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科技協會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科技協會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科技協會由學部科技協會發展而來,旨在為海洋生命學院的同學提供涉及各類學科的科普服務。

協會簡介

在海洋生命學院這樣一個人才濟濟的學院,在21世紀這樣一個越來越倡導學科交叉、文化多元的時代,一個涉獵廣泛的科普組織有著獨特的價值與作用。海洋生命學院科技協會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歷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組織。正因為如此,科技協會才肩負著不可替代的責任與使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科普服務作用。
海洋生命學院科協由學部科技協會發展而來。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良好的社團文化傳承。今天,經歷了變革的科協在幾代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具備了齊全的部門、完備的功能以及高質量、大規模科普活動的組織策劃能力。並已經在為海洋生命學院的同學提供著涉及各類學科的科普服務。

近年及現階段概況

——2007年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科技協會是由原學部科技協會發展而來的優秀科普宣傳服務組織,為學生組織性質。
協會即為原中國海洋大學魚山科協,歷史悠久,現海大師生中均有曾在協會工作過的科協人。
自2006年學部分院、協會註冊于海洋生命學院以來,協會在3代科協人的努力之下,逐漸恢復眾多活動,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愈挫愈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2007年一學期,剛剛換屆後的科技協會在10名協會幹事的努力下,開展科普電影放映、氣象台參觀、會員會、宿舍中的科學、古生物學講座等活動,獲得參與同學的好評。

2008年

科協在08年上半年則在上半年基礎上繼續開展了科幻電影放映以及與生物科技協會共同組織的趕海活動,在運動會期間承擔大量工作,為運動會貢獻力量。
奧運前則精心製作了帆船運動科普海報,與學生會宣傳部合作製作地震應急常識宣傳海報,幫助實踐部開展實驗技能大賽等等。在6月,科協與院學生會各協會一同下社區開展宣傳活動。收穫了社會的好評。

來自遠方的希望來自遠方的希望
在這半年裡,科協開展活動涉面廣泛,5項活動體現了科協人熱心助人、熱情奉獻的可貴品質。也是科協08換屆後協會新會長崔鵬飛的第一個工作學期。在諸多科協前輩的不懈努力下和學院學生會及兄弟社團的幫助下,科技協會迎來的一個美麗的春天。
08年下半年,協會經過納新,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新納幹事近30人。補充了新鮮血液的協會在崔鵬飛會長的帶領下開始了新的旅程。半年中,科協開展會員會等傳統活動,另舉辦了電子派對、與生科協合辦“伊利人杯”智慧對對碰、創意並舉行了枯葉貼畫比賽等4大項活動。趕海則活動因天氣原因被迫取消。2009年

09年上半年,協會再次迎來換屆。與往屆一樣,換屆後的協會將面臨人員流失的問題,然而,科協在08年出色的工作留住了諸多熱心奉獻的協會幹事,協會擁有了一支人員精幹、熱心服務、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優秀團隊。在這種機遇面前,新任會長劉偉果斷決定不再像其他社團或往屆協會一樣進行納新,帶領這支出類拔萃的團隊走上了科協復興的道路。

廈門大學蔚藍社訪問青島藍岸廈門大學蔚藍社訪問青島藍岸
新一屆科技協會首先明確了協會科普服務的宗旨、特色。提出“以科普服務為己任”的口號,強調“科普、服務、責任、創新”的工作理念。在學期初就決心竭誠為熱愛科學的同學服務。
3月換屆後的科協首先以科學類電影放映系列活動拉開了活動序幕,之後回響WWF倡議,聯合校內外媒體開展了“地球一小時”熄燈倡議宣傳,宣傳節能環保的科學發展理念,參與人數超過700人,得到諸多同學的支持和廣大青島市民的肯定。4月,聯合生科協開展趕海活動,啟動海洋環境計畫2009“科學發展,保護海洋”宣傳,沿途在市南區取得良好宣傳效果。4月中旬則參加校運會部分準備工作、聯合青島水族館、青島市科協、青島海洋科技館、青島海產博物館在魚山小區舉行“海洋科普進校園”大型科普展,吸引上百名同學參觀,圓滿完成海洋環境計畫的校內宣傳工作。4月末,科技協會舉行“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紀念”科普刊物漂流活動,宣告“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紀念”系列活動的啟動。
趕海是科協最傳統的活動趕海是科協最傳統的活動

