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圖書信息

書名: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
作者:[法]馬特拉
翻譯:陳衛星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2月1日
ISBN:9787801094490
定價:26.00元

內容簡介

當今世界,從信息工業的躍進到媒介產業的發展,都足以證明傳播對現代社會的滲透是一種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不斷地產生信息,不斷地進行信息循環,再不斷地生成新的信息。從有線電波到通信衛星,從通訊社到資料庫,傳播網路和傳播流量的國際化和增量速度不停地改變著世界。
《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一書試圖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解釋信息傳播的“國際化”或“全球化”是的形成原因以及信息傳播在世界現當代歷史的演進中起的作用。馬特拉在《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一書中提出了三個觀點。首先是戰爭對傳播具有推動作用。戰爭對信息傳播的功能性需求,先是縮短時空距離的需要(比如,手機的前身是摩托羅拉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明的步話機;五角大樓作戰指揮系統的計算機網路誕生了後來的網際網路),同時戰爭期間對鼓舞士氣的要求也促進了宣傳鼓動的發展,甚至衍生出心理戰這個專門學科。

圖書目錄

馬特拉的詞與物(代譯序)
前言傳播的三個支撐點
第一部 戰爭
第一章 技術網路的崛起
第二章 民眾的時代
第三章 大社會的無形管理
第四章 意識形態的震盪
第五章 計謀學派
第二部 進步
第六章 從進步到傳播:概念的變形
第七章 “期望增長的革命”
第八章 流量的國際調節:反覆相互滲透的剖析
第三部 文化
第十章 經濟地理的強制:全球文化的尋覓
第十一章 調解與混雜:文化的報復
第十二章 結論:謎
附錄1 大事年表
附錄2 國示化和傳播
索引

作者簡介

阿芒·馬特拉(ArmandMATTELART),1936年出生,巴黎第八大學信息傳播學教授,長期以來從事媒介、文化和傳播的研究,其研究論題涉及到文化、政治、大眾媒介和傳播歷史及理論。從1962到1973年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天主教大學任傳播社會學教授和聯合國社會發展專家。在智利人民陣線執政時期(1971-1973年)作為阿連德總統的國際事務顧問和智利政府一起工作,後被皮諾切特軍政府驅逐出境。在1974-1975年和法國著名記錄電影導演克里斯蒂昂·馬克一起編導了一部反映智利社會政治、經濟變化的影片《螺鏇》。1975年至1982年期間在巴黎第七大學任教,1983年至1997年在法國雷恩大學任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