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山東大學出版社; 第4版 (2008年7月1日)
平裝: 37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0720173, 756072017X
條形碼: 9787560720173
尺寸: 22.4 x 16.8 x 2 cm
重量: 440 g

內容簡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初版於1999年6月,並於當年秋季投入教學使用。與以往的通史教材相比,這套教材重在體現研究性學習與能力培養的主旨,試圖做到給教師留下發揮的空間,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擺脫那種面面俱到、陳陳相因的固有模式。基於此,教材中的各卷均採用上、下編結構:上編立足於斷代,以重大歷史事件和重點制度、文化為主線,勾勒不同時代的歷史進程;下編則選取貫穿不同時代的若干重大歷史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與討論。為便於同學進一步的學習,每章之後均有“導讀”、“思考與討論”。

目錄

導論
上編
第一章 世界簸體化歷史的啟動
一、歐洲資本主義生產的確立和地理大發現
二、早期殖民征服及其性質
三、文藝復興的完成和人文主義時代的到來
四、宗教改革對中世紀封建結構的衝擊
五、歐洲的專制王權模式
六、尼德蘭革命
七、走向整體化的歐洲:威斯特發里亞體系的形成
八、在封閉中沉睡的亞洲
第二章 資產階級革命風暴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
一、歐洲資產階級的勝利:17世紀英國革命
二、新一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
三、北美獨立戰爭和美國的獨立
四、法國革命風暴
五、歐美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
六、資本主義的橫向擴張
七、轉變時期的歐洲和世界
第三章 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
一、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背景
二、工業革命是一場空前規模的技術革命
三、工業革命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四、英國早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五、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六、工業革命的擴展與世界整體化的新高潮
第四章 世界兩大政治體系的裂變
一、拿破崙帝國的興亡與歐洲政治格局的重建
二、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與美洲政治體系的形成
三、歐洲的三次革命衝擊和維也納體系的動搖
四、德意志統一和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五、美國內戰:兩個世界的聯結
六、改變日本命運的明治維新
七、亞洲的危機和非洲的“開發”
第五章 帝國主義時代的來臨
一、科技和工業革命的新浪潮
二、從自由競爭到壟斷: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三、西歐主要帝國主義國家
四、美國帝國主義的形成;美國走向世界
五、東歐(俄國)和東亞(日本)捲入世界帝國主義旋渦
六、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社會、思想的大變動
七、走向成熟的國際無產階級運動
八、全球性資本主義市場走向開放
第六章 19世紀最後30年世界格局的歷史性轉折
下編
第一章 世界近代史的發展主線和歷史分期
一、階級鬥爭史觀與世界近代史的歷史分期
二、社會經濟形態史觀與世界近代史的歷史分期
三、全球史觀與世界近代史的歷史分期
四、現代化的發展主線與世界近現代史的歷史分期
五、世界史體系問題
第二章 東西方現代化發展道路和歷史命運的比較
一、西方學術界現代化研究的發展歷程
二、我國學者對現代化問題的研究
三、東西方現代化道路分析
第三章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比較
一、保守和徹底:英、法革命性質比較
二、關於英、法、美革命的歷史意義的討論
第四章 資本主義擴張問題
一、資本主義擴張的歷史根源
二、資本主義擴張的三階段
三、資本主義擴張與世界一體化進程
第五章 美洲體系的歷史定位
一、有關美洲體系的爭論
二、美洲體系原則的產生
三、美洲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第六章 近代世界格局的演變
第七章 帝國主義問題研究
第八章 第一、二次工業革命比較
第九章 近代殖民主義問題研究
第十章 克思主義和近代國際共運研究
第十一章 歐洲近代思想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