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甲型流感流行面前,協會在第一時間做出回響,開始了相關知識的科普工作。5月初,流感在全球廣泛蔓延,科協加大宣傳力度,製作宣傳海報,提醒同學關注健康、提防流感。而3個月來,協會會員會依然進行,為會員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良好平台。5月中旬,協會在5月的第二周停止一切活動,以悼念在一年前512大地震中遇難的手足同胞。5月末,協會在舉行最後一次科學電影放映的同時籌備藍色海岸線計畫”,爭取與其他國內最優秀環保宣傳社團一道為祖國美麗的大海貢獻力量。
2009年暑期,科技協會兌現了社團服務假期不中斷的承諾。7月組織722青島日偏食觀測,取得良好科普宣傳效果,參加同學“科技改變生活”的感嘆再次使科協人堅定了服務同學、宣傳科學的信念。7月末,協會組織志願者參加省科協組織的“科普消夏大篷車”活動,志願者跟隨大篷車深入社區、廣場、浴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為市民講解各種專業科普知識。
8月,協會成功組織藍色海岸線綠色營,20餘位志願者參加了環膠州灣環保調研和宣傳工作,內容涵蓋社區青少年宣教、公園問卷調查、公園展覽宣傳、環膠州灣濕地實地考察、政府部門訪談、環保T恤設計賽等諸多形式。
9月,協會完成2009級新幹事納新,協會再一次補充了新鮮血液。理事會和各常務機構以及項目組將共同努力,建設科協大家庭。
10月初,協會獻禮祖國建國60年活動“祖國海軍60年”艦船模型製作大賽成功舉行,活動得到學院團總支張念賓老師和軍事科學概論老師卞秀瑜老師親自到場支持。活動中,參賽選手、觀眾和我們協會都為一個強大的祖國倍感驕傲和自豪。
科協邀請中科院鄭守儀院士舉行報告科協邀請中科院鄭守儀院士舉行報告
之後,協會組織魚山校區的電子競技大賽,比賽吸引上百人參加。與生物科技協會合辦了葉之魂葉脈標本及枯葉貼畫製作活動,鍛鍊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10月到11月間,協會組織進化之路長卷繪製活動,十幾組同學共同描繪了生物進化的道路,長卷製作完成凝聚了大家的心血,也把達爾文年的紀念活動漸漸推向高潮。協會邀請中科院的鄭守儀院士到校舉辦講座,是整個系列活動的重頭,現場觀眾近二百人,我院張全啟院長親自為講座致辭,參加講座的同學們積極參與提問,表示收穫很大。講座之後的茶話會和長卷繪製的頒獎晚會宣告為時9個月的達爾文年紀念活動成功落下帷幕。
12月,協會與全國100多所高校一起參與水果賀卡活動為我們的同學送去了來自遠方的聖誕祝福2010年
植樹節後的新生植樹節後的新生
2010年,在科技協會的歷史上是值得銘記的一年。
正是在這一年,由青島、大連、廈門、海南四方組成的藍色海岸線聯合體正式形成,第一屆大學生藍色營在廈門成功舉辦。下半年,在學院及實驗中心的支持下,國內首間社團專有的實驗室——科協“創新創業實驗室”,從此,科技協會有了自己的實體空間,開始依託協會資源,面向廣大本科生群體提供開放性的研究性學習場所和創新創業項目的平台。
