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文庫:為承認而鬥爭

《世紀文庫:為承認而鬥爭》,作者霍耐特,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於2005-5-1出版。描述的是 與那些僅僅關注一些現象的解釋青年黑格爾承認理論的著作不同,本書根據青年黑格爾的“為承認而鬥爭“模式來闡明一種具有規範內容的社會理論。這一模式基於這三個命題:實踐自我的形成依靠的是主體間的相互承認;在主體認同的形成過程中,存在著三種承認形式:愛、法律和團結;這三種承認形式遵循著以道德鬥爭各階段為中介的發展過程的邏輯。以米德的社會心理學為依託,本書實現了黑格爾理念的經驗轉型,形成一個社會批判理論的觀念,根據這一理論,要說明社會變遷過程,就必須採用相互承認關係內部所固有的規範要求。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與那些僅僅關注一些現象的解釋青年黑格爾承認理論的著作不同,本書根據青年黑格爾的“為承認而鬥爭“模式來闡明一種具有規範內容的社會理論。這一模式基於這三個命題:實踐自我的形成依靠的是主體間的相互承認;在主體認同的形成過程中,存在著三種承認形式:愛、法律和團結;這三種承認形式遵循著以道德鬥爭各階段為中介的發展過程的邏輯。以米德的社會心理學為依託,本書實現了黑格爾理念的經驗轉型,形成一個社會批判理論的觀念,根據這一理論,要說明社會變遷過程,就必須採用相互承認關係內部所固有的規範要求。

目錄

校譯者前言

導言

第一部分 歷史回顧: 黑格爾的原始觀念

第一章 自我持存的鬥爭:論現代社會哲學的基礎

第二章 犯罪與倫理:黑格爾的主體間性理論

第三章 為承認而鬥爭:關於黑格爾耶拿時期哲學中的社會理論

第二部分 體系再現:社會承認關係的結構

第四章 承認與社會化:米德對黑格爾觀念的自然主義轉化

第五章 主體間的承認模式:愛法律和團結

第六章 個人的同一性與蔑視:強暴、剝奪權利、侮辱

第三部分 社會哲學的展望:道德與社會的發展

第七章 社會哲學傳統的軌跡:馬克思、索雷爾和薩特

第八章蔑視與反抗:關於社會衝突的道德邏輯

第九章 個人一體化的主體間性條件:倫理的形式概念

附錄 1霍耐特年表

附錄 2 霍而特著作目錄

附錄 3 人名對照表

附錄 4 術語對照表

作者介紹

阿克塞爾·霍耐特(Axel Honneth),德國著名的社會理論家,1949年7月18日生於愛森,曾在波恩和波鴻學習哲學、社會學和日爾曼語言文學,1982年在柏林自由大學獲博士學位,論文題為《權力批判:福科與批判理論》(Kritik der Macht. Foucault und die Kritische Theorie),後經哈貝馬斯推薦,獲馬普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基金,曾長期擔任哈貝馬斯教授的助教。 1985年,完成教授資格論文:《承認的鬥爭》(Kampf um Anerkennung)。1996年5月1日開始接替哈貝馬斯擔任法蘭克福大學哲學系社會哲學教授,社會研究所諮詢委員。2000年初,被任命為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還著有《權力的批判》以及《支離破碎的社會》社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