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在職研

第二,保證與統招研究生相同的師資配備中國傳媒大學匯集了全國最頂級的優秀教師,在職研究生和統招碩士學生配備同樣的師資力量。 在傳媒大學學習在職研究生課程,領略學科帶頭人和名師大家的風采,及時分享最前沿的學術動態和知識資訊。 中國傳媒大學基礎學科和套用學科是並重的,有長線專業和短線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其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學校位於中國北京城東古運河畔,校園占地面積46.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7.71萬平方米。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930人,其中專任教師1140人。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2006年,有1人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入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3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5人入選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人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7人次榮獲北京高校教學名師獎,30人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脫穎而出,教師隊伍的整體學術實力得到增強。
同時,學校還聘請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中國傳媒大學堅持“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學科建設思路,充分發揮傳媒領域學科特色和綜合優勢,形成了以新聞傳播、廣播影視藝術、信息科學與技術為龍頭,文學、工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相互交叉滲透的學科體系。
學校設有16個學院、4個研究院,擁有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4個博士點,48個碩士點,4個專業碩士類別,79個本科專業。

優勢

第一,全國頂尖的傳媒類專業學府
學校以大傳播的理念、全媒體的視野,致力於廣播、電視、電影、報刊、出版、網路及新媒體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和“以特色帶綜合, 以綜合強特色”的學科專業建設理念,形成了文、工、管、經、法、理、教多學科協調發展,傳媒特色鮮明,綜合優勢突出的信息傳播學科專業體系,擁有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傳媒大學致力於高層次套用型、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建校50多年來,學校培養了大批廣播電視領域高層次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的知名學府”。
第二,保證與統招研究生相同的師資配備
中國傳媒大學匯集了全國最頂級的優秀教師,在職研究生和統招碩士學生配備同樣的師資力量。在傳媒大學學習在職研究生課程,領略學科帶頭人和名師大家的風采,及時分享最前沿的學術動態和知識資訊。
第三,正規系統的碩士研究生教育
傳媒大學在職研究生教育是正規系統的在職研究生非學歷教育。學員通過在職研究生考試所獲得的碩士學位證書與統招的碩士研究生獲得的碩士學位證書是一模一樣的,同樣是具有國民教育序列。不論是想要繼續考博、出國深造、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以及單位中評職稱等均是可以。
第四,多次申碩的考試機會
學士學位滿三年之後,學員就可以報名參加五月的同等學力考試,考試內容為外語考試和學科綜合考試,考試要求是學員能在四年內累計通過。這就大大提高了學員通過同等學力考試的幾率。
第五,匯聚精英的校友網路
中國傳媒大學在職研究生教育迄今已招收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員,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國企、民企、外企及政府重要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研究生同學圈子本身就形成一張層次很高的人際資源網路。並且在通常情況下,導師多年積累的社會網路可以為你所用,不僅在學術交流方面。
第六,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層次高
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的求職競爭力非常強。中國傳媒大學基礎學科和套用學科是並重的,有長線專業和短線專業。畢業生有很多都留在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就業率達到85%。畢業生的就業行業主要都集中在國有大中型企業,還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三資企業,金融機構的人數比例逐漸增加。

明星專業及特色培養

中國傳媒大學的傳媒經濟學課程自創辦以來,一直洞察並緊貼時代趨勢,在課程中講授最新的傳媒資訊、經濟金融、文化創意、市場行銷傳播的相關專業知識,分享最鮮活、最具借鑑意義的實戰案例。2013年,更增設了商業實戰互動課程,繼續引領經濟高速發展時代下的傳媒產業發展,培養具前瞻視野、實戰能力、管理能力和專業出眾的新一代複合型人才,未來將成為在文化、經濟、傳媒、管理等領域的走在時代前沿的商業精英。
相比其它專業,傳媒經濟學專業有著三大差異化優勢:明星專業 師資一流
中國傳媒大學2013年打造精品課程“傳媒經濟學”專業,該專業匯集傳媒大學、北大、清華等師資團隊,講授傳媒經濟學專業課程,同時特邀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業界領袖與專家學者講授最前沿的政策法規以及經典案例。
專職班主任 全程引領
本課程採用專職班主任教學管理模式,從學生諮詢報名、教學管理、班級活動、考試答辯、碩士學位申請過程中為學員提供全面指導。該班選派的班主任老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將為學員搭建起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拓展人脈的學習平台,幫助學員們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並廣結良師益友。
課程全面 注重實戰
傳媒經濟學專業在新聞和傳播學相同的14個學科(37學分)基礎之上,增開了多門實戰案例課程。來自於傳媒界、工商界和學術界的領袖人物,將與傳媒經濟學專業的學員們共同分享他們親歷的最鮮活、最具借鑑意義的實戰案例。

學習期限及培養方案

學習期限為1.5年,包括課程學習階段和論文準備階段,採用每月1次周六、周日集中學習,月上課總計4天的方式。(以明星專業“傳媒經濟學”專業為例)

第一類:基礎必修課板塊
新媒體創意策劃
文化產業管理
國際文化產業專題研究
文化傳播學
文化投融資理論與實務

第二類:專業必修課板塊
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與政策
區域文化產業研究
文化產業園區研究
文化娛樂產業

第三類:選修課板塊
廣告創意理論與實務
影視產業研究
文化市場行銷
編輯出版管理
文化產業導論

第四類:套用學習講座板塊
企業危機公關應急管理體系的構建
文化企業經營與管理實務
音樂產業研究
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
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傳播

第五類:文化產業案例分析板塊
中外文化創意經典案例及項目招商運營分析
組織學員進行文化交流考察活動

報名方式

2013年中國傳媒大學大學新聞學院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
報名地址:定福莊東街1號中國傳媒大學綜合實驗樓1304室

備考在職研英語

不要“搶”答

在考場沒有給“開始作答”的提示時,我們的考生不要進行答題,我們應該全觀一下整套考卷,之後了解一下大概題型是什麼,整套考卷中自己有把握的地方和沒把握的地方在哪。我一會答題時應該側重於哪些方面等等一系列信息,這樣在考場給答題信號之後就按照剛剛心中的順序開始答題,有順序有計畫的實行,就會取得最終的理想效果。

不要“長”答

在考試過程中,不要過度的在一道題上浪費時間,應該儘量的把握好自己時間掌控。給其他的題留有更多的時間。若是這道題我們拿不準,我們應該懂得取捨。這個取捨並非是要你放棄,而是讓你在整套考卷答完後,再過來思考這道題的答案,要做到能得分的不能丟分才可以。

調動語感

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語感,然而卻又不相信自己,很多時候明明已經在心裡有了一個正確答案,卻還是猶猶豫豫不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其實這樣是錯誤的。既然我們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合適的答案選擇,為什麼還要由於,從而增加了錯誤的幾率呢?所以說在考試過程中調動語感,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要猶猶豫豫,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增加的錯題的幾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