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文學三十年觀察: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書系

《中國報告文學三十年觀察: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書系》是2011年11月1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曉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報告文學三十年觀察: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書系中國報告文學三十年觀察: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書系

《中國報告文學三十年觀察: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書系》共分五輯,其一主要是對新時期報告文學所作的觀察和論析,第二輯是對30年報告文學史的提要梳理。第三輯為作家小論,其中附了研究現代報告文學作家的三篇。三十年有影響的優秀報告文學作家不少,我只是隨機而為地評說了他們中可能有點代表性的幾位。第四、第五輯分別是作品評論和文體理論的研究。內容涉及多個方面,相應地形制也並不一統。這些文字寫作的時間跨度不短,從20世紀的80年代一直延至現在。《中國報告文學三十年觀察: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書系》記錄了20多年間作者對報告文學的認知,對報告文學文體演進場景的真實感覺。

作者簡介

丁曉原,1958年5月生,江蘇常熟人,1977級,文學博士,博士後。現為常熟理工學院副院長、黨委常委,中文系教授。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紀實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江蘇省當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現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報告文學和散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省社科規劃項目、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等研究項目。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研究》、《當代作家評論》、《文藝爭鳴》、《江蘇社會科學》、《江海學刊》、《文史哲》、《學術月刊》、《社會科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文藝報》等報刊發表論文、評論150多篇,其中30多篇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轉載複印。出版《20世紀中國報告文學理論批評史》、《文化生態與報告文學》、《五四散文的現代性闡釋》、《中國現代報告文學論》、《文化生態視鏡中的中國報告文學》等學術專著。2003年起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紀實文學》年選,主編《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報告文學十年選》。2010年國家魯迅文學獎報告文學獎評審。

作者照片:

圖書目錄

第1輯紀實時代

論新時期巨觀報告文學 2

論新時期文體題材報告文學 13

論新時期女作家報告文學 25

論新時期歷史報告文學 34

論近年報告文學幾個主要問題 42

論新時期報告文學的開放性 52

論台灣報告文學的基本特色 60

第2輯文體行旅

1980年代報告文學文體的自覺 70

1990年代報告文學的堅守與退化 99

新世紀十年報告文學觀察 115

報告文學,回到現實大地的行走 133

時代的文體和文體的時代 141

從激情書寫到中和敘事 146

第3輯創構價值

何建明:國家敘事與非虛構設計 156

陳祖芬:“五連冠”報告文學家 170

楊黎光:欲望時代的非常報告 177

楊守松:人本、硬度與信息 181

附:

茅盾與現代報告文學 189

夏衍:報告文學譯介、倡導和研究 203

周立波:報告文學翻譯、研究和創作 211

第4輯敘事姿式

《根本利益》:故事與意義 226

《我的天堂》:國家敘事中的史詩建構 228

“精神院士”的大地敘事 232

“南方”,中國大敘事之視窗 236

《千古一夢》:“雙聲敘事”的非虛構魅力 240

《吞吐大荒》:行走中的歷史本真書寫 243

《大學生“村官”》:國家戰略的文學報告 246

《解放戰爭》:軍事非虛構敘事的範式 249

《1901》:釀造於歷史與文學之間的意味 253

深水靜流秋意真

——讀傅溪鵬先生的《深?秋》 257

《一個醫生的救贖》:作為“剛性寫作”的意義 261

嵌入民族心魂的精神史志 265

《廢墟上的覺醒》:非常態中的意義重建 268

中國精神的少年圖志 271

奧林匹克精神的中國闡釋 274

歷史刻錄與文學記憶 278

第5輯藝術設計

力度:報告文學的文體品格 282

報告文學典型論 291

報告文學的結構最佳化 301

報告文學的語言特徵 309

報告文學的政論插筆 319

報告文學的細節功能 327

“竹筍”與“白米飯” 331

附錄:

學術研究要目 335

後記 34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