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組織30年:走向公民社會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組織30年:走向公民社會(1978-2008)》的作者試圖從歷史進程、公民權力、制度變遷、治理結構、民間組織與政府的關係、民間組織與社會的關係、民間組織與政治改革的關係、國家與社會關係的總體變遷等幾個不同的視角來測度、把握和總結民間組織的發展及其帶來的變化,並得出結論改革開放30年來民間組織的發展正推動著中國走向公民社會。
編輯推薦
《中國民間組織30年:走向公民社會(1978-2008)》旨在研究30年來伴隨改革開放出現在中國大陸的民間組織,進而揭示由民間組織的發展所引起的社會變革。
王名,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NGO研究所所長,《中國非營利評論》主編。1997年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非政府管理;公民社會與治理;CDM與NGO參與環境治理。自1998年創設清華大學NGO研究中心致力於中國NGO研究至今,領導了清華大學關於NGO的各項主要研究項目和實證調研。近年來側重從公共管理、社會治理、制度規範角度研究NGO,並探索運用口述史方法、人類學方法開展NGO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NGO研究》、《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中國社團改革》(合著)、《民間組織通論》(合著)、《日本非營利組織》(合著)、《德國非營利組織》(合著)等,並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相關論文80餘篇。
目錄
作者簡介
序言
第一章 民間組織的發展及通向公民社會的道路
第二章 擴展中的公民結社權
第三章 民間組織的法制建設
第四章 民間組織的專項改革與制度創新
第五章 民間組織治理的變革
第六章 民間組織與政府的關係
第七章 民間組織的發育與社會重建
第八章 民間組織與政治改革:中國的邏輯
第九章 改革時代的國家與社會關係——行政吸納社會
附錄 民間組織年表(1978~2008)
序言
過去30年,中國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中國湧現出了大量的民間組織。
本書的目的是研究過去30年伴隨改革開放出現在中國大陸的民間組織。
中國的民間組織伴隨改革開放而生,迄今已走過了30年曲折而光輝的歷程。民間組織發育、成長和走向繁榮的這30年,正值改革開放的宏大歷史畫卷逐步展開的轉型時代,市場體系從無到有,政府職能全面調整,各種社會關係深刻變化,社會矛盾複雜交織,社會倫理和價值觀也備受洗鍊。中國的民間組織玉成於斯,必然帶有深刻的時代與歷史雙重烙印,形成難於滌清的中國特色。也正因此,民間組織乃承載著推動中國社會轉型的歷史重任。民間組織,又叫社會組織,指那些在黨政體系、市場體系之外的具有非政府、非營利和社會性特徵的公民社會組織。在中國的現今語境下,民間組織不僅代表著市場失靈條件下的經濟利益,代表著政府失靈條件下的公共利益,而且也代表著在社會轉型條件下更加廣泛的社會利益和社會價值,這裡不僅包含千千萬萬由公民自發成立的草根組織,也有以各種不同利益集團或社會群體為核心組成的社群組織,有服務於城鄉特定空間範圍的社區組織,還有大批有黨政背景的社團、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有人民團體、事業單位等舊體制下面臨改革的各種社會服務機構等等,中國的民間組織由此構成一個極為龐大、複雜、易變和充滿多重性的體系。在相當程度上,這個由各種民間組織所構成的社會體系的改革、完善與建設的要求,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面臨的任務是高度吻合的。可以說,由各種民間組織所構成的社會體系,與由各類企業構成的市場體系,以及由各級黨政機關所構成的國家體系,共同組成三位一體的現代中國社會,它們矛盾統一、相映成輝,共同推動著中國社會在轉型中成長進步、走向繁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