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磚雕

中國古代建築磚雕是以磚雕所處的建築部位及對圖片的占有為依據,將建築磚雕分為磚門樓、影壁,墀頭、牆飾,瓦當、脊獸,磚塔、牌坊及其他五類。以大量典型圖片及說明展示磚雕的藝術風采,是對建築磚雕直觀、形象的認識。對磚雕的解析主要根據其內容及所處的建築環境、文化和民俗背景,儘量以有限的文字簡要、概括地進行介紹、說明,使讀者在有限的篇章里了解磚雕的有關知識及其藝術魅力。書中收錄的圖片數量雖然有限,但有一定的地區代表性、風格代表性、藝術手法技巧代表性,它可以以點帶面,使讀者對中國建築磚雕的全貌有較為系統的認識。該書圖文並茂,集藝術性、知識性、通俗性於一體,可供磚雕行業的人員閱讀。

基本信息

圖書描述

中國古代建築磚雕

本書以磚雕所處的建築部位及對圖片的占有為依據,將建築磚雕分為磚門樓、影壁,墀頭、牆飾,瓦當、脊獸,磚塔、牌坊及其他五類。以大量典型圖片及說明展示磚雕的藝術風采,是對建築磚雕直觀、形象的認識。對磚雕的解析主要根據其內容及所處的建築環境、文化和民俗背景,儘量以有限的文字簡要、概括地進行介紹、說明,使讀者在有限的篇章里了解磚雕的有關知識及其藝術魅力。書中收錄的圖片數量雖然有限,但有一定的地區代表性、風格代表性、藝術手法技巧代表性,它可以以點帶面,使讀者對中國建築磚雕的全貌有較為系統的認識。該書圖文並茂,集藝術性、知識性、通俗性於一體,可供磚雕行業的人員閱讀。

這套古代建築雕刻系列,既匯集了全國各地不同建築、不同風格的“三雕”圖片,也進行了綜合的和分門類的闡述,它既是給建築界和建築史界提供了系統的參考資料,也可供其他藝術門類專業人士對其進行探討和研究,同時也可供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關注的人們來了解和欣賞,以此打開認識中國雕刻、繪畫、建築學、民俗學、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的大門。本從屬編著者認為,所謂“古為今用”,不是像某種工具那樣拿過來就用,而是要在文化上理解、藝術上融會、手法上靈活,從而體現著一個升華和再次創造的過程。本書為該系列中的“磚雕”分冊。

內容簡介

吃穿住是人類維繫生命的三個基本條件。且不說原始人的茹毛飲血和穿獸皮、棲山洞,自從進入文明期以來,這三個基本條件伴隨著人的自身發展而發展,已延續了數千年,並且一直在改變著、演進著。在人與物的關係上,創造的智慧展現了一種無比的本質力量,不但是滿足需要,而且是表現出需要和審美的無限豐富性。當我們回首歷史的時候,才清楚地認識到它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內容。

對於“吃”來說,不僅是食物本身和烹飪的技術,也包括飲食的方式,諸如餐具、茶具、炊具之類。“穿”的花樣更多,並且始終與“戴”連在一起,從“垂衣裳而治天下”到今天的“時裝”表演,不但能看出每個時代的社會風尚,在它的背後,也有政治、經濟等的影響。“住”既包括了起居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建築。在人類的造物活動中,建築是很突出的,因為它不但給人一個棲居之地,並且創造了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與活動場所。

