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建於1956年,前身為建設部直屬事業單位——建築標準設計研究所,2000年轉制為中央科技型企業;是綜合型科研、設計與技術服務企業,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隸屬中國建設科技集團。 公司主要有建築標準與標準設計、城鄉規劃、建築工程設計、工程總承包、技術諮詢和產品製造安裝等多元業務。 據2018年1月公司官網顯示,公司設有13個職能部門、20個業務部門、6個業務創新孵化平台、12個技術創新研發平台、14個子公司及分公司、17個常設行業組織。截至2016年10月底,標準院共有員工936名(含分子公司),院本部672人。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956年10月,國家建設委員會標準設計院(標準院前身)成立。同年,編制中國第一套全國通用單層廠房標準設計,在中國各類單層工業建築中套用建築面積達6億平方米。

1957年,國家建設委員會標準設計院組織編制民用建築抗地震詳圖和工業建築抗地震詳圖示準設計,這是中國第一套建築抗震詳圖示準設計。

1966年,國家建築工程部將建築標準設計管理所更名為建築標準設計研究所。

1973年,建築標準設計研究所主持設計了第一個工程設計項目——北京325米氣象觀測塔,該項目於1979年獲得“國家優秀設計獎”。

1983年,建築標準設計研究所更名為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所,被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確定為全國建築標準設計的研究中心和技術歸口單位,同期拓展建築工程設計業務。

2000年,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所轉制為中央科技型企業,更名為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隸屬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

2009年,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成功承接第一個捷運人防總承包項目:北京捷運昌平線一期。

2014年,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完成股份制改革,更名為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隸屬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標準院正式發布“標準之道”企業文化理念體系。

2017年6月,北京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砥礪奮進的五年——北京市取得的成就系列宣傳活動”,將標準院主導設計研發的實創青棠灣項目列為重點宣傳成就之一;6月,由標準院擔任主要研發設計的北京首開寸草亞運村學知園養老設施項目在京開業。

企業規模

組織機構

據2018年1月公司官網顯示,公司設有13個職能部門、20個業務部門、6個業務創新孵化平台、12個技術創新研發平台、14個子公司及分公司、17個常設行業組織。

職能部門:院辦公室、黨群工作部、紀檢監察辦公室、運營管理部、科研與技術質量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行政管理部、總工辦、投資部、審計部、安全生產部、保密工作辦公室

業務部門:標準設計事業部、地下建築設計一院、地下建築設計二院、建築設計一所、建築設計二所、建築設計三所、建築設計四所、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建築產品套用技術研究所、工程技術設計研究所、建築節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建築信息技術研究所、綠色建築研發中心、裝配式建築設計研發中心、建設管理與諮詢研究所、郁銀泉工作室、劉東衛工作室、張瑞龍工作室、城鄉建設產品認證中心、人防工程施工圖設計檔案審查中心

業務創新孵化平台:戴澤鈞工作室、王春雷工作室、李靖工作室、生態景觀設計研發中心、海外事業中心、數據中心設計研發部

技術創新研發平台:標準化研究院、裝配式建築研究院、人防與地下空間研發中心、建築鋼結構研發中心、綠色城鎮規劃研發中心、老年建築研發中心、抗震防災技術研發中心、醫療建築設計研發中心、既有建築改造研發中心、海綿城市建設研發中心、BIM研發中心、技術戰略研究中心

子公司及分公司:北京金土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國建標工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建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分院、新疆分院、海南分院、成都分院、濟南分院、西安分院、青島分院、貴州分院、上海中心、南京分院、重慶分院

常設行業組織:全國建築構配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設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製品與構配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電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組織(ISO)TC59、TC162、TC10/SC8國內對口技術單位,Building SMART中國分部,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建設標準設計工作委員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人防與地下空間分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築產業化分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產業協作委員會,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住宅設施委員會,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築產業化分會,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築與市政產品套用分會,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建築節能與質檢專業委員會,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建築遮陽與門窗幕牆專業委員會,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綠色醫院專業委員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雷電防護學術委員會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人員編制

