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文庫·名師點評系列:柳林風聲

世界經典文庫·名師點評系列:柳林風聲

《柳林風聲》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肯尼思·格雷厄姆。

內容簡介

“世界經典文庫名師點評系列”由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兒童文學作家金波主編。所選圖書均為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里的推薦圖書。知名教師從每本書中精準提煉考點,精心點評,促進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生閱讀帶有評析的作品,久而久之,不但學會了賞析文章,還提高了思考能力,對問題的把握會越來越準確,從而閱讀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簡介

作者:(英)肯尼思·格雷厄姆(Grahame、 Kenneth) 編者:金波
肯尼思·格雷厄姆,1859年,肯尼斯?格雷厄姆出生於愛丁堡。他才剛滿五歲,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他被送到了貝克郡,在祖母的撫養下長大。在牛津的學校讀書時,他的學習和體育成績都相當出色。他原本計畫畢業後前往牛津大學繼續深造,然而這一計畫卻因家境的原因而未能實現。1879年,他成為了英格蘭銀行的一名文員。銀行里的工作單調無趣,為了排遣心情,格雷厄姆開始寫作,其作品很快就發表問世。1893年,他的第一本故事集《異教徒的檔案》出版,緊接著,他又出版了兩部選集《黃金年代》和《做夢的日子》。《柳林風聲》原本是他給兒子阿里斯代爾(小名“老鼠”)寫的睡前故事,後來,他又在寫給兒子的信件中對這一故事進行了加工和修改。1908年,《柳林風聲》出版,並最終成為風靡一時的暢銷故事書。肯尼斯?格雷厄姆於1932年去世。

[澳]羅伯特·英潘

羅伯特·英潘生於1936年,是一名享譽全球的藝術家及作者。他在墨爾本學習了插畫藝術;後創作、設計並繪製了多達一百多部小說及非小說類文學作品。1986年,他獲得了“國際安徒生插畫獎”,肯定了他為兒童文學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偉大成就。近年來,經他手繪製的經典兒童作品包括:《金銀島》、《80天環遊世界》、《皮諾曹》、《森林王子》和百年紀念版《彼德·潘和溫迪》。

媒體推薦

經典之作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長青的藝術生命力。閱讀經典是在和高尚的心靈對話,是在體驗一段熔鑄了人性美和道德美的人生。經典會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禮,會讓我們開懷大笑,也會讓我們潸然淚下。
“世界經典文庫名師點評系列”所選篇目均為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里的推薦書目。知名教師從每一本書中精準提煉考點,精心點評,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明確考點,從而確保閱讀不丟分。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兒童文學作家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金波

圖書目錄

第1章河岸

第2章大路

第3章野林

第4章獾先生

第5章重返家園

第6章蟾蜍先生

第7章黎明前的笛聲

第8章蟾蜍歷險記

第9章天涯旅人

第10章蟾蜍歷險續記

第11章蟾蜍淚如雨下

第12章榮歸故里

序言

經典之作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長青的藝術生命力。閱讀一部經典就是在和一顆高尚的心靈對話,就是在體驗一段熔鑄了人性美和道德美的人生。

我們通常都會覺得,經常讀書、喜歡讀書的孩子閱讀能力一定很強,但事實並非如此。有的孩子,你看他讀書讀得眉開眼笑,但是,當你讓他說說剛才讀的內容時,他卻張口結舌,說不出來,更遑論進一步的分析了。有的孩子,雖然能說出故事內容,但讓他進一步分析作品,回答難一點兒的問題,他就沒有辦法了。這樣的孩子,閱讀成績始終不理想。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常讀書、愛讀書的孩子閱讀成績始終不理想呢?說到底,是這些孩子沒有學會閱讀。閱讀不是識字,而是一種意義的建構。要建構意義,就必須思考。為促進孩子邊讀邊思考,從而提高閱讀能力,我們打造了這套“世界經典文庫名師點評系列”。
“世界經典文庫名師點評系列”薈萃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之作,延請北大附中的龐碩老師、北京市第五十中學的刁理白老師、徐州市民主路國小的王磊老師、徐州市樹人中學的謝芳老師、徐州市生態園國小的付戈老師、徐州市西苑中學的姚君穎老師等戰鬥在教育一線的老師進行點評。老師們的點評主要針對考試中最常遇到的問題,例如:修辭手法的使用,動詞、形容詞的使用,說明方法的使用,句子的深刻含義等。比如,《綠山牆的安妮》第三章,安妮得知自己第二天就會被送走,晚上在客房裡怎么也睡不著。這裡有一段對客房的環境描寫,點評老師特意指出:“‘冷清、淒涼’既是對客房的環境描寫,同時也反映了安妮淒楚悲涼的心理。幻想成了泡影,一路上看到的美景以後再也看不到了,想要的家沒有了,回到孤兒院還會被人笑話,安妮的心真的是無比淒涼。”再如《小海蒂》第一章,小海蒂的姨媽出5生丁要彼得去把小海蒂的衣服拿回來。文中這樣寫道:“看到錢,彼得心動了。他像離弦的箭一樣,噌的一聲跑了下去。”點評老師這樣點評:“這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彼得比作離弦的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彼得被金錢誘惑時的急切心理,小財迷的形象躍然紙上。”像這樣的點評,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容,又能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

為了避免學生被動地接受,促進學生主動思考,點評老師會提一些問題。比如《愛的教育》里“勇敢的洛佩諦”的故事。為了救一個一年級的孩子,洛佩諦不幸被馬車壓傷了。被救孩子的母親流著淚要幫洛佩諦拿書包,洛佩諦的母親看著她,微笑著點了點頭。點評老師問道:“為什麼被救孩子的母親流淚了而洛佩諦的母親卻微笑了?這似乎不合情理,你是怎么看的呢?”帶著問題閱讀,對內容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學生閱讀帶有評析的作品,,久而久之,不但學會了賞析文章,還提高了思考能力,對問題的把握會越來越準確,從而閱讀能力也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金波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兒童文學作家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14年2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