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倫理思想史

中國倫理思想史

中國倫理思想史, 沈善洪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倫理學說史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初列入浙江省社會科學研究所的重點課題,該書出版後,在學術界引起了積極反響。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曾收到數十封海內外學者的來信,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張岱年先生在信中稱該書為“傳世之作”。國內一些著名學者在重要報刊上發表書評,華師範大學馮契教授在《人民日報》(1989年6月2日)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余敦康研究員在《哲學研究》(1986年第3期)上、復旦大學潘富恩教授在《書林》(1986年第3期)雜誌上,分別發表了書評。他們肯定該書是建國後第一部有系統的且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中國倫理學說史著作。國內先後有十餘家報刊對《中國倫理學說史》發表了書評或書訊。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中國倫理思想的發端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概況和倫理思想

第三章 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倫理學說

第四章 墨家“兼相愛、交相利”的倫理思想

第五章 思孟學派的道德思想

第六章 老莊的人性論和道德觀

第七章 管仲學派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規範

第八章 荀子的人性論和禮義觀

第九章 韓非的非道德主義倫理思想

第十章 《呂氏春秋》倫理思想的特色

第十一章 秦漢時期的社會狀況和倫理綱常

第十二章 陸賈、賈誼對儒家倫理道德的復興

第十三章 《禮記》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規範

第十四章 《孝經》的家族倫理觀念

第十五章 《淮南子》的人生觀和道德觀

第十六章 董仲舒的倫理學說

第十七章 揚雄的人性論和道德觀

第十八章 《白虎通》的神學倫理觀念

第十九章 王充的人性論與禍福觀

第二十章 王符的道德觀念

第二十一章 《太平經》中反映農民勞動者的道德觀念

第二十二章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社會狀況和倫理思想

第二十三章 劉劭的《人物誌》和才性之辨

第二十四章 何晏、王弼的“名教”出於“自然”論

第二十五章 阮籍、嵇康反“名教”的倫理思想

第二十六章 向秀、郭象的“名教”即“自然”論

第二十七章 《列子》縱慾主義的倫理觀

第二十八章 葛洪《抱朴子》中的倫理觀

第二十九章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

第三十章 隋唐佛學中的倫理思想

第三十一章 韓愈、李翱的道統說和性情論

第三十二章 宋元明時期的社會狀況和倫理思想

第三十三章 周敦頤的道德哲學

第三十四章 張載的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論

第三十五章 程顥、程頤的倫理學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