字
三、神韻奪天工——漢字與文學藝術
四、必也正名乎——漢字與年號、姓氏、避諱
五、斯文存古道——漢字與意識形態、思維方式
六、竹帛血淚痕——漢字與兵、法、吏
七、點畫解民旆——漢字與衣食住行
八、字說農工商——漢字與經濟活動
九、究源法自然——漢字與動物、植物
十、四海有遺澤——漢字在海外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跋 原則與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