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宗教音樂研究·雲南卷

內容介紹

《中國少數民族宗教音樂研究(雲南卷)》主要內容: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面積38萬多平方公里,全省總人口4288萬多人。除漢族外,有25個少數民族,其人口為1415.88萬人(2000年統計),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雲南境內最古老的居民有18個民族,他們是屬於氐羌集團的彝族、白族、哈尼族、納西族、拉祜族、傈僳族、基諾族、景頗族、阿昌族、獨龍族、怒族;屬於百越集團的傣族、壯族、布依族、水族;屬於百濮集團的佤族、德昂族、布朗族。此外,漢族從漢代開始陸續遷入雲南;藏族、苗族、瑤族從唐代起進入雲南;蒙古族、回族、普米族自元代進入雲南;滿族自清代開始進入雲南。
雲南民族眾多,由於其民族歷史淵源和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因而傳承並保留了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從原始的到現代的各種宗教信仰形式都可以在雲南找到,雲南民族的宗教文化堪稱一所宗教文化博物館。概言之,雲南民族宗教的主要類型大致可分三類:一是雲南本土產生的,與雲南各民族的原初生存狀態密切相連的自然(原始)宗教;二是從中原或國外傳入雲南,在雲南各民族中流傳,並產生深刻影響的人為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三是多形混融的“中間型”宗教(如“東巴教” 、“洞經會”)。在雲南的不少廟宇和民族宗教信仰中,往往是佛教、道教、儒教、原始宗教數教合一,因而出現了多元並存、多形混融的宗教文化格局。
參照音樂人類學家梅利亞姆(A.P.Merriam)三元理論模式分析方法—— 信仰、行為、音聲,並將之引申到宗教音樂文化的研究中,即為:宗教觀念、儀式活動、音聲行為。其構成要素包含:神靈系統、經典、教義、教規、神職人員、信眾、特定儀式行為、音聲(包括宗教儀式主持者的“心誦 ”、“默咒”等聽似無聲的音聲)、特定活動場合、特定時間、節慶等等。
宗教音樂文化(含自然宗教、人為宗教、中間型宗教)不同程度地散布於雲南各族群的民眾階層中,是各民族傳統文化或地域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