截至2016年10月底,標準院共有員工936名(含分子公司),院本部672人,擁有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人;擁有各類註冊資質人員155人。

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郁銀泉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曾德民、劉東衛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郁銀泉、張瑞龍、劉東衛、曾德民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劉東衛、曾德民

人員構成 人員構成

國際合作

2014年6月,標準院與新加坡CPG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國際合作設計所作為標準院選派的代表團隊,與CPG北京公司聯合成立共建中心。

企業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項目

據2018年1月公司官網顯示,標準院共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120餘項,標準規範20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30餘項,國家科研院所課題10餘項,共取得軟體著作權29項,獲得專利51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4項;自2010以來,標準院先後組織實施了“國家建築標準設計電子化套用研究”、“spec(建築產品技術規格說明書)研究”、“中國百年住宅集成技術研發”、“捷運區間平開立轉式防淹門系統研究”、“建築內裝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國際工程標準需求研究”、“區間隔斷門裝配式門框研究與設計”、“PC項目的綜合成本控制研究”等近百項院內科研科研課題。

部分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部分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部分省部委課題 部分省部委課題
部分標準規範 部分標準規範

•專利著作

標準院獲得的主要國家專利 標準院獲得的主要國家專利
標準院取得的軟體著作權 標準院取得的軟體著作權

建築標準

據2018年1月公司官網顯示,標準院共組織編制、出版、發行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5000多萬冊;現行國家標準設計包括建築、結構、給水排水、暖通空調、動力、電氣、弱電、人防工程、市政城市道路及軌道交通等10個專業以及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共700多項,800餘冊圖集,年發行量300多萬冊;有300餘項國家建築標準設計被評為全國優秀工程建設標準設計,其中獲國家金獎10多項。

2016年,由標準院組織研究編制的“城市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建築產業現代化體系”、“捷運國家建築標準設計體系”四項國家建築標準設計體系獲住建部批准印發。

2017年6月,由標準院牽頭組織編制的《裝配式混凝土技術標準》和《裝配式鋼結構技術標準》獲住建部批准發布實施。

榮譽表彰

部分獲獎項目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獲獎時間
北京325米氣象觀測塔國家優秀設計獎1979年
“中國百年住宅”示範工程——上海綠地崴亷公館中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2015年
綠地清猗園0407地塊項目詹天佑大獎2016年
綠地清猗園0407地塊項目第七屆中國房地產“廣廈獎優秀參建單位”獎2016年
綠地清猗園0407地塊項目 首箇中國百年住宅示範項目 2016年
綠地清猗園0407地塊項目首個全面住宅產業化落地項目2016年

資質證書

據2018年1月公司官網顯示,公司擁有工程設計行業甲級資質(包括建築工程專業甲級資質、人防工程專業甲級資質)、城市規劃編制甲級資質、城鄉建設產品認證資質、人防工程防護設備定點生產安裝企業資格、人防防護設施設計行政許可甲級資質、人防工程施工圖設計檔案審查甲級資質、建築專業乙級工程諮詢單位資格、對外承包工程資格、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貳級資質、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專項乙級資質、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等資質。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標識 標識

研究院標識為8個深藍色和6個淡藍色的三角形組合而成,充滿建築的設計感、科技感。

標準之道

使命:推動技術進步、成就建築夢想

核心價值觀:正德善能、務實創新

企業精神:一切高標準

做人高標準:盡忠盡義、盡職盡責

做事嚴要求:盡心盡力、盡善盡美

經營理念:關注市場、崇尚行銷

管理理念:以人為本、以制為準

人才理念:有德有業、有為有位

技術理念:鼓勵研發、注重轉化

質量理念: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服務理念:感恩客戶、超越期望

廉潔理念:秉公持正、律己尚廉

安全理念:安全為天、防範為先

保密理念:保守秘密、保護成果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孫英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鴻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紀委書記郁銀泉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彬
申林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路秀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