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自1928年6月產生至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開,前後16年零10個月。其間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後,任職時間最長的一屆中央委員會。

選舉產生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主席

向忠發(1928年7月中共六屆一中全會當選)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六屆一中全會選出):

向忠發 蘇兆征 項 英 周恩來 蔡和森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候補委員

(六屆一中全會選出):

李立三 楊 殷 徐錫根

中央政治局委員

(六屆一中全會選出):

蘇兆征 項 英 周恩來 向忠發 瞿秋白 蔡和森 張國燾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六屆一中全會選出):

關向應 李立三 羅登賢 彭 湃 楊 殷 盧福坦 徐錫根

中央委員會委員

23名(中共六大選出):

楊福濤 顧順章 向忠發 彭 湃 徐錫根 盧福坦 李滌生 張金保 蘇兆征 關向應

羅登賢 毛澤東 楊 殷 周恩來 李 源 蔡和森 項 英 任弼時 余茂懷 瞿秋白

李立三 張國燾 王藻文

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3名(中共六大選出):

徐蘭芝 王風飛 王 灼 劉堅予 唐宏經 史文彬 李子芬 周秀珠 甘卓棠 鄧中夏

夏文法 羅章龍 王仲一

相關時間

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共有142人,其中正式代表84人,代表著全國4萬多名黨員。

變化情況

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增補徐蘭芝、王風飛、王灼、唐宏經為中央委員。

六屆二中全會:1929年6月25日~30日在上海召開。全會批准了中央政治局開除王藻文中央委員和開除王仲一候補中央委員的決定。補選惲代英等為中央委員。

六屆三中全會(擴大):1930年9月24日~28日在上海召開。全會增補溫裕成、李維漢、鄧發、陳郁、徐炳根、賀昌、陸文治等7人為中央委員,增補朱德、陳雲、陳潭秋、林育英(張浩)、袁炳輝、王克全、黃平、惲代英等8人為中央候補委員。全會改選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為向忠發、周恩來、瞿秋白,政治局委員為向忠發、周恩來、瞿秋白、項 英、張國燾、關向應、李立三,政治局候補委員為李維漢、徐錫根、盧福坦、羅登賢、溫裕成、毛澤東、顧順章。1930年10月3日政治局二次會議在上海召開,決定瞿秋白不再擔任政治局常委,增補徐錫根為政治局常委。

六屆四中全會(擴大):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開。全會撤銷了李維漢、賀昌2人的中央委員職務;增選王 明、博古(秦邦憲)、劉少奇、陳 雲、王克全、韓連會、沈先定、徐畏三、黃蘇(甦)等9人為中央委員,增補沈澤民、夏 曦、曾炳春、王藎仁等4人為中央候補委員。決定設立中共中央總書記,由向忠發擔任。改選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為向忠發、周恩來、張國燾、王明(2月補入),政治局委員為向忠發、周恩來、張國燾、王 明、項英、盧福坦、徐錫根、任弼時、陳郁、蔡和森(2月恢復),政治局候補委員為關向應、羅登賢、毛澤東、溫裕成、顧順章、劉少奇、王克全。不久,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先後把反對六屆四中全會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克全,中央委員王風飛、徐蘭芝、張金保、唐宏經、韓連會,中央候補委員史文彬,開除中央。並把中央候補委員羅章龍開除出黨。1931年6月,王克全因分裂、顧順章因叛變、溫裕成因貪污、向忠發因叛變,四人被開除中央委員會,共產國際的中國事務負責人米夫指定中共中央由王明代理總書記,政治局常委為盧福坦、王明、周恩來、劉少奇、張聞天。1931年9月,王明隨米夫赴蘇聯前,組成臨時中央政治局,成員為博古(秦邦憲)、張聞天、盧福坦、李竹聲、康生、陳雲(博古(秦邦憲)、張聞天、盧福坦為常委),增補張聞天、康生為中央委員,李竹聲為中央候補委員。

