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西木

中國山西木

中國山西木,所屬 科達目 山西木屬 ,髓、初生木質部、次生木質部、韌皮部和皮層均保存。直徑僅幾毫米的小枝至直徑達20厘米以上的樹幹。髓邊緣連續,中部發育成髓隔膜。

基本信息

簡介

中 文 名 : 中國山西木(新訂正)
科名信息:Cordaitales, 科達目
屬名信息:Shanxioxylon, 山西木屬
文獻描述:1987Shanxioxylon sinense,田寶霖、王士俊,頁196-204;圖版1 1988Shanxioxylon sinense,田寶霖、王士俊,頁21-30;圖版1 1995Shanxioxylon sinense,田寶霖、王士俊,1995Shanxioxylon sinense,Li and Cui, p.66-67 1996Shanxioxylon sinense,Tian et al., pl.3, fig.2 2003Shanxioxylon sinense,Wang et al., p.91-97;figs 1-4 2006 Shanxioxylon sinense,
形態描述:髓、初生木質部、次生木質部、韌皮部和皮層均保存。直徑僅幾毫米的小枝至直徑達20厘米以上的樹幹。髓的直徑從4-6mm至0.01-0.03mmm左右,髓邊緣連續,中部發育成髓隔膜。髓由薄壁細胞構成,橫切面上細胞近等徑,直徑0.04-0.13mm,在髓射線處髓細胞可呈徑向伸長狀。縱切面上與木質部相鄰的髓細胞呈近等徑狀,向內則逐漸變扁,髓隔膜內髓細胞呈極度扁狀且多具深色內含物,有時僅見緊密疊置的細胞壁。髓細胞壁上有時具小的單紋孔。髓邊緣偶見樹脂道。莖維管束和葉跡均呈明顯束狀,頂端鈍尖,初生木質部管胞多排列緊密,但在有些大莖中,初生木質部管胞有時排列較疏鬆,具射線。莖維管束常向葉跡一側彎曲。次生木質部內緣常呈向外凸出的弧形。單葉跡,葉跡螺旋狀分出。莖具8/21葉序。葉跡在皮層中部分叉一次,形成兩個中始式維管束。在大莖的皮層中,葉跡可具次生木質部。次生木質部發育,密木型。管胞橫切面近方形或矩形,大小為0.018×0.025-0.037×0.05mm。位於莖維管束之後的次生木質部管胞較位於葉跡之後的次生木質部管胞略大。管胞徑向壁具單列至雙列排列緊擠的具緣紋孔。射線單列,高一般為1-9個細胞。次生韌皮部較發育,內具較多的纖維細胞。皮層分為內外二帶,內部皮層由大的薄壁及分泌細胞和小的纖維細胞構成,分泌細胞縱向伸長。外部皮層由較小的薄壁細胞和纖維細胞構成。在大莖或樹幹可發育有周皮,周皮由木栓層和栓內層構成。有的莖可發育有氣生根
比較研究: 中國山西木發現於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山東兗州煤田、陶棗煤田和江蘇徐州煤田等地的太原組煤核中。在山西煤核中,這種莖的數量較多,而且不同發育階段的標本,從尚未發育有次生木質部的幼枝和莖的頂端,至次生木質部極其發育的樹幹等,都有發現。髓的大小變化較大,可能是由於處於植物體不同部位形成。髓隔膜除在個別標本中不發育外,均發育良好。葉跡初生木質部的中始性在小枝中表現明顯,但在大的莖或樹幹中表現不明顯,接近內始式。在山東煤核中,目前所發現的中國山西木標本還較少,但較大,可能屬於較大的枝或莖,未見小的枝。它們的髓都比較大,與山西煤核中具大髓的中國山西木標本相似。在一個莖的皮層內見有大的具次生木質部的葉跡及葉基。江蘇徐州礦區煤核中目前僅見到二個科達莖標本,它們無疑應該屬於中國山西木。
時代產地: 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組7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山東陶棗-兗州煤田太原組16號煤層煤核,江蘇徐州礦區太原組20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或晚石炭世晚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