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圖書百科全書

世界圖書百科全書

《世界圖書百科全書》(World Book Encyclopedia)《世界百科全書》是美國人90年以前,即1917年開始編纂的綜合性百科全書。

簡介

第一版為8卷本,1925年以後逐漸修訂擴充,至1970年擴充到22卷,並附有1卷年鑑,此後一直保持了這種22+1的規模和形式。到1992年編纂出版了國際版。全世界有3800多位傑出的學者、教育家和專家參與了撰寫和審訂工作。《世界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共20卷,編譯出版歷時11年半,有600多位中國專家學者和高級編校人員參與了這一工作。

內容

百科全書名人傳記 百科全書名人傳記

《世界百科全書》5000多個傳記條目,對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跡、貢獻和影響作了生動描述針對中國小課程需要而編輯的美國百科全書,在芝加哥出版。初版與1917年,1925年以後,逐年修訂。全書22卷,著重地理和傳記,也涉及商業、心理學、政府、能源、生態學和犯罪學等廣泛的的學科領域。由物理、生物、社會科學和其他領域的權威撰寫。具有完備的參見系統,而主要學科條目之末又均附有相關條目名。總索引外另有約200項關於重要學科的閱讀和學習指南。插圖和地圖豐富多彩,印刷精美。1961年初版了罕見的布萊葉盲文版(145卷),1964年又出大字版(30卷)。每年還出版年鑑。1995年該書製成2張CD-ROM光碟。在DOS(作業系統)版本中的《世界圖書信息檢索》可查閱百科全書條文和圖表;在Windows和Macin-tosh版本中的《世界圖書插圖信息檢索》可查閱條文、圖表以及數千幅插圖和地圖。

五大特點

有些讀者可能會問,我國境內現已有為大眾所熟悉和使用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和《不列顛百科全書》,有必要再引進出版《世界百科全書》嗎?我的回答是完全有必要。因為《世界百科全書》有不同於那兩套百科全書的五大顯著特點。

特點一

其特點之一是採用了大條目和小條目混合編排的編寫方式。百科全書編寫方法上有兩種不同的主張:一種是“小條目主義”,《中國大百科全書》和《不列顛百科全書》都是按“小條目主義”編輯思想編寫的,書中所有條目都是小條目,因此,只能做工具書使用。而《世界百科全書》不僅有大量小條目,還有不少將某一類或某一方面的知識集中起來進行描述的大條目,這樣,便於讀者集中、連續地了解和學習這一類或這一方面的基礎知識。這種大條目就像是百科全書這部大書中的一部小書。如“中國”、“美國”、“繪畫”、“航空”、“鳥”等等都是大條目。由於《世界百科全書》採用小條目和大條目混合編寫的方式,所以,它既可以作為工具書使用,又可以作為可隨意查找的知識性讀物進行閱讀,是一部學習型的百科全書。

特點二

本書的第二大特點是文字生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本書在保證知識正確性的前提下,儘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某一種知識和概念的主要內涵和外延,而不追求描述的嚴格和精確,儘量避免枯燥無味的表述。其次,在不可避免要使用科技術語時,就在條目釋文中立即予以解釋。這裡,我舉一個例子。書中有“美國文學”這樣一個條目。開頭這樣寫道:“‘有誰會讀美國書呢?’1920年英國評論家錫德尼·史密斯問道。‘文學,美國人一無所有……他們的文學都是舶來品。’但是,近150年以來,美國文學發展到如此的高度,以至英國評論家朱利安·米切爾這樣問道:‘為什麼美國小說家比我們寫得出色得多?’”這樣的表述風格,可沒有一般百科全書留給我們的“刻板”印象和“嚴肅”氣息,但無疑,非常生動,引人入勝。

特點三

本書的第三大特點,是擁有大量的精美插圖,數量達到2萬多幅,約占全書篇幅的1/3。而且,這些插圖大多放在條目文字的附近,起到與條目釋文互相澄清和補充的作用,增加了直觀性,使複雜的概念和程式更易於理解,讓閱讀學習達到最佳效果。這樣大量的、內容廣泛的、美輪美奐的、賞心悅目的插圖,是其他任何百科全書所沒有的!

特點四

本書的第四大特點是,對條目釋義文字深淺的選擇,根據該條目主要讀者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如“鷹”和“獅子”條目是為低年級學生或文化水平較低的人寫的。“熱”、“物理學”條目是為高年級或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寫的。其次,對一些較長的條目或大條目,條目釋義即貫徹了由淺入深的原則。大條目“魚”和“計算機”就是這種從簡單到複雜的典型例子。

特點五

本書的第五大特點,是在大條目的釋文中或釋文後設計了“參見”和“思考題”。“參見”部分,列出了本書中所有的與你閱讀那個條目的知識相關的其他條目,使讀者能更方便地了解與這一條目內容相關的更多更深的知識。“思考題”部分則精心設計了與該條目內容相關的思考題,以幫助讀者掌握該條目內容的重點和特點。

編排體例和索引

此外,中文版的編排體例和索引還有如下的特點:本書的正文是按條目標題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進行排列的,而不是像《中國大百科全書》那樣按學科分類排列的,這樣就便於讀者查找。在檢索方面,我們設計了4大檢索系統,除了可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查找外,還設計了中文筆畫檢索、英文檢索和分類檢索。有了這4種檢索方式,讀者就可以用他自己熟悉的方法方便而又快捷地查找到他想要查找的條目。

必要性

《世界百科全書》具有以上不同於《中國大百科全書》和《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特點,尤其是它具備可以根據需要便捷地找到相關知識進行連續閱讀和學習這一主要特點,所以我們將這套百科全書稱之為“學習型”百科全書。我們認為引進出版這一套百科全書可以填補我國百科全書在這方面的空白。其次,人類進入21世紀已經七年了,我國尚沒有一部新的百科全書出版,而在這七年裡,人類不知又獲得多少新的知識,世界又不知發生了多大的變化,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和中國人民的走向世界,又不知以多么快的步伐在加速,中國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急需全面、廣泛、深入地了解世界,所以在這個時候出版我國21世紀的第一部最新版百科全書,是非常必要的,是非常適時的。

名人與此書

《世界百科全書》是全球銷量最大的百科全書,它在美國家喻戶曉。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他的自傳中回憶說“她(指柯林頓外婆)還給我一卷捲地念《世界百科全書》。那時這類書是推銷員挨家挨戶地上門銷售的。在勞動階層家庭,除了聖經外,這往往是惟一的書。這些早期教育,也許說明了為什麼我現在喜歡讀書……”。他還在訪問中國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時說:“我對中國的最初認識,還是小時候從《世界百科全書》中讀來的。”比爾·蓋茨也在回憶童年時說:“我是讀著《世界百科全書》長大的。”從這些名人的回憶中,即可見《世界百科全書》對美國青少年影響之大、影響之廣。我相信,《世界百科全書》一定會逐漸地為中國讀者所認識和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