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景色

中國景色

《中國景色》是由單之薔編著、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這本書是擔任中國國家地理執行總編的單之薔先生第一次擇其精華,圍繞著一個認識中國的主題,用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國粹、國家、地方7部分搭建了一個把握中國的模板。每一部分都是一個巧妙的總結,既概述出了中國的景觀特色、地理典藏,又精確地提煉出作者對中國自然山水、人文歷史的把握,彰顯出作者對中國大地的真切認知和感悟。《中國景色》一書還收錄了百餘張精美的圖片和地圖,數量多,質量高,還有眾多精彩的直擊主題的圖片,具有收藏價值。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改版十周年際,雜誌社推出單之薔在這本書的“前言”里說,儘管這是一本文集,但卻是按新書的標準來打磨的,除了布局精心的主題和結構以及對文字的細緻梳理之外,每張圖片的說明也都由他親自撰寫。以求用更翔實的證據表達他對中國山水景觀、人文地理的鮮明認知。

可以說這本書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繼《選美中國》、《中國人的景觀大道》之後,又一精心之作。

目錄

中國的水三峽的河湖之變

運河畢竟不是海

溫地是詩地

大河本無源(該篇為精裝修訂版新增內容)

國粹

風水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秘密

姓氏不亞於『四大發明』的發明

漢語,心靈的慰藉

漢語遭遇『喀期特

把病歷像故事那樣去寫作

茶的力量

四大美味燕、鮑、翅、參

CHINA——景德鎮

中國的山

山是骨骼,河是血

橫斷山與東南亞

為珠穆朗瑪峰正名

八大重合橫斷山

看山要看極高山

這裡的婚姻真精彩

國家

中國的腹地

我們為什麼沒有國家公園

中國地圖上的空白

植樹造林是個童話

中國的美景分布

大國的隨想

大河向東流

江南應該感謝塞北

長城是書脊

中國的冰川

美麗的冰川大國

絨布冰川最少人見到的最稀有風景——冰塔林

最富有美景的村莊——來古村

桃花源里有冰川——米堆村

冰清玉潔的美人與揮汗如雨的碼頭工人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人文意義

青藏高原中國的水鄉

青藏鐵路的禮物時間

青藏鐵路又一條長城誕生了

地方

成都人為何閒

台灣中國的陽台

山西省界隨著山河走

山東催生想像的地方

青海的三面孔

『江南』是怎樣煉成的

四川這裡的雪峰靜悄悄

作者簡介

單之薔,男。《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執行總編,畢業於吉林大學,曾擔任過高中數學教師、環境保護局的職員。1985年分配到人民日報海外版經濟部,後來到《中國國家地理》。為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副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出版委員會副主任。發行量近百萬冊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擁有廣泛的讀者,各行各業人士如媒體、探險者、攝影師、白領、學生、老師等都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廣大讀者。

單之薔先生酷愛思考,觀點新穎,嗜書如命,行路萬里。作為《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執行總編,他熟悉編輯業務,善於策劃和組織編輯為廣大讀者喜愛的專輯和報導,“上帝為什麼造四川”、“選美中國”等專輯不斷的刷新雜誌發行的奇蹟。他曾率隊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絨布冰川,希夏邦馬峰,塔克拉瑪乾沙漠,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秦嶺,長江源,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等地,親歷過許多艱險,記錄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長期遊走於自然之中、並深受人文和地理學科浸潤的單之薔,深諳人與自然交流的內涵,他的文字總是娓娓道來,既充滿對自然世界的美好認知,又不乏理性或激情的描述。那些看似簡單的遺存、平凡的山水景觀或者事物,通過他提供的框架和視角,往往被勾勒出具體生動的場景和模樣,激發出無數讀者對中國景觀的無限嚮往。

長期遊走於自然之中、並深受人文和地理學科浸潤的單之薔,深諳人與自然交流的內涵,他的文字總是娓娓道來,既充滿對自然世界的美好認知,又不乏理性或激情的描述。那些看似簡單的遺存、平凡的山水景觀或者事物,通過他提供的框架和視角,往往被勾勒出具體生動的場景和模樣,激發出無數讀者對中國景觀的無限嚮往。

《中國景色》一書還收錄了百餘張精美的圖片和地圖。單之薔在這本書的“前言”里說,儘管這是一本文集,但卻是按新書的標準來打磨的,除了布局精心的主題和結構以及對文字的細緻梳理之外,每張圖片的說明也都由他親自撰寫。以求用更翔實的證據表達他對中國山水景觀、人文地理的鮮明認知。

書摘(精彩觀點)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強調國家意識是必要的。另外在西藏的墨脫以南、亞東、阿里,新疆的喀喇崑崙,黑龍江的烏蘇里江,東海的釣魚島、南海的南沙等都是需要強調國家領土界線的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景觀又十分壯麗,更有必要建立國家公園,強調領土的完整和國家的統一。

遺憾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家意識並不強,省、市和縣的意識倒很強烈,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歷史遺址的歸屬爭奪得不可開交,許多地方的自然景觀無比壯麗,但是“世界級的景觀’,卻是‘鄉鎮級的管理’,許多世界級的景觀成了地方政府的搖錢樹,被糟蹋得一塌糊塗

其實我們應該用國家公園這種形式宣布:這些自然和歷史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不是屬於哪個地方的,而是屬於全國人民的。”

“現在的這些遙感地圖,就是以科學的名義探索太空的衛星帶來的副產品。如果說泄密,是科學在泄密。難道科學的泄密就可以大行其道嗎?”

“登臨具有地理意義的大山,與登臨五嶽的感受會很不一樣。登臨五嶽,可以看天地之大,天地之美;而登臨這些地理大山,則不僅看天地之大之美,還會看到天地之不同。

登臨這些大山後,最好不要原路返回,要越過山脊在山的另一面下山,這樣你會看到兩種完全不同的景觀,這時你才能領略這些具有分界劃線作用的大山的意義。

有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現在看來,這句話有些虛妄了。從地理的意義看,中國真正耐看的山,恰恰不是五嶽,而是其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