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

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

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1996年10月12日,重慶中醫民間醫藥博物館經過三年多的籌建,終於在重慶枇杷山正式開館。一幢8層樓高的仿古建築在原神仙洞的舊址上拔地而起。此建築雕梁拱檐,迴廊抱柱,氣勢宏大,古色古香,為重慶這一歷史文化名城又平添了一處勝景。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

1996年,中國第一家以傳統醫藥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在重慶建立。博物館建築面積3400餘平方米,設有文物館,歷代名醫名著、名方、名藥展示館,少數民族醫藥特色館,歷代民間藥物針灸、工藝、工具陳列室,民間中草藥植物標本陳列室及仿古藥房等九大館。

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是經重慶市文化局批准、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備案的中國唯一民營民間醫藥博物館。館址座落在重慶市渝中區枇杷山正街101號,與重慶市自然博物館毗鄰,為重慶市文化系統九大博物館中唯一的民營博物館,也是重慶市旅遊系統指定的定點旅遊參觀點之一。館建築一共11層共3400餘平方米,為中國古典式現代建築,其石雕壁畫飛檐繞壁,為中外遊人、建築學家讚嘆不已。其平街4層樓上懸空而立的18噸重的兩幅石雕壁畫已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資源

館始建於公元一九九六年。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同仁致電恭賀;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現國家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國家黨政領導張愛萍徐志堅宋平等皆遙寄祝賀,中外媒體更是將中國第一個民營民間醫藥博物館創立廣為傳播。館藏文物3000餘件,分諸展廳展出,其中含“文物館”、“歷代名醫名著館”、“名方、名藥展示館”、“少數民族醫藥特色館”、“歷代民間藥物炮灸、工藝、工具陳列館”、“民間中草藥動植物標本、仿古藥房、藥膳小食展示館”等。涵蓋中國5000年以來的中國民間醫藥展示,其中包括中國新石器時期以及殷商、先秦、秦漢、唐宋、金、元、明、清各時期民間醫藥文物、圖片、標本等,也包括中國佛教道教、藏、蒙、維、壯等民族民間醫藥。

特色

該館在其厚重古樸的外牆口有兩幅壁畫,一幅為“神農嘗百草”,一幅為“華佗為關公刮骨療毒”,展示了中國傳統中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醫術精湛。館內塑有歷代中國民間著名醫藥學家銅像;收藏有各個歷史時期的出土文物。從神農嘗百草,華佗創五禽戲,孫思邈著名《千金方》到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從遠古時代的礬石到明清時期的中醫外科手術用具,將五千年中國醫藥文化發展史盡展眼前。館內陳列的數千種中藥材標本,讓人不得不嘆服中國傳統醫藥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能開闊眼界,增強中藥真偽辯別能力。

該館集史、醫、藥為一體,是目前中國唯一的中醫藥專業性博物館。該館是由中醫研究員劉少林老先生之子,著名中醫師劉光瑞經數十年不懈奮鬥而建成,是一座中西合壁的仿古建築,風格古樸典雅。
該館另一特色是將中國的佛教醫藥文化和道教醫藥文化較全面地展示在大家面前。通過參觀可以了解佛教的因果報應,欲望致病的原理及道教太極陰陽,深奧的房中術的發展史。
該館在展示五千年中華醫藥文化發展史的同時,不斷將歷代名醫的名著和名方總結開發出,形成了該館具有特色的中國民間醫療體學,並擁有眾多的科研人員,繼續探索中醫這一門深奧而又神秘的學問,以便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館藏陳列

醫史類、藥史類、製藥類、標本類、少數民族醫藥類、佛道教醫藥文化類。藏品有古醫書12000冊、瓷器282件、青銅器60件、漢磚145塊、植物化石50塊、文獻資料10000份、標本4000份。其中部分為稀世珍寶,如“青花風鱗研缽”、“古銅煉丹爐”、木刻或活字印刷的古醫書、新石器時代的“碾藥槽”、西周“青銅熏爐”、漢朝“巫醫診療器”等。
館由著名中醫研究員、教授劉少林與著名中醫副研究員、副教授、科普作家、重慶中醫藥實業家劉光瑞共同創辦。劉光瑞先生的10餘部民間醫藥專著已流行東南亞歐洲、美洲等中醫界及患者群,36項發明已有18項分獲中國專利發明證書,現劉光瑞先生為中國重慶市渝中區中醫開業醫生協會會長,德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留學生導師,新加坡中醫研究所教授,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館長、法人代表。

研究功能領域

1.古醫古法。基礎理論研究“如中醫地理學”。

2.名藥炮製,傳統工藝、現代生物製劑研究如“唐妃純中藥產品系列等。

3.疑難雜症,如腫瘤、糖尿病、腎虛、腎虧、不育、眩暈、痛症、中風等的臨床治療及預防的研究。

4.民間傳統醫術,針灸、推拿、刮痧、敷藥、熨燙、淋浴等的運用療效研究。

榮譽

館從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二日開始接待中外參觀者四年以來,已先後接待美、德、新、日、韓、法、俄等20多個國家上百萬人次,先後與美國德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在中國成功舉辦“中德民間醫技交流研討會”,2000年中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以館組成“中國中醫藥歷代發展史展覽團”赴美巡展四周,深受美國觀眾、中醫界、患者好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