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微畫雕]

不識廬山真面目[微畫雕]
不識廬山真面目[微畫雕]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取蘇軾《題西林壁》詩意,用圖像化方式來刻畫從正面、