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谷級飛彈艇

中國河谷級飛彈艇

中國河谷級飛彈艇首艇由蕪湖造船廠製造,由701研究所花琦如等主持設計,1966年4月開工,同年7月確定了方案,8月下水,12月服役,命名為66型小型飛彈艇。

基本信息

 

簡介

“河谷”級(024型)小型飛彈艇,從原蘇聯的“蚊”式改進而來,有較好的快速性與耐波力。  

建造

中國河谷級飛彈艇中國河谷級飛彈艇

首艇由蕪湖造船廠製造,1966年4月開工,8月下水,12月服役,命名為66型小型飛彈艇。因為“文革”影響,直到1975年2月才定型,由蕪湖造船廠和上海求新造船廠生產。1980年至1982年,701所與海軍4805廠將4枚C-801型多用途飛彈改裝到一艘024艇上,攻擊力大大加強。近年來,海軍還在該型艇上進行C-101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試驗工作。

參數

河谷級飛彈艇河谷級飛彈艇

排水量:標準68噸,滿載79噸
主尺度:長27米,寬6.3米,吃水1.3米
動力:4台柴油機/4800馬力

航速:37.5節
續航力:700公里
編制:17人
武備:“上游-1/2”雙聯裝反艦飛彈1座,25毫米/60雙聯艦炮1座

歷史

河谷級飛彈艇河谷級飛彈艇

首艇由蕪湖造船廠製造,由701研究所花琦如等主持設計,1966年4月開工,同年7月確定了方案,8月下水,12月服役,命名為66型小型飛彈艇。024鋼質飛彈快艇72條。軍貿024鋼質飛彈快艇10條,埃及、孟加拉等國。1966年1月17日,第六機械工業部(66)六生字77號文批准國防工業辦公室1965年12月15日會議決定,將1959年從蘇聯進口的6623型小型木質飛彈快艇的設備,交由425廠改制成24型鋼質飛彈快艇。4月1日,24型鋼質飛彈快艇首制艇投料開工,8月31日下水。1967年5月12日,國務院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設計定型,命名該艇為“66型小型飛彈快艇”。1971年,24型鋼質飛彈快艇批量生產。1975年2月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以國發(75)第26號文批准該艇生產定型。

425廠產品。1966年4月1日,首艇正式投料開工,8月31日下水,9月23日正式試航。10月至11月,425廠建造的第一艘24型鋼質飛彈快艇赴旅順、葫蘆島基地先後進行7次試驗,其中包括兩次飛彈發射試驗。此外,還進行由旅順至上海的單艇遠航試驗。試驗結果證明,飛彈快艇的主要戰術技術性能均達到設計指標,部隊反映其耐波性、穩定性、航速操縱等方面都比木質飛彈快艇好。1978年,24型鋼質飛彈快艇被授予全國科學大會獎。

設計

024型鋼質飛彈快艇總長27米,型深3米,型寬6.3米,滿載排水量63.85噸,空載排水量62.45噸,滿載吃水1.05米;主機12—180柴油機4台,轉速1850轉/分,總馬力4800匹,航節38節。24型鋼質飛彈快艇系在沿海海域使用飛航式飛彈對敵戰鬥艦、運輸艦等目標實行攻擊。該艇是當時中國自行設計最大噸級的滑行艇,具有較高的快速性能和較好的耐波性,在浪高2米(3%保證率)時,航速比靜水最高航速僅減少7%,總布置較合理。

防禦系統

從外形上來看,該艇的設計系統於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製,為降低成本、簡化後勤,和雙37系統一樣,採用了俄羅斯AK-630上的現成炮管,但數量有所增加,為7管,速度達到了5800發/分,其反應速度快、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威力大,整體性能超過了目前各國海軍普遍使用的“密集陣”、“守門員”等近程防禦系統,具有很強的反導能力。伺服系統採用運算發達器,功率放大採用數字脈寬調製系統,並首次套用閉回電路的射控技術,可休整彈著偏差,推動系統為交流電式。與“守門員”不同的是,該炮沒有搜尋雷達,缺乏跟蹤掃描多目標追蹤能力,其1/K波段都卜勒追蹤雷達可以自動切換來消除鏡象反應,而ODF-730光點追蹤儀反時間應低於3秒,測量精度0.3米位。而採用一前一後布置的方式也使得兩炮能在危急時刻進行協同作戰,以提高毀傷機率。

對外軍售情況

本級艇有4艘於1981年外銷巴基斯坦,4艘於1983年二月外銷孟加拉,6艘於1984年外銷埃及,10艘於1992年外銷伊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