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業

中國書業

《中國書業》是2010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虎,肖陽。

作者簡介

楊虎,1980年生,陝西大荔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研究專長為大眾文化與傳播、編輯出版學、高校學生管理、北京大學校史等。迄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社科基金項目,代表著作有《插圖本中國圖書史》(合著)、《北大新語》(合著)、《高校學生管理危機研究》(執行副主編)等。

肖陽,19177年出生於瀋陽。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現為新華網編委、發稿中心副主任.新華社終審發稿人。

目錄

前言:書香三千年

源遠流長——中國書業的起源與發展

書寫符號的產生

圖書與編輯的出現

從甲骨到紙——出版物的載體

書業歷史的演進歷程

典冊載籍一一古代中國圖書的製作

圖書的內容選擇與編輯

印刷與抄寫——出版物的複製技術

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五大出版體系

從簡冊到線裝——出版物的裝幀與版式藝術

傳承之道——中國典籍的收藏、保護和傳播

藏書家與藏書樓

護書有道

圖書的流通

文明結晶——富有中國特色的出版物

十三經

二十五史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

《四庫全書》與《續修四庫全書》

唐人詩集:《全唐詩》與《唐詩三百首》

宋人詞選:《全宋詞》

元曲結集:《全元散曲》與《元曲選》

明清小說:四大名著與“三言二拍

《中國大百科全書》

古今之變一一中國出版走向現代

機械印刷技術的傳入與套用

新式出版企業的崛起

新型出版物的出現

新式出版推動社會變革

繼往開來一一當代中國出版的繁榮

出版規模逐年增長,出版實力大幅度提高

出版技術日趨先進,數字出版發展迅猛

出版體制企業化轉變趨勢加快,出版法律

體系不斷健全

出版人才群體不斷壯大,專業教育科研

事業成果斐然

兩岸四地出版共同繁榮發展,形成華文

出版多元一體格局

書籍之路一一中國出版走向世界

造紙術的外傳

印刷術的外傳

古代中外書籍交流

廣泛深入的近代中外出版交流

當代著作權貿易及出版業的國際交流

附錄一:中國出版歷史大事記簡表

附錄二: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前言

書業活動是人類文明活動的重要內容。一方面,不同的文明孕育了不同的書業活動;另一方面,不同的書業活動又促進了各自文明的發展。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孕育了特色鮮明的中國書業,一定程度上,中國書業形成發展的歷史便是中華文明的縮影。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未中斷過的文明形態,具有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多元一體、影響深遠、不斷進取的鮮明特徵。中國不僅在古代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就,留下了浩博的經典,而且經過近百年的改革更新,更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和繁榮的發展前景。用一句中國的古話形容,便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在一定程度上央定了中國書業發展的獨特性。同時,書業作為一種知識積累和文化傳播的重要活動,在傳承和傳播中華文明的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大的作用。從更廣淘的視野來看,中國作為世界上書業最先發達的國家之一,在世界出版文化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分量。數千年來,中華文明以書籍為載體,在世界廣為傳播,促成了亞洲儒家文明圈的形成,在世界文明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與廣泛傳播,更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傑出貢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文字是記錄知識文化的首要工具,也是書業得以產生的首要條件。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和多文字的國家。在眾多的文字型系中,漢字是傳承和傳播中華文明的主體文字。在四大文明古國所發明的文字中,只有漢字字形穩定,字義明確,一直延續至今,從未中斷。依靠漢字,今天的人們能讀懂幾千年來的各類圖書典籍,又能得心應手地表述當今不斷變化、高速發展的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