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漢字文化節

中國國際漢字文化節

中國國際漢字文化節從5月31日到12月31日,以“弘揚漢字文化·傳承華夏文明”為宗旨,搭建高規格的漢字文化交流平台,延續漢字文脈,推動中華文化發展。活動將通過漢字歌徵集、文學活動、字祖祭拜大典等內容,分別從漢字起源、漢字遷演、漢字文化等多個角度,揭示漢字所承載的歷史與文明,並折射當下漢字文化發展現狀,引發公眾對漢字文化的再思考,喚起全球華人的熱情,引領中華文化成為世界主流文化。

活動背景

漢字,是中華文明傳承之根。

漢字,是中華民族凝聚之根。

中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從倉頡造字到計算機打字,從王羲之到張旭,從《說文解字》到《新華字典》,從四書五經到四大名著,從《離騷》到《再別康橋》,從唐詩宋詞到現代詩歌,從石刻竹簡到電子文本,從活字印刷到列印複印,從炎黃部落到人民共和國,愛恨情仇、喜怒哀樂,多少兒女情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多少英雄謀略,是斷橋殘雪,也是金戈鐵馬,一切盡在漢字間,古老的漢字承載了中華文明久遠深邃的歷史。漢字蘊藏著廣博的內涵,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審美價值。

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國際地位日趨提高,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可和重視,全球漢語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通過學習漢語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國內國學熱潮方興未艾,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眾多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青睞。伴隨網路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已成為重要的信息工具,迫使中國傳統文化本源性的要素逐漸流失,惡俗性的快餐文化蔓延網路,傳統文化的精髓呈現出沒落趨勢,甚至在文化的細分領域出現了文化斷層,這嚴重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吾輩曰:文化興衰,匹夫有責。

為了回響國家政府提出的文化強國基本國策,進一步規範漢字使用,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本源,特別企劃首屆中國國際漢字文化節。

活動意義

(一)回響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強國”國策

(二)規範漢字使用

(三)保護中華文化本源

(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五)傳承華夏文明精髓

(六)引導漢字科學創新遷演

(七)凝聚全民愛國主義與民族向心力

(八)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全民進取心

(九)提高國民文化素養

(十)促進經濟發展

(十一)促進中華文化成為世界主流文化

開幕情況

5月31日上午10時,由中華傳統文化救助基金會、中國十二生肖字畫研究會、河南省中國中部崛起促進會、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中原國學講壇組委會發起主辦,多家文化機構聯辦的2012首屆中國(鄭州)國際漢字文化節在河南省人民會堂盛大開幕。有關領導相繼在發布會上致辭,對漢字文化節給予了高度肯定。中國國際漢字文化節組委會秘書長趙九鑄先生介紹,首屆中國(鄭州)國際漢字文化節從5月31日一直持續到12月31日,是時間跨度最長的文化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