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廉政監察制度史

第十節 第十節 第十節

圖書信息

作 者:周天 著
出 版 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8-1
頁 數:243
字 數:181000

作者簡介

周天
原名周五紱。江蘇東台人。1952年畢業於上海市格致中學。歷任上海《新民晚報》記者,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幹事,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編輯組長,編審。1956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內容簡介

中國的廉政監察制度歷史悠久,歷朝歷代均有建樹,現代反腐倡廉仍須借鑑歷史經驗。
本書以大量史料為基礎。論述了中國歷代有關廉政監察制度的變遷與廉政思想演變的歷史進程。作者認為,廉政制度的實質是權力制約問題,古代廉政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道德自律思想。
本書運用史實確鑿,論述公允嚴謹,文筆生動流暢。書中還引用大量古代廉政制度與權力制約的實例,讀者能以古鑒今,從歷史中汲取正反面經驗教訓,作為今天反腐倡廉的參考。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關於歷代廉政監察制度的專著,可作為大專院校及有關黨政幹部培訓的參考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據《史記,周本紀》,周武王滅殷後,訪問殷宗室箕子,“問以天道”,“問箕子殷所以亡”。周武王是勝利者,勝利者並不驕狂,而是向亡國政權的原大臣請教,這反映了周代開國君主在政治上的成熟程度。箕子不忍講殷紂王的過失,於是詳細敘說殷之制度、文化,也就等於指出殷紂王違反了這些制度和傳統,所以亡國。
序(1)
序(2)
緒論
第一章 先秦時期廉政監察制度
第一節 殷代的君權制約制度
第二節 領主與下屬的權力制約
第三節 君權制約中的民本主義內涵
第四節 君權制約與輿論制約
第五節 中庸之道與君權制約(1)
第五節 中庸之道與君權制約(2)
第六節 三代未形成系統監察制度的原因(1)
第六節 三代未形成系統監察制度的原因(2)
第七節 結論
第二章 秦漢時期廉政監察制度
第一節 秦代的監察系統
第二節 御史大夫的職權
第三節 漢朝的監察制度(1)
第三節 漢朝的監察制度(2)
第四節 專設監察官的職權(1)
第四節 專設監察官的職權(2)
中國歷代廉政監察制度史

第二部分

校事一職不見於漢代史籍,從史料分析,乃是曹魏自創的官職。那么,曹操何以要對臣下窺探伺察呢?分析下來,最根本的原因當是,曹操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針起家的,由此,他的臣僚中實際上就有兩類人,一類是忠於傀儡天子漢獻帝的,一類是忠於曹操自己的。
第五節 三國時期魏、吳校事的設立
第六節 總結一:君權制約的概述
第七節 總結二:秦代對君權制約的否定(1)
第七節 總結二:秦代對君權制約的否定(2)
第八節 總結三:漢初的君權制約
第九節 總結四:董仲舒的天變災異說(1)
第九節 總結四:董仲舒的天變災異說(2)
第十節 總結五:司馬遷的君權制約思想體系(…
第十節 總結五:司馬遷的君權制約思想體系(…
第十節 總結五:司馬遷的君權制約思想體系(…
第十節 總結五:司馬遷的君權制約思想體系(…
第十節 總結五:司馬遷的君權制約思想體系(…
第十節 總結五:司馬遷的君權制約思想體系(…
第十節 總結五:司馬遷的君權制約思想體系(…
第十節 總結五:司馬遷的君權制約思想體系(…
第十一節 結論

第三部分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戰亂時期。前面說過,法家思想是一種概括了戰時體制理論的學術體系,因此,一到戰亂時期,交戰雙方往往都會很自然地以法家思想治國。春秋戰國時期如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如此,魏、晉、南北朝亦難例外。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北魏時御史中丞與御史中尉
第二節 御史“風聞奏事”的作用
第三節 結論第四章 唐宋時期廉政監察制度
第一節 唐代御史台監察範圍的擴展
第二節 垂直的官吏考核系統
第三節 勾檢制的設立
第四節 唐代臣權制約機制的完善
第五節 武則天時的“酷吏”現象
第六節 唐代監督制度化的形成(1)
第六節 唐代監督制度化的形成(2)
第六節 唐代監督制度化的形成(3)
第七節 宋代審計制度和提刑官制度
第八節 宋代通判一職的監察作用
第九節 唐宋官制中的權力制約(1)
第九節 唐宋官制中的權力制約(2)

第四部分

前已說過,宋初百年繼承、發展了唐太宗的強化諫官、御史作用以嚴格制約中樞權力的傳統,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備的諫院與御史台制度。
現在我們就講一個宋仁宗時期君權受到制約的事例,這個事例可以使我們對封建社會中君權制約的具體操作情況,有一個形象的了解。
第十節 實例:宋仁宗時代台、諫的制約作…
第十節 實例:宋仁宗時代台、諫的制約作…
第十節 實例:宋仁宗時代台、諫的制約作…
第十節 實例:宋仁宗時代台、諫的制約作…
第十節 實例:宋仁宗時代台、諫的制約作…
第十一節 王安石變法與“台諫一空”
第十二節 結論第五章 明清時期廉政監察制度
第一節 明清吏治腐敗的根源
第二節 明太祖君權獨斷的流弊
第三節 明太祖不設宰相的弊端
第四節 錦衣衛――監察機構的惡性變質
第五節 明代反貪經驗與監察機構的作用
第六節 乾隆批駁《待漏院記》的實質
第七節 結論
第六章 廉政教育:道德自律與廉政的關係…
第二節 史學傳統和道德自律對官場風氣的…
第二節 史學傳統和道德自律對官場風氣的…
第二節 史學傳統和道德自律對官場風氣的…
第二節 史學傳統和道德自律對官場風氣的…
第三節 結論後記(1)
後記(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