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人物造像寫形法則研究

今天,我們的傳統文化面對的卻是世界範圍的文化大融合,其生命的價值在否定之否定的時刻獲得新的生命。 確立中國文化精神的時代性特徵,研究傳統的意義才具有歷史的價值。 《中國傳統人物造像寫形法則研究》由畫家的實踐經驗出發,體驗傳統造像寫形法則引領下具體生命的心、性感受的方式。

內容介紹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不僅以其悠久、豐富著稱於世,而且因其獨特的
藝術表現語言為世人矚目。相對於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雅”文化是“俗
”文化;相對於士大夫“官方文化”是民間“非官方”文化;相對於古印
度的西方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就在於中國獨特的
生活方式和審美習慣。今天,我們的傳統文化面對的卻是世界範圍的文化
大融合,其生命的價值在否定之否定的時刻獲得新的生命。
對中國傳統人物造像寫形法則的追本溯源,立足於傳統文化的梳理,
由心理的換位思考演變為特有的回應方式,這種回應方式是針對中國文化
進入世界文化交流特殊時代產生的“中國”概念所採取的一種開放性與保
護性措施,只有開放進程的深入才有保護意識的加強,反之,只有保護的
全方位的提升才有開放所具有的靈魂與胸懷。確立中國文化精神的時代性
特徵,研究傳統的意義才具有歷史的價值。
《中國傳統人物造像寫形法則研究》由畫家的實踐經驗出發,體驗傳
統造像寫形法則引領下具體生命的心、性感受的方式。文化資源性思想體
系的論述,分為四個小節,原始文化、儒家思想、道家學說和佛教文化。
上篇以文人士大夫制定的法則為主線,下篇以世俗化的情感為紐帶,但是
並不意味著上篇的朝代沒有世俗化的藝術作品,也不意味著下篇的歷史時
期沒有文人士大夫所謂的“雅”文化。“雅”與“俗”是相互交融,互為
你我的統一體。上、下兩篇的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時期選擇重點突出的問
題加以闡述,關鍵是法則確定的意義,並不著力於史學的全面解說,我認
為所有現代人對傳統再全面的解釋都不可能還原歷史的真實,如果從現存
的歷史文化遺存中,在不相互連線的空間注入我們的想像,其法則的真正
意義才會獲得新的活力。
《中國傳統人物造像寫形法則研究》由王贊所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