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圖書]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圖書]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於2016年6月出版發行的圖書。本書反映了1921—2012年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全書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三冊,共60餘萬字。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本書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會具體領導下,歷時六年編寫完成。在編撰過程中,注意吸收《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二卷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的精華,並積極吸收黨史研究最新成果。

在本書編撰過程中,恰逢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了記述內容的完整性,將時間下限向後順延,反映了1921—2012年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全書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三冊,共60餘萬字。本書隨文插圖400餘幅,圖文並茂、準確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90餘年的奮鬥歷程、光輝業績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2010年7月,習近平同志提出編寫《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的任務,並在編寫工作啟動後親自審定編寫工作方案,作出長篇重要批示,給予重要指導。本書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會具體領導下,歷時六年編寫完成。在編撰過程中,注意吸收《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二卷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的精華,並積極吸收黨史研究最新成果。

出版背景

這部權威通史類黨史基本著作的出版,是黨史學界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也為廣大黨員、幹部、民眾和青少年學習黨史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科書。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經黨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26日正式出版發行,向黨的生日獻上一份禮物。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記述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至2012年十八大召開90多年的歷史,準確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歷程、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編寫歷時近6年,是迄今為止國內公開出版的權威讀物中,全面系統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時間跨度最長、內容最為系統完整的一部黨史基本著作。

該書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三冊,共60餘萬字,由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國各地新華書店發行。

章節目錄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目錄

第一章中國共產黨的創建1

一、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革命任務3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和中華民族的

兩大歷史任務3

辛亥革命的意義和局限6

二、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0

北洋軍閥的統治和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10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12

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7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20

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26

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及其活動26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35

四、制定民主革命綱領,開展工農運動42

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42

工人運動的高潮和農民運動的初步開展46

第二章在大革命的洪流中53

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55

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國共合作的建立55

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和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60

二、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到來64

五卅運動和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64

國民黨新老右派的限共、反共活動和

共產黨的退讓68

三、北伐戰爭和工農運動72

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73

湘鄂贛工農民眾運動的高漲77

黨的建設的推進和組織的發展80

四、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失敗82

國內外反動勢力以蔣介石為中心的集合83

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84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及其後的形勢86

危急形勢下召開的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90

大革命的失敗及其教訓92

第三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97

一、以武裝鬥爭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99

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和革命的低潮99

八七會議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103

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09

二、毛澤東與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闢112

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向贛南閩西進軍112

古田會議與黨和紅軍建設綱領的制定117

關於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120

三、革命走向復興時的“左”傾錯誤的糾正和紅軍反“圍剿”鬥爭的勝利123

革命的復興和“左”傾冒險錯誤的出現及糾正123

紅軍的反“圍剿”鬥爭129

根據地的土地革命和各方面建設136

四、九一八事變後的局勢和“左”傾錯誤的嚴重危害141

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141

“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144

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和左翼文化運動148

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151

五、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的勝利156

遵義會議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156

紅軍北上,一、二、四方面軍會師159

南方紅軍游擊戰爭和東北抗日聯軍的鬥爭165

六、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169

華北事變和一二九運動169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制定171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173

總結歷史經驗,迎接抗日高潮的到來177

第四章全民族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181

一、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和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的

制定183

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183

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188

二、開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193

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193

敵後戰場的開闢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196

三、

克服右傾錯誤,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201

四、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205

戰略相持階段到來後的局勢和黨的方針205

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和百團大戰207

淪陷區人民的抗日鬥爭214

打退和制止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217

五、克服嚴重困難,鞏固抗日民主根據地221

敵後軍民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鬥爭222

克服經濟困難,開展大生產運動228

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230

六、國民黨統治區的抗日民主運動235

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236

愛國民主運動的高漲238

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241

七、加強黨的建設,開展整風運動244

提出加強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244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統闡明

新民主主義理論246

整風運動和《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247

八、黨的七大和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253

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53

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257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258

第五章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265

一、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267

戰後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和黨的方針267

重慶談判270

政治協商會議273

二、以積極防禦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278

全面內戰爆發279

打敗蔣介石進攻的政治方針和軍事原則281

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283

三、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二條戰線287

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經濟危機287

學生運動的高漲289

人民運動的廣泛發展291

四、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292

挺進中原和戰略進攻的全面展開293

土地制度改革運動的發展和整黨運動297

五、奪取全國勝利綱領的制定和實施301

闡明奪取全國勝利的政治、經濟綱領和軍事原則301

增強全黨的政策和策略觀念303

六、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擴大308

愛國民主運動的新發展308

民主黨派的歷史性抉擇309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局面的形成314

七、偉大的戰略決戰——遼瀋、淮海、平津戰役316

抓住戰略決戰的有利時機316

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318

八、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330

將革命進行到底330

為新中國繪製藍圖33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共同綱領》的制定341

全文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全文閱讀——結束語:堅定不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歷史使命,繼承以往幾代先進中國人的光榮和夢想,為實現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懈奮鬥和艱辛探索,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9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社會發生的變革,中國人民命運發生的變化,其廣度和深度,其政治影響和社會意義,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過去的90多年,是黨領導和依靠人民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90多年,是黨領導和依靠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實現社會巨變並取得輝煌成就的90多年。

黨的十八大對黨的90多年歷史作了精闢總結,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九十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歷史和現實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其形成是合理的,成就是輝煌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更大勝利是必然的。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探索的必然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也體現著人類對社會主義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回顧世界社會主義和中國社會發展的曲折歷史,就能更加清楚地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發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主義作為承載人類美好理想的社會思潮已存在近500年的時間。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成分,創立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20世紀初,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實際相結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從此,社會主義的時代洪流洶湧澎湃,改變了20世紀以來的世界格局。

向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近代中國屢遭西方列強的侵略和蹂躪,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救亡圖存,不同階級階層、不同政治力量提出並實踐過各式各樣的救國方略。但無論是舊式的農民起義還是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無論是資產階級的改良還是革命,都不能擔負起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歷史使命。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處在苦悶和彷徨中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全新方向。“走俄國人的路”,向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成為近代中國社會演變的必然結論和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

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它的誕生,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精神力量,中國革命有了正確前進方向,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發展前景。

90多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第二件大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黨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使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始了全面社會主義建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第三件大事,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緊緊依靠人民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同時借鑑國際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經過艱辛探索,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我們黨九十多年長期奮鬥基礎上的。”由三件大事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而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目標;從在新中國執政之日起,就以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並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己任;從開啟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之日起,就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貫穿黨的全部歷史的一條紅線。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在國內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確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決糾正“四風”,堅定不移反對腐敗,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回顧歷史可以看出,90多年來,黨對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懈追求是一以貫之的,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奮鬥探索的歷程是充滿艱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歷史而不能割斷歷史,堅持做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清楚地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偉大覺醒而開創的,但也是在中國革命已經取得勝利、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不僅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的不懈奮鬥中走出來的,是在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繼著社會主義特別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養料,承繼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奮鬥犧牲的夙願和夢想,承繼著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實踐探索所創造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和正反兩方面經驗,既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民眾基礎,也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物質基礎、制度基礎。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表明,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正是在這種選擇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也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形成發展,是合理的、必然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