3月,科協成員充分利用網路這個媒體,聯繫青島市嶗山區團委,報名組織大學生團隊加入嶗山北宅植樹活動。在校園內的宣傳、報名工作及時進行,同學們參與熱情高漲,有來自嶗山及魚山校區近40名同學參與了活動。作為唯一一支參與活動的大學生隊伍,海大學子的表現贏得了現場志願者及主辦方的高度評價。同時,參與同學也紛紛為親手種下的小樹苗寫下寄語,並表示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每一個人都有義務為地球母親的環保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3月19日,科協換屆,09級的同學承擔起協會發展的重任。
27日,協會第三次組織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前期通過校園海報,網路平台發布電子海
科協溫暖得如同一個家~!科協溫暖得如同一個家~!
報以及倡議書,倡議“低碳節能,有你有我!地球一小時,我們共同約定!”並在餐廳門口進行條幅簽名活動,宣傳活動意義,得到廣大同學們的支持與回響。活動當天,熄燈開始前幾分鐘,藍色海岸線志願者們再次進入宿舍樓提醒同學們準備熄燈,並再次重申活動意義,感謝大家的支持。五棟宿舍樓均回響了熄燈號召,1號樓,2號樓,3號樓,5號樓的熄燈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熄燈期間,協會安排環保電影《海豚灣》放映,吸引大批同學觀看,直觀感受生命的脆弱與環保的必要性。
4月,協會組織了風箏放飛大賽,魚山校區12個小組40餘名同學在兩位青島市風箏協會的風箏師傅指導下,用材料自己製作了精美的風箏,並在張念賓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匯泉廣場,放飛親手製作的風箏。30日,“春日暢想落花塗鴉”環保宣傳活動活動在學苑門口展開,同學們用落花的花瓣在宣傳海報上留下自己的環保理念。
科協科普志願者的海洋生物展覽科協科普志願者的海洋生物展覽
5月,協會與生物科技協會合辦春季趕海活動,在09生態班主任劉曉收老師的帶隊與指導及研究生李秀玉師姐的幫助下,科技協會及生物科技協會組織參與活動的同學們一行25人前往第二海水浴場開始活動。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認識採集到的海邊生物並清理了海邊的垃圾,提高了生物學習興趣及環保意識。
20日,協會與青島水族館聯合,以“科學發展,保護海洋”為主題,吸引同學們關注海洋知識,保護海洋環境,主要展出了各種海洋生物。本次展覽吸引近200人停下腳步觀察標本,聆聽講解,其中包括大學生,交換生及中學生等。
30日,協會舉辦了紀念科赫逝世100周年的微生物實驗探究活動。協會人員帶同學們參觀微生物實驗室,讓學長為同學們介紹各種儀器、設備。並把同學們分為探究小組,有經驗的學長教授同學們必要的實驗方法的方法,並介紹微生物學大師科赫的成就與思想方法。大家進行教材以外的探究性實驗,培養動手及思考能力。參與同學20餘人,均表示得到很大的鍛鍊並學習到許多。
6月5日,協會在校園內以海報宣傳及T恤設計展出的形式,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的6.5環境日主題“多樣的物種,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來“和6.8海洋日進行宣傳。與此同時,藍色海岸線志願者代表參與組織青島市環保局主辦的在五四廣場進行的環境日宣傳活動,同各大高校環保社團進行交流與合作
全國大學生藍色營全國大學生藍色營

