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敦煌

中世紀的敦煌

《中世紀的敦煌》,作者是 譚蟬雪 ,由 上海人民 出版社於 2007 年出版。描述的是全面涵括了敦煌石窟的建築、壁畫、彩塑以及出土文書的內容,體系浩大、內涵豐富;以佛教、藝術、社會三大類多專題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向讀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奧秘;向讀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藝術,向人們講述著敦煌昔日的繁華和一個個悠遠的故事……,本冊講述的是中世紀的敦煌故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7月1日)

叢書名: 解讀敦煌系列
平裝: 179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208070912

內容簡介

《中世紀的敦煌》內容簡介:《解讀敦煌》系列叢書,由敦煌研究院學者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創造的傑出藝術成就和東方古代文化的輝煌,是一套內容詳備、體例新穎、面向廣大讀者的通俗讀物。全面涵括了敦煌石窟的建築、壁畫、彩塑以及出土文書的內容,體系浩大、內涵豐富;以佛教、藝術、社會三大類多專題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向讀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奧秘;向讀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藝術,向人們講述著敦煌昔日的繁華和一個個悠遠的故事……,本冊講述的是中世紀的敦煌故事。

編輯推薦

《中世紀的敦煌》:廣闊的邊塞圖卷,濃郁的民俗風情,多元的文化匯集,中古的社會寫真。
為什麼稱敦煌是中世紀民俗博物館?
為什麼敦煌佛教壁畫飽含世俗之情?
為什麼西陲邊城敦煌成為繁華重鎮?
為什麼遊牧之地變成西域糧倉?
為什麼回鶻公主遠嫁敦煌?
為什麼老人坐在墳墓中等待死亡?

作者簡介

譚蟬雪,女,廣東開平人,1934年出生。1960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1986年到敦煌研究院工作,1993年任副研究員。著作有《敦煌石窟全集民俗畫卷》、《敦煌石窟全集服飾畫卷》,論著有《敦煌歲時掇瑣》、《三教融合的敦煌喪俗》、《曹元德、曹元深卒年考》及《敦煌婚姻文化》等。

目錄

前言 佛教殿堂世俗情
第一章 西域邊陲重鎮——敦煌
第二章 從遊牧狩獵到農牧並重
第三章 絲綢之路上的繁華重鎮
第四章 敦煌達官貴族的生活
第五章 敦煌的平民生活
第六章 男到女家的婚嫁習俗
第七章 奇特的喪葬習俗
第八章 敦煌——佛教傳播的中心
第九章 世界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地
附錄 敦煌大事記

序言

中世紀的輝煌盛世離開我們已有上千年了,如何去追尋那么遙遠的往事呢?被稱為中世紀大百科的敦煌石窟,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印記。 一百年前在震驚中外的莫高窟藏經洞大發現中,被封存的4世紀至11世紀文獻、絹畫、紙畫、法器等5萬多件珍品豁然面世,種類多達5 000餘種,其中90%是宗教文書,10%是官私文書、社會經濟文書、星象圖、文學作品、啟蒙讀物等。文書除漢語寫本外,還有古藏文、于闐文、梵文、回鶻文、栗特文、突厥文、龜茲文、西夏文等寫本,從空間上囊括了中原、西域、中亞、南亞,乃至歐洲、非洲的文化。這批珍貴遺產所蘊含的信息是百科全書式的,這一大發現引發了無數中外專家學者對藏經洞大發現以及敦煌歷代壁畫、雕塑、建築的研究,形成了百科全書式的敦煌學,由此全面揭示出中世紀內容浩繁的社會生活畫卷。
在提倡超凡脫俗、出離塵世的佛教石窟中,為什麼會出現豐富多彩的、飽含著濃郁世俗之情的故事畫呢?
佛教石窟作為佛事活動的場所,重要的義務是“普渡眾生”,僧侶要面向社會、面向眾生去宣傳和普及佛教的教義和宗旨,通過書寫經文、宣講壁畫中佛經的故事,以達到弘揚和發展佛教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