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高蹈精神:觀照

版次:1 隨筆篇 德揚畫荷

基本信息

作 者:劉德揚
出 版 社: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0405059
出版時間:2011-12-01
版 次:1
頁 數:245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文學 > 散文/隨筆/書信

內容簡介

劉德揚先生是一個文氣十足的花鳥畫家。尤其他畫的梅和紫藤,特別蒼勁、古拙,有文入寫意的崇高格調,又富有野趣,相較於傳統文人寫意,更有生氣和活力。而且寫實與寫意的交融,使其花鳥畫頗具現代感。
在書畫的技、道之外,劉德揚先生平日裡還喜歡咬文嚼字,十年前將其集結整理印發了《俯啄仰飲》一書。該書經充實修訂後得以《中國書畫高蹈精神:觀照》之名予以正規版存、刊行。

目錄

隨筆篇
茶熟香溫且自看
筆墨等於零
聰明·訊息
心中那盞燈
盡日開窗坐好風
春江水暖“鵝”先知
以不變應萬變
厚積薄發
人若有情花亦解語
高蹈精神寬雲飛揚
雜感
味道江湖
硯邊話語
對話篇
筆墨淋漓寫真性
不要再追捧所謂“當”“代”
一朵讓人心碎的荷
藝術作品的靈魂是思想深度
嚶鳴篇
高山仰止
回憶白允叔先生
歌以祈福
十丈龍孫繞鳳池
妙相莊嚴步生蓮
狂者進取
毓秀鍾靈一方家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無風清氣自相吹
阿桂這小子
天驚地怪見落筆
可貴平常心
張揚劍膽蘊藉琴心
態濃意遠淑且真
自在於其中
長空任鳥飛
明珠可掬
讀明凡畫作管見
色不異空
古月照今塵
友聲篇
問渠哪得清如許
行雲流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一念一清淨心是蓮花開
德揚畫荷
問道恍惚抒性情
淺嘗狂飲兩相宜
筆耕墨染情寄花間
我讀德揚
文海泛舟畫壇逐藝
自得其樂時時開懷
細讀《俯啄仰飲》
墨韻飛揚畫中趣
劉德揚書畫藝術沙龍側記
錯位之後的逍遙
康劉莊觀展有感
丹青難寫是精神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天地本來無文章,下筆卻聽風敲竹。殺豬殺屁眼,各有各的殺法。
古人往往狀物擬人,如蘭蕙美人心,櫻桃小口,眼如秋水,膚如凝脂,讀著直叫人心旌搖曳,想入非非。這就是效果。畫畫就是要儘量畫出這樣的效果。
趙之謙畫墨梅朱竹有句雲,“打破圈圈,就是這個”,堪稱妙題!觀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各層面,若能如此,皆大歡喜。
蘇轍“朱欄月明時,清香為誰發”是問荷,陸龜蒙“莫引西風動,紅衣不耐秋”是惜荷,林景熙“無風清氣自相吹”則是贊荷。
通常,人們樂山樂水,高興的是“空山鳥語”,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而王安石偏說“一鳥不鳴山更幽”。這就是仁智之見,情因心生。
人在夾縫中生存,要耕好自己的心田,就要保持靈台空明,“心靜自然少憂煩”,心情好,什麼都好。
彭先誠老師講,中國畫有三個層面不能少,右一是造型能力,二是筆墨功夫,三是文學修養。這關係基礎、立足和發展,缺一不可。其中特別重要的是,中國畫靠養而不是靠做。這真是至理名言。
萬事紛繁,難得清閒;占風悠悠,胸中雲煙。
逸思微茫,狀如參禪;有此雅懷,便是神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