六屆五中全會:1934年1月15日~18日在江西瑞金召開。全會決定設立中共中央書記處(又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書記處書記為博古(秦邦憲)、張聞天、周恩來、項英,博古(秦邦憲)為總書記,秘書長為鄧穎超,組織部長為李維漢,宣傳部長為張聞天,軍委主席為朱德。政治局委員為博古(秦邦憲)、張聞天、周恩來、王稼祥、項英、王明、陳雲、康生、任弼時、張國燾、朱 德、毛澤東、顧作霖,政治局候補委員為劉少奇、朱德、關向應、鄧發、凱豐(何克全)。全會補選王稼祥、凱豐(何克全)、朱 德、顧作霖、方誌敏為中央委員,增選彭德懷、楊尚昆、李富春、李維漢、孔原為中央候補委員。1935年1月15日~17日遵義會議補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增補李維漢為中央委員。會後,2月5日,由張聞天替換博古(秦邦憲)總負責中央工作。1936年10月政治局會議決定:中共中央總書記為張聞天,書記處書記為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博 古(秦邦憲),政治局委員為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秦邦憲)、朱德、任弼時、張國燾、劉少奇、王稼祥、凱豐(何克全)、鄧發,增補彭德懷為中央委員。1937年12月9日~14日政治局會議增補王明、康生、陳云為書記處書記。中央決定集體領導。

1935年8月沙窩中央政治局會議:增補徐向前、陳昌浩、周純全為中央委員,何畏、李先念、傅鍾為中央候補委員。但在此後至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6人均未以中央委員、候補委員資格出席過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和中央其他會議,也未以中央委員、候補委員資格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史學界對其六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身份存疑。本網編者認為,界定這個問題並不難。6人是否具有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身份,並不在於他們自己是否以此身份參加過中央委員會的會議,而在於沙窩中央政治局會議是否合法。如果合法,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當然合法有效。至於以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代表性為依據來否定6人中央委員、候補委員的身份,不具說服力。其一,代表性問題是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特殊情況,起碼不能因特殊情況就不召開政治局會議,問題在於這次政治局會議是否得到其後中共中央的承認。其二,增補中央委員、候補委員雖然有張國燾個人因素,但畢竟它是中央政治局的決定之一。如果這個決定無效或者不合法,那么其他政治局決定也是同樣的。歷史唯物主義地看待這個問題,應當說,這個決定是有問題的。但有問題甚至有錯誤,只存在事後糾正的問題,不存在合法性和有效性。事實上,沙窩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有些已經生效,因此,合法性問題是不存在的。中央後來沒有給予6人六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身份,不是否定其身份的合法性,而是事實上糾正這個決定的錯誤。只不過在組織程式上有瑕疵罷了。

六屆六中全會(擴大):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在延安橋兒溝召開。全會推選毛澤東、張聞天、王明、康生、陳云為書記處書記,補選林伯渠、董必武、吳玉章、林育英(張浩)為中央委員。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主席兼中央黨校校長,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六屆七中全會:1944年5月21日~1945年4月20日在延安楊家嶺召開。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周恩來5人組成大會主席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和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主席。會議期間由主席團處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政治局及書記處暫時停止行使職權。恢復張金保第六屆中央委員身份。

負責人變動情況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主席向忠發:1928年7月中共六屆一中全會當選,任職至1931年6月被捕叛變;中共中央總負責人博古(秦邦憲):1931年9月,王明隨米夫赴蘇聯前,組成臨時中央政治局,指定其為中共中央總負責人,任職至1935年2月5日遵義會議後被張聞天替代;中共中央總負責人張聞天: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2月5日替換博古(秦邦憲)總負責中共中央工作,任職至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任職至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

機構變化情況

①1931年9月王明隨米夫赴蘇聯前,組成臨時中央政治局,習慣上稱“臨時中央”,任職至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召開前。成員為博古(秦邦憲)、張聞天、盧福坦、李竹聲、康生、陳雲。其中:博古(秦邦憲)、張聞天、盧福坦為常委,並指定負責人為博古(秦邦憲),秘書長為柯慶施,組織部長為康生,宣傳部長為張聞天。