目錄

總序

五行相合嵌築生韻

奉土生花之美——中國建築磚雕簡談

第一章 門樓 門罩

第二章 影壁

第三章 墀頭 牆飾

第四章 脊飾 瓦當

第五章 磚塔及其他

附錄

中國古代建築磚構名詞圖解

小辭典

古代建築

傳統題材

寓意紋樣

參考書目

得失寸心知——《中國古代建築雕刻》

編後

部分章節

“門”是宅內外溝通的必經之地,出入必由之。既是建築主體必不可少的外延結構,又是一種獨立的建築藝術。中國的建築文化,因“門”而越發獨特。中國建築之“門”,種類繁多,其分類方式也多種多樣,按所處空間分為:城門、山門、宅院大門、居室門等。按門的造型與功能分為啤坊、垂花門、門樓等。此處僅以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中多樣化的磚門樓為講述對象。 計成在《園冶》中這樣形容門樓:“門上起樓,像城堞有樓以壯觀也。 ”從此處可見,門樓是指在院門邊牆的頂端用磚瓦壘砌成頂部,是中國傳統建築中具有較高藝術特色的建築構件,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圖1)。門樓是住宅的臉面,各地區的建築大多對門樓進行極力裝飾。其造型和細部裝飾,是中國建築區域特徵的集中展現。相關研究者通過綜合分析各地門樓的建築風格,把門樓分為四腳落地式、牌樓式、過道式、脊架式等幾種樣式,並對每種樣式的主要特徵及流行區域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四腳落地式門樓進深較小,基本與院牆處於同一平面上,尖山式硬山屋頂,頂部覆以瓦片或茅草。屋面正脊兩端向上翹起,垂脊設有高於瓦面的披水,鑲嵌有雕刻精細的瓦頭、滴水。講究的四腳落地式門樓的盤口、墀頭磚雕精美,做工考究(圖2、圖3)。山東省的膠東地區民居多屬此類門樓,都是磚石結構的門樓,檐下裝飾相對簡單,簡單的磚檐出挑與左右盤口齊平,磚檐與門楣之間常壘砌數層磚、石裝飾。牌樓式門樓與四腳落地式門樓結構上有些相似,但在外觀上更加挺拔秀麗,彰顯出一種威嚴雋永的氣勢。此類門樓多見於山西晉中、陝西關中等地。門樓常緊靠在兩排廈房的正中位置,頂部設有硬山式屋頂,覆以青瓦。正脊為花瓦脊,兩端翹起,有的飾有脊獸。屋檐下一般不設戧檐、盤口,常以多層的冰盤檐為裝飾,有的在關鍵部位雕刻精美的卷草紋、仿木斗拱、掛落等,在粗獷高大中又顯現了些許的秀雅之氣(圖4 )。過道式門樓,又稱作“屋宇式”,是一種臨街或與南屋、倒廳房連線的一種門樓。此類門樓進深較大,大門與影壁間的過渡地帶長而寬闊,封閉性較強。門樓牆凸出宅院牆面,墀頭雕飾精美,上身為磚砌,下鹼為整塊的角石(圖5)。脊架式門樓造型輕巧,門樓前廳探出較大,用以遮住整個大門,主要承重部位是上延的山牆,前後檐角均有粗木或石條連線,山牆處或裸露或封閉,屋頂以瓦或草覆蓋,是較為簡單的一種門樓。除了上述風格以外,在以安徽為代表的南方地區,常見一種結構較為簡單的門樓,也稱為門罩。即僅在大門外框上方,用青磚壘砌成裝飾,在頂部以磚瓦砌出仿木結構的出檐,並鑲嵌有簡單的磚雕(圖6)。既具有一種裝飾美,同時也具有擋住牆面上方流下的雨水,避免門上方牆體受潮的實用功能。按照建築風格的不同,門罩也分為門楣式門罩、懸柱式門罩等不同類型。門罩的裝飾較為簡單者,僅在頂端以磚瓦壘砌出簡單出檐以避風雨。裝飾比較華麗的門罩,常常要在門框兩邊上方,各垂下雕飾精美的垂蓮柱,兩柱間設有額枋、元寶、方框等,雕刻有精美的磚雕圖案。 中國人極重視“門”文化,所以不論採用何種形式的門樓,宅主總是對門樓進行極力的裝飾,磚雕是門樓裝飾的常用手法。裝飾考究的門樓,磚雕多集中在通景、方框、元寶、垂花、掛落及檐下斗拱等建築構件上。雕刻題材以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如花草鳥獸、福祿壽喜、歲寒三友、鶴鹿同春、麒麟臥松、博古花瓶、鴛鴦荷花等。這些雕刻寄託著房宅主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