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簡稱:友聯會,英文:China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Friendly Contact,縮寫:CAIFC)成立於1984年12月,是一個由中國各界知名人士和社會活動家發起組成的全國性民間機構。

簡介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1984年12月在北京成立,是從事國際和地區民間友好交流的社會團體。中國大陸地區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和部分大城市也成立有地方國際友好聯絡會。

機構宗旨

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進步與發展,同各國有關友好團體、各界知名人士、社會活動家進行友好交往, 增進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與合作, 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

機構設定

友聯會由常設領導機構、理事會和各職能部門組成。

領導機構

李肇星會長會見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李肇星會長會見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
名譽會長 徐匡迪

高級顧問許嘉璐李貴鮮趙南起

會長李肇星

常務副會長邢運明

副會長鄧榕李曉華辛旗張德廣楊振亞陳祖明

會長助理呂葳 宋恩壘 方輝 楊琪 俞康林 易凌 蔡如青 

秘書長宋恩壘

副秘書長鄧文慶陳軍 劉劍 

常務理事邢運明鄧榕李曉華辛旗張德廣楊振亞陳祖明呂葳宋恩壘方輝楊琪陳軍俞康林鄧文慶劉劍易凌

理事會

理事會由現任和卸職的資深政府官員、社會活動家、外交家、企業家、教育家、藝術家和知名學者等組成。

顧問

丁原洪 馬 利 馬振崗 王國賢 盧秋田 田 偉 葉小文

劉大為 劉洪才 呂聰敏 莊炎林 朱成虎 沈衛平 何理良

李鳳林 李長順 李道豫 李慎明 杜汝波 陸文虎 楊 岳

楊 毅 楊衍銀 楊紹明 楊斯德 楊錫聯 楊福昌 邵華澤……

理事

上官超英 馬加力 於建波 文 江 方 毅 方 輝 毛廣淞

毛新宇 王 文 王 偉 王 健 王鳳力 王文清 王占欣

王延義 王成喜 王波明 王泉生 王霄巍 王逸舟 王嵎生

王增祥 王宜勝 王永紅 鄧 榕 鄧文慶 馮天有 盧中南……

業務範圍

徐匡迪名譽會長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徐匡迪名譽會長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
1、接待國外友好團體和人士來訪,組織國內有關出訪;

2、溝通國外有關機構與國內相應部門的業務聯繫;

3、與國外有關單位進行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交流;

4、從事當代國際問題研究,與國內外有關機構進行學術交流;

5、編輯出版有關學術刊物等;

6、其它民間國際交流合作事項。

機構刊物

《和平與發展》季刊

被英媒稱有中國軍方背景

2013年6月2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以“布萊爾陷入中國的間諜圈套”的為標題發文稱,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2012年11月在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主辦的一場慈善會議上發表演講,大說中國的好話。布萊爾自稱是“中國的老朋友”,詳細闡述了“更加富裕的中國可以造就一個更加友愛的社會”的觀點。報導話鋒一轉稱,“但接待布萊爾的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個負責心理戰部門的所屬機構,該部門也擔負著秘密影響外國領導人的任務”。文章稱,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也向該會議發來了視頻信息,“他們兩人似乎都不知道,這場會議是解放軍高層批准的‘軟實力’項目之一”。

友聯會回應

2013年6月3日,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辦公室高姓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英媒的報導進行反駁說,友聯會是從事國際和地區民間友好交流的社會團體,邀請國外社會名流參與中外交流是友聯會的工作。

專家觀點

中國海軍專家李傑說,有軍方背景或者有退役軍人參與的機構和組織,在國際上是很尋常的做法。因為軍人更能從戰略的角度看世界,也更具全球化視野,國外很多組織都樂於吸引軍人參與。而在西方,像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很多研究機構,更是直接由軍方資助的。因為有軍人參與就說是“中國間諜圈套”,是西方的冷戰思維。美英一些國家不但延續了這種思維,現在還在不斷擴大和增強。他認為,面對這種說法,一方面中國應該主動披露一些國外機構的人員構成,另一方面,要堅持中國軍人走出去,讓外界從定期化常態化的交流中體會中國軍事的透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