②1934年1月15日~18日在江西瑞金召開的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決定設立中共中央書記處(又被混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書記處書記為:秦邦憲(1934年1月至1943年3月)、周恩來(1934年1月至1943年3月)、張聞天(1934年1月至1943年3月)、陳雲(1934年1月至1937年7月,1937年12月至1943年3月)、王明(1934年1月至1937年7月,1937年12月至1943年3月)、張國燾(1934年1月至1938年4月)、項英(1934年1月至1941年1月)、毛澤東(1935年1月至1943年3月,1943年3月至1945年6月為書記處主席)、康生(1935年1月至1937年7月,1937年12月至1943年3月)、劉少奇(1943年3月至1945年6月)、任弼時(1943年3月至1945年6月)。

③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改選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成立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組織機構延續至1931年11月),負責指揮中國工農紅軍作戰。此後,1931年11月,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組織機構延續至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其間:1934年2月該機構曾經換屆,1935年12月起改稱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既是中共中央的軍事領導機構,又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軍事領導機構,中國工農紅軍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曾於1935年11月成立中華蘇維埃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即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組織機構延續至1936年12月),直接受中共中央領導,行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職權。組成人員為:

1929年1月至1930年2月:主任:楊殷(至1929年8月)、周恩來(1929年8月起);委員:楊殷(至1929年8月)、周恩來、彭湃(至1929年8月)、顏昌頤(至1929年8月)、項英、關向應、曾中生、李碩勛(1929年8月起)、彭乾臣(1929年8月起)、李逾時(1929年8月起)。

1930年2月至1931年12月:書記:關向應(至1930年8月)、周恩來(1930年8月起)、李富春(代理書記,1931年6月起)、武胡景(化名吳福敬,後期曾短暫任職);常務委員:周恩來(至1931年1月)、關向應(至1930年8月)、曾中生(至1930年11月);委員:關向應、周恩來、曾中生、李立三、項英((1930年2月至1930年8月)、顧順章、中共共產主義青年團(1人,不詳)、萬興、萬英、李碩勛(一說為李卓然,1930年4月至1931年1月)、傅鍾(1930年7月至1931年9月)、葉劍英(1930年7月至1931年4月)、聶榮臻(1930年8月起)、陳郁(1931年1月至6月)、陳賡(1931年1月至9月)、溫裕成(1931年1月起)、王雲成(王雲程,1931年1月起)、逸之(1931年1月起)、李富春(1931年6月起)。

④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組成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任職一直延續到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產生之後的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成員為:

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周恩來、王稼祥(1938年11月起)、劉少奇(1943年3月起);委員: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任弼時(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葉劍英、張浩(一說委員中無張浩,而是張聞天或張國燾,1937年8月至1942年3月)、賀龍、劉伯承、徐向前、林彪、王稼祥(1938年11月起)、劉少奇(1943年3月起)。

委員大盤點

中共六大到七大召開前,先後產生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74人,分別是(重複不計):

①中共六大當選的中央委員23名:楊福濤、顧順章、向忠發、彭湃、徐錫根、盧福坦、李滌生、張金保、蘇兆征、關向應、羅登賢、毛澤東、楊殷、周恩來、李源、蔡和森、項英、任弼時、余茂懷、瞿秋白、李立三、張國燾、王藻文。

②中共六大當選的中央候補委員13名:徐蘭芝、王風飛、王 灼、劉堅予、唐宏經、史文彬、李子芬、周秀珠、甘卓棠、鄧中夏、夏文法、羅章龍、王仲一。

③中共六屆二中全會起補入的中央委員25名:惲代英(六屆二中全會補入),溫裕成、李維漢、鄧發、陳郁、徐炳根、賀昌、陸文治(六屆三中全會補入),王明、博古(秦邦憲)、劉少奇、陳雲、王克全、韓連會、沈先定、徐畏三、黃蘇(甦)(六屆四中全會補入),王稼祥、凱豐(何克全)、方誌敏、康生、顧作霖(六屆五中全會補入),林伯渠、董必武、吳玉章(六屆六中全會補入)。