暑假期間,科協同學們沒有間斷對於環保事業的關注。有兩支隊伍赴廈門進行暑期實踐活動。
其中“三下鄉”隊伍針對廈門無人島的環境保護情況在輪渡碼頭進行了訪談,參加了篔簹湖的實地考察及討論會,走訪了典型的無人島,進行了廈門市山鳥協會會長訪談,國家海洋局廈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訪問,前埔北社區海島保護及海洋環保宣傳教育,參與了沿海高校大學生環保論壇。此次三下鄉隊伍不僅完成了預定的艱巨任務,而且非常出色的表現也贏得了當年的優秀“三下鄉”團隊稱號
而另外一批同學參加了全國首屆大學生藍色營——由青島藍岸(科技協會下屬項目組)、廈門藍岸、大連藍岸共同舉辦的致力于海洋環保的暑期夏令營。首屆大學生藍色營帶領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們走進海門島紅樹林;環遊廈門眾海島,共賞白鷺與植被;走進白城社區,宣傳海島知識;實地考察篔簹湖生態並進行討論;在鱷魚嶼露營體驗自然。而8月12日在廈門市政府對劉賜貴市長的訪談更是讓藍色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廈門市政府接見大學生藍色營營員廈門市政府接見大學生藍色營營員
首屆大學生藍色營同時被新華社、新浪網、網易、海峽播報、《廈門商報》、《海峽導報》等等一批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其中,新華社還對活動進行了跟蹤報導。藍色營論壇上海南藍岸正式加盟藍色海岸線,大連、青島、廈門、海南四方組成的聯合體涵蓋我國四大海沿岸高校,我們將共同為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進入秋季學期,協會進行新一輪的納新,進過面試,50餘位10級新生進入協會共同為協會的發展添磚加瓦,通過科協的大家庭實現自己的理想,在20位09級學長學姐的帶領下開始了一個學期的忙碌工作。
9月18日,科協的科普志願者參與了市科協主辦的大型科普展覽活動,為市民們演示科學儀器的用法;22日,中秋節留青的同學們舉辦了第二屆中秋賞月會,同學們載歌載舞,笑聲此起彼伏;23日,青島環保聯盟——青藤聯盟的7所高校9個社團在魚山校區聚會,相互交流環保經驗心得,並於當天晚上前往嶗山露營,真正開始接觸體驗型環保。10月5日協會同學再次跟隨友人一同前往嶗山露營,體驗在山上生火做飯的樂趣並增強了與青島各高校環保社團的聯繫,建立了深厚友誼。在隨後進行的青藤聯盟換屆會上,協會同學擔任新一屆青藤聯盟常務理事,承擔起整個青島地區環保社團的組織和溝通工作。
10月10日,回響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日“點綠中國”行動,協會在五四廣場及魯迅公園均開展了宣傳活動。五四廣場的聯合活動由青藤聯盟社團共同舉辦,包括環保局領導發言及橫幅簽名、調查問卷、logo塗鴉、行為藝術等互動活動。於魯迅公園的宣傳活動是藍色海岸線項目組的同學們在旅遊景點通過環保宣傳、行為藝術、紀念品贈送等活動形式宣傳低碳生活主題。活動相對具有創新性,例如以廢舊塑膠瓶做行為藝術,贈送寫有低碳常識的風車等宣傳細節上的創新讓活動更具有感染力。同樣在10月10日這一天,科技協會與生物科技協會合作秋季趕海活動,吸引了許多愛好生物的同學們的參與。
出海啦~!出海啦~!
23日,協會與青島市水族館合辦的傳統科普展覽首次在嶗山舉辦,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展出的各類生物標本引起了同學和市民們極大的興趣,有趣的互動活動和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更讓很多同學和市民流連忘返。同樣在23日和24日兩天,傳統活動電子競技在振強網咖拉開序幕,活動吸引112人參加,使大家在團體的對抗性比賽中體驗到了團隊的精神,提高了大家的集體榮譽感,集體的團結性。在個人比賽中體會了比賽激烈的刺激、勝利的喜悅。讓大家的身心都得到鍛鍊。
31日,協會組織了貝殼設計大賽,讓同學們利用協會為大家提供的貝殼自己發揮創造力動手製作貝殼貼畫,豐富大家課餘生活。
從9月份-10月份,協會與心理健康協會和生活部合辦的第二屆綠色入寢活動在魚山校區拉開帷幕,活動鼓勵同學們以宿舍為單位收集廢舊物品來換取綠色植物。活動順利舉辦並贏得同學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10月份,協會在學院和實驗中心老師的指導下有了第一個社團專屬實驗室——科協創新創業實驗室,協會同學們有了自己的空間進行更多的課外拓展實驗。在這裡,協會組織人員進行了院史的整理,以及第一個本科生課外拓展實驗——對蝦神經分離術。依託於實驗室,協會為本科生進行課外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平台。
