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

2009年4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09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暨中國城市競爭力研討會”。2008年是中國城市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同時,繼續加快發展的非凡之年。與沸騰的城市同行,在持續進行的理論、計量、案例和主題研究中,報告又獲得了重要進展和新的發現。在理論研究部分,提出了“地均GDP及其增長是測度城市競爭力的適合指標”的重要假設,構造了更為簡練的城市競爭力計量模型。報告對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比較發現:香港在多個競爭力排行榜均名列榜首,力壓北京和上海,繼續在中國城市整體競爭力榜單上排名首位。

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前十名城市

通過對200個城市在市場占有率、經濟成長率、生活水平、社會環境競爭力等多個指標的綜合統計,藍皮書得出

(圖)香港香港

2008年各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排名,前十名分別為: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高雄蘇州杭州天津
綜合增長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鄂爾多斯河源清遠(三個城市並列)、鐵嶺、遼源、海拉爾、營口、通化、包頭、巴彥淖爾。
經濟規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東莞。
經濟效率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高雄、新竹、台中、澳門、深圳、東莞、東營、台南。
發展成本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海口、亳州、鄂爾多斯、基隆、台北、成都、高雄、三亞、延安。
產業層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深圳、上海、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澳門、台南。
生活質量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澳門、深圳、北京、台北、克拉瑪依、廈門、馬鞍山、新竹。

(圖)深圳深圳

從總體來看,東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未變,環渤海城市提升速度最快;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台灣四大區域分享中國城市競爭力前十名城市;特大城市壟斷城市體系高端,中等城市最具發展空間;95%的城市綜合增長率超過10%,內蒙古城市增長競爭力全國第一;中國城市發展水平內地省份江蘇最高;產業層次普遍不高,資源型城市相對較差。在總體比較的基礎上,報告分別對6大區域和22個省區城市進行比較發現:
城市競爭力最強的十個省區依次是:粵港澳、台灣、江蘇、浙江、山東、福建、遼寧、河北、內蒙古和湖南。城市競爭力基尼係數 由小到大的十個省區依次是:河北、台灣、河南、浙江、江蘇、湖南、遼寧、山東、吉林、山西。

2007年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排名

綜合競爭力前10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台北、無錫、蘇州、佛山、澳門。
總體品牌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廈門、寧波、天津、南京。
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
1.旅遊:北京 深圳 香港 北京 威海 上海 上海

(圖)上海上海

2.宜居:上海 北京 台北 上海 無錫 北京 廣州
3.科技:人才.深圳 廈門 北京 台北 青島 香港 北京
4.環境:廣州 上海 上海 深圳 蘇州 深圳 深圳
5.資本:杭州 杭州 高雄 香港 紹興 台北 杭州
6.營商:蘇州 蘇州 廣州 高雄 昆明 廣州 無錫
7.南京 昆明 新竹 台中 煙臺 天津 蘇州
8.成都 大連 台中 天津 香港 台中 寧波
9.寧波 寧波 武漢 基隆 廈門 高雄 廈門
10.西安 紹興 台南 西安 揚州 南京 揚州

名詞解釋:

城市全球競爭力:城市全球競爭力是一個城市與全球其他城市相比,更多、更快、更好地吸引和使用資源,提供服務和商品,創造財富並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衡量這一能力的指標包括:GDP規模、人均GDP、勞動生產率、經濟成長率、就業率等。

相關內容

《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在北京發布。本次報告的年度主題為:“城市,中國跨

(圖)北京北京

向全球中”。主題報告中從價值體系、功能體系和要素體系三個方面分析中國城市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將中國城市置於全球坐標繫上,探討其地位及成因,建議其對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