④中共六屆二中全會起補入的中央候補委員13名:朱德、陳潭秋、林育英、袁炳輝、黃平(六屆三中全會補入),沈澤民、夏 曦、曾炳春、王藎仁(六屆四中全會補入),彭德懷、楊尚昆、李富春、孔原(六屆五中全會補入)。

這74名委員中,犧牲18人,殉職1人,病逝5人,撤職2人,脫黨3人,被開除黨籍3人,肅反擴大化被錯殺1人,自首1人,叛變15人,失蹤1人,中共七大召開時,六屆中央委員尚有24人。具體情況如下:

一、犧牲的六屆中央委員(18人)

楊福濤(1928年3月當選前犧牲)、李源(1928年秋犧牲)、甘卓棠(1929年2月犧牲)、夏文法(1929年3月犧牲)、彭湃(1929年8月犧牲)、楊殷(1929年8月犧牲)、劉堅予(1930年5月犧牲)、惲代英(1931年4月犧牲)、蔡和森(1931年8月犧牲)、王仲一(1931年10月犧牲)、羅登賢(1933年8月犧牲)、鄧中夏(1933年9月犧牲)、瞿秋白(1935年6月犧牲)、方誌敏(1935年8月犧牲)、黃蘇(甦)(1935年11月犧牲)、李子芬(1935年12月犧牲)、項英(1941年3月犧牲)、陳潭秋(1943年9月犧牲)

二、殉職的六屆中央委員(1人)

夏曦(1936年2月殉職)

三、病逝的六屆中央委員(5人)

蘇兆征(1929年2月病逝)、沈澤民(1933年11月病逝)、顧作霖(1934年5月病逝)、林育英(1942年3月病逝)、關向應(1946年7月病逝)

四、被撤職的六屆中央委員(2人)

賀昌(1931年1月六屆四中全會被撤職,1935年3月犧牲)、溫裕成(1931年6月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

五、脫黨的六屆中央委員(3人)

王 灼(1931年9月後脫黨,1932年底被反動當局殺害)、陸文治(1931年11月後脫黨)、王藎仁(1934年脫黨)

六、被開除黨籍的六屆中央委員(3人)

羅章龍(1931年7月被開除)、唐宏經(1931年7月被開除)、史文彬(1931年7月被開除)

七、肅反擴大化被錯殺的六屆中央委員(1人)

曾炳春(1932年5月被錯殺)

八、自首的六屆中央委員(1人)

黃平(1933年1月自首變節)

九、叛變的六屆中央委員(15人)

李滌生(1928年5、6月間叛變)、王藻文(1929年初叛變)、顧順章(1931年4月叛變)、徐蘭芝(1931年4月後叛變)、向忠發(1931年6月叛變)、王克全(1931年6月被開除黨籍後叛變)、徐畏三(1931年9月被捕後叛變)、韓連會(1931年11月被捕後叛變)、徐錫根(1932年9月叛變)、余茂懷(1932年9月叛變)、袁炳輝(1932年10月後叛變)、徐炳根(1932年叛變)、盧福坦(1933年3月叛變)、沈先定(1933年3月叛變)、張國燾(1938年4月投敵)

十、失蹤的六屆中央委員(1人)

王風飛(1931年失蹤)

十一、至中共七大前尚存的六屆中央委員(24人)

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李立三、李維漢、王明、博古(秦邦憲)、劉少奇、張金保、周秀珠、鄧發、陳郁、朱德、陳雲、康生、王稼祥、凱豐(何克全)、彭德懷、楊尚昆、李富春、孔原、林伯渠、董必武、吳玉章(未計沙窩政治局會議補選的6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