12月,協會再次參與全國的水果賀卡活動,在聖誕節將一份溫情默默傳遞。
2010年一年中,科協將10餘名同學參與各類科考項目,包括:國家“908專項”調查、大沽河口生態研究取樣、國家環境監測實驗室評價考核、國家海洋第一研究所東營環境評價項目,首次將我院的本科生送上科考船。並堅持在周末為大家放映電影,利用人人等網路平台為大家提供最新的人文和科技前沿信息,提供高質量的會員會活動。各類活動總計50餘項。2011年
科協實驗室開放性實驗活動科協實驗室開放性實驗活動
2011年寒假歸來,科協面臨再次改制,由社團改建為社團聯盟,下屬藍色海岸線,學生科普服務社,達爾文學社和蔚藍生命社4個社團,各自承擔不同領域的活動。同時下設辦公室,社團文化工作室,對外聯絡處三個常務機構,分別為整個聯盟的運轉提供不同方面的保障。改制後,各社團及部門負責人由10級同學擔任,共4名常務理事,由09級及以上年級的同學擔任。經過幾個月的探索和嘗試,各社團都在各自承擔的活動領域有了新的突破。
2011年上半年,各個社團都開展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活動,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
藍色海岸線首次嘗試觀鳥系列活動,包括鳥類知識講座,鳥類知識競賽以及外出觀鳥活動;同時綠色三日,綠校周,地球
藍色海岸線藍色海岸線
一小時,綠色入寢等常規環保活動也同樣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第二屆大連全國大學生藍色營的宣傳也逐漸展開。
學生科普服務社帶領同學們走進標本館,利用魚山科普的人人平台向同學們進行科普宣傳,舉辦科普展,放映電影。每一項工作都在積極的進行創新,以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繼續為同學們提供優質的科普服務。並組織兩支暑期實踐隊伍分赴河南和濟南等內陸地區進行海洋知識的科普宣傳。
達爾文學社主要承擔了人文工作,為學院擬定了挑戰杯的組織策劃,成功舉辦了相建海研究員的講座,到場的老師,嘉賓,同學總計130餘人,現場氣氛熱烈,相建海研究員也對同學們的強烈求知慾表示了肯定。
蔚藍生命社承擔了開放性實驗以及與生物相關的活動,這學期開展的趕海,深入十七中進行4次開放性實驗,赴海大附中教授限選課等活動同樣做的有聲有色。蔚藍生命社同時承擔了生命現象diy活動的實驗部分,吸引了山東農業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的同學們的參與,實驗部分的組織和提交的作品都很出色。
iGEMIGEM
創新創業實驗室目前承擔了5個科研項目組的組織工作,並且組織了中國海洋大學乃至山東省第一支參與iGEM(美國麻省理工主辦的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的隊伍,希望能夠提高公眾對合成生物學的認知度。
暑假期間,協會同學們分赴全國各地進行環保及科普宣傳。
有兩支隊伍即將奔赴大連進行環保調查和宣傳活動。一支隊伍為暑期三下鄉隊伍,承擔藍色營的保障工作並進行一系列調查工作;一支隊伍將參與第二屆大連藍色營,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環保工作者共同進行調研及宣傳工作,探討環保工作經驗。
還有兩支隊伍分赴海南和濟南進行海洋知識宣傳,為內陸人們帶去海洋的聲音,開拓孩子們的眼界,為海洋知識的普及盡心盡力。
而iGEM團隊則留青進行實驗並且處理參賽的各種事物。團隊創意為“大腸桿菌的中國哲學”,利用細胞通訊構建多菌種共生的生態模型,同時實現與中國古代世界觀“五行相生”類似的物種共生關係。暑期的這一個月時間,正是iGEM團隊的攻堅階段,團隊正齊心協力為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協會發展

協會正努力建設中國海洋大學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與科協實驗室相互配合,為更多有志於科研的同學們提供平台,也為每年的iGEM參賽團隊提供支持。
各社團正在茁壯成長,有了來自協會老人們的經驗和新生力量的無盡的創新力,各社團的活動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新的內涵。四個社團將在環保、人文、科普、生物這幾個不同的領域給海洋大學的同學們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大家的課餘生活,培養同學們在各方面的興趣。
改制後的科技協會是獨立於海洋生命學院學生會的學生組織,有了更大的舞台,相信在科協人的努力下,在科協理念的指引下,科技協會將做的更加出色。

永遠的藍色營永遠的藍色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