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印章石

水坑石有十幾個品種,如水晶凍石、牛角凍石、魚腦凍石等。 山坑石指山地岩石中的壽山石原生礦,呈脈狀產出。 根據雞血石的質地和血色又可分為:大紅袍、玻璃凍、田黃凍、羊脂凍等等。

福建壽山石

壽山石產自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有一個名叫“壽山”的小山村,壽山石礦脈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間,明朝以後,壽山石開始套用於印章材料。壽山石的特點是,其質潔淨如玉,柔而易攻,備受篆刻家們的賞識。 壽山石礦床分布於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壽山村周圍群巒、溪野之間,西自 旗山,東至連江縣隔界,北起墩洋,南達月洋,約有十幾公里方圓。 壽山石屬火山熱液交代(充填)型葉臘石礦床,根據地質研究,距今 1.4億萬年的侏羅紀,由於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後,在 火山噴發的間隙或噴髮結束之後,伴有大量的酸性氣、熱液活動,交代分解 圍岩中的長石類礦物,將K、Na、Ca、Mg和Fe等雜質淋失,而殘留下來的較穩 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條件下,或重新結晶成礦或由岩石中溶脫 出來的Al、Si質溶膠體,沿著周圍岩石的裂隙沉澱晶化而成礦。 礦石的礦物成份以葉臘石為主,其次為石英,水鋁石和高嶺石,少量黃鐵礦。
壽山石,有“石帝”“石後”之稱,彩石具有“細、結、潤、膩、溫、凝”之六德,其石質、石色、石形,石紋豐富多彩,晶瑩滋潤,儲藏品種豐富,硬度為摩爾 2.5 - 2.7 之間,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貴石而賤玉”之說。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就已將它打磨成石珠、石鏃了。目前已出土發現壽山石雕刻品距今已 1500 年了。南宋時,壽山石礦已規模開採。經元、明、清發展,形成了獨立的壽山石雕產業。 壽山石雕刻藝術品精巧絕倫、巧奪天工。明、清時期,壽山石雕的印鈕技法已達到極高的境界,明、清後期,對壽山石印章情有獨鍾,康熙等皇帝用壽山制寶璽,壽山石印章成為帝王權力的象徵,壽山石特別是田黃石身價也隨之倍增,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彩,技藝精湛,有圓雕、印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鑲嵌雕、鏈雕、篆刻和微雕等。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壽山石雕刻藝術廣納博採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它的社會影響面極廣,具有“上伴帝王將相,中及文人雅士,下親庶民百姓”之藝術魅力,深受國內外鑑賞收藏家們好評,壽山石在中國玉石傳統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其工藝品常被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國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壽山石雕刻工藝品,特別是壽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們親睞。壽山石工藝品已經成為中國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徵,“以石會友”、“以石增緣”、“以石增情”成為壽山石文化藝術的一大特色。
黃寶慶林國清在《壽山石》中寫道:“壽山石的品種繁多,由其質地、顏色、形象和所產地點、礦洞等因素決定,並分為:

田坑石

亦稱田石,主要品種是田黃石、田黃凍石、多裹銀田石等等。有人將所有田坑石統稱為田黃石。田坑石無根無脈,呈自然形態,無明顯稜角,沉積於一兩米深的田地下層。多有外表,紅格成筋,肌理有蘿蔔紋。質地細柔,溫潤若脂,以黃色最為珍貴。田黃石按產地不同可分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

水坑石

有十幾個品種,如水晶凍石牛角凍石魚腦凍石等。產自壽山村東南2公里的坑頭點山,山麓溪流發源地有一礦脈,東西走向,長期受地下水浸漬,礦石質地晶瑩通透,色柔純淨,但一般塊度較小。其以水晶凍石、牛角凍石和掘性坑頭石最為典型。

山坑石

指山地岩石中的壽山石原生礦,呈脈狀產出。由於所處地勢較高,沒有太多地下水浸灌,石質稍遜水坑石。山坑石分布範圍廣,產量也很大。由於產地內外環境不同,品種有高山石、都成坑石善伯洞石等,其中以僅次于田黃的加良山石中的芙蓉石最為珍貴。

浙江青田石

夏法起《青田石》介紹,青田石主要產於浙江山口、方山一帶的封門、旦洪、堯士等地。眾多的品名又依外觀顏色分為10大類,如青色的燈光凍、魚凍、封門青,黃色的黃金耀、秋葵,棕色的醬油凍等等。在100多個品類的青田石中,也有類似田黃的東西,只是叫了別的名稱。當然也有叫硃砂青田的“雞血石”。

浙江昌化石

錢高潮《昌化雞血石》介紹,昌化雞血石是按照物質成分、透明度、光澤、硬度等因素劃分成凍地、軟地、剛地、硬地四大類。雞血石的品質首先按血色的多少、形態、鮮艷程度的不同加以區分,一般以血多、色鮮、形美的為最佳,血質以深沉有厚重感,血有集結或斑布均勻更佳。血量少於10%為一般,30%以上為中、高檔,大於50%為珍品,70%以上者十分難得。根據雞血石的質地和血色又可分為:大紅袍、玻璃凍、田黃凍、羊脂凍等等。
長期以來,人們對昌化石的認識只偏重了雞血石,其實,昌化還盛產名目繁多的無血石,仍可依據色彩、花紋、質地評價優劣。如常見的品種有:玻璃凍、田黃石、紅花凍、綠昌石、魚腦凍、魚子凍等。

內蒙古巴林石

據朱星白等《巴林石》所述,主要依據顏色、質地、紋理和結構,將巴林石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和圖案石五大類。

雞血石

巴林雞血石指含有紅色辰砂的巴林石,質地多為透明、半透明;血色有鮮紅、朱紅、暗紅、橘紅等。血形呈片狀、塊狀、條帶狀、星點狀等。各品種均以各種“紅”命名,如夕陽紅、彩霞紅、牡丹紅、金橘紅。

福黃石

凡主體呈黃色且透明半透明者均屬此類.還可按色調及紋理細分若干品種,如雞油黃、密蠟黃、流沙黃等。其中金橘黃可與田黃媲美。

凍石

凡透明半透明、無血又以黃色為地的巴林石均為凍石,是巴林石品種最多的一類。按其主體特徵因素命名,有水晶、芙蓉凍、羊脂凍等。

彩石

凡無血非黃非凍的巴林石均為此類,最明顯的特徵是質地不透明而色彩豐富,因而品種命名也就豐富多彩,如紅花石、黃花石、咖啡石、木紋石等。

圖案石

指巴林石中帶有各種天然景物圖案並有一定觀賞價值的一類,可憑藉主題而命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