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史

中國文明史

《中國文明史》是2008年由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康拉德·希諾考爾、米蘭達·布朗。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脈絡等內容。

圖書簡介

叢 書 名:中國文明史

ISBN:978-7-80080-838-8

中圖分類:歷史、地理 > 中國史

頁 數:312

開本信息:32

紙書定價:CNY39.80

目錄

《中國文明史》前言致謝第一部分:中國古典文明

第一章:上古時代的“中國”

1.新石器時代

2.中國文字的的起源

3.青銅時代的出現

4.商朝

5.西周王朝

6.《詩經》

第二章:動盪的時代和古典思想

1.春秋時期

2.戰國時期

3.百家爭鳴

4.孔子

5.墨子

6.孟子

7.荀子

8.老子與莊子

9.韓非子

第三章:帝國時代早期

Ⅰ秦朝

1.資料來源和歷史形象問題

2.重新評價

Ⅱ漢朝

1.漢朝前期

2.漢朝統治的狀況

3.匈奴和其他周邊民族

4.知識的進展

5.詩歌

6.性別

7.兩漢時期政治經濟狀況的變化

8.漢王朝的衰落第二部分:佛教時代的中國

第四章:分裂時期的中國

1.佛教的基本理論

2.天下大亂

3.南北割據

4.北魏政權(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5.北方的佛教

6.道教

7.南方

8.詩歌

9.書法

10.繪畫

11.南方的佛教

12.重新統一前夕的中國

第五章:隋唐時期的世界性文明:(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1.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7年)

2.唐朝:創建和鞏固

3.高宗與武后

4.盛唐

5.首都長安的城市生活

6.佛教的盛行制度上

審美觀點上

知識上

淨土宗與禪宗

中元節

7.道教

8.安史之亂(公元755年—公元763年)

9.李白與杜甫

10.晚唐

11.晚唐的詩歌與文化

12.天朝的崩潰第三部分:帝國時代晚期/現代早期

第六章:兩宋時期的中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1.宋朝的建立

2.新興的精英集團

3.科舉考試制度

4.北宋

5.政府與政治

6.王安石

7.經濟狀況

8.宗教狀況

9.儒學復興

10.詩歌與繪畫

11.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12.南宋的城市和商業

13.文學與視覺藝術

14.“新儒學”

15.價值與性別

16.結語

第七章:蒙古帝國和元朝

1.成吉思汗:創建蒙古帝國

2.蒙古統治下的中國:早期歲月(公元1211年—公元1260年)

3.忽必烈與元朝早期

4.元朝的繼續發展時期

5.經濟

6.社會

7.宗教

8.文化與智識生活

9.雜劇 10.繪畫 11.農民起義和元朝的瓦解

第八章:明朝

1.明朝早期(公元1368年—公元1424年)

2.鄭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公元1433年)

3.明朝中前期(公元1425年—公元1505年)

4.明朝中後期(公元1506年—公元1590年)

5.經濟與社會

6.教育與文學

7.小說

8.戲劇

9.繪畫

10.明代思想:王陽明

11.宗教

12.王陽明以後的明代思想

13.董其昌和明代後期的繪畫

14.晚明政府(公元1590年—公元1644年)

第九章:東亞和現代歐洲:初次邂逅

1.葡萄牙人在東亞的活動

2.日本的耶穌會士

3.其他歐洲國家的影響

4.日本的“閉關鎖國”

5.中國的耶穌會

6.禮儀之爭

7.基督教在中國的衰落

8.中國與西方的貿易和廣東貿易體制

第十章:清朝

1.清朝的創建

2.清朝前期的思想家和畫家

3.康熙王朝

4.雍正

5.乾隆

6.18世紀的統治

7.18世紀的知識文化

8.小說

9.經濟繁榮

10.社會變遷

11.生態環境

12.天朝的衰落第四部分:現代世界中的中國

第十一章:中國:內部危機與西方入侵

Ⅰ.鴉片戰爭及其起因(公元1839年—公元1841年)

1.《南京條約》及條約體制

2.國內危機

3.太平天國起義(公元1850年—公元1864年)

4.曾國藩及其對太平天國的鎮壓

5.從《南京條約》到太平天國失敗期間的中國和世界

Ⅱ.公元1870年—公元1894年

1.太平天國以後清室的“中興”

2.自強運動——第一階段

3.自強運動——理論

4.慈禧太后與清朝政府

5.教育

6.經濟自強運動(洋務運動)

7.傳統經濟部門

8.傳教士的活動與基督教的影響

9.舊體詩詞中的新湯舊藥

Ⅲ.對外關係

1.不斷的外來壓力

2.越南和中法戰爭(公元1884年—公元1885年)

3.朝鮮和中日甲午戰爭(公元1894年—公元1895年)

4.《馬關條約》(1895年4月)

第十二章:中國:終結與開始(公元1895年—公元1927年)

Ⅰ.末代王朝的最後歲月

1.維新運動

2.對華的強權政策

3.義和團運動

4.風氣轉變

5.抗議浪潮與革命運動

6.晚清“新政”改革

7.辛亥革命

Ⅱ.從袁世凱到蔣介石

1.袁世凱

2.軍閥割據時期

3.新文化運動

4.思想論爭

5.藝術文化

6.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7.國民黨與孫中山(公元1913年—公元1923年)

8.國共合作(公元1923年—公元1927年)

9.國共決裂

10.國民政府的創建第五部分:建設一個新中國

第十三章: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

1.南京政府的十年統治

2.南京政府的十年統治——國內政策

3.中國共產黨(公元1927年—公元1934年)

4.長征

5.聯合戰線與抗日戰爭

6.抗日戰爭擴大為太平洋戰爭

7.太平洋戰爭的進程

8.戰爭時期的中國

9.戰爭時期的日本

10.二戰的結束

11.台灣

12.國共內戰和共產黨的勝利(公元1946年—公元1949年)

第十四章:毛澤東時代及以後的中國

Ⅰ.政權鞏固與建設中的蘇聯模式(公元1949年—公元1958年)

1.經濟政策 2.思想改造與知識分子 Ⅱ.繼續革命(公元1958年—公元1976年) 1.大躍進 2.中蘇關係破裂 3.文化大革命:激進階段(公元1966年—公元1969年) 4.文化大革命:平復階段(公元1969年—公元1976年) Ⅲ.毛澤東以後的中國 1.80年代的知識生活和藝術 2.對外關係和香港回歸 3.90年代和新世紀的知識分子與藝術家編後記

1.經濟全球化

2.不同趨勢間的衝突

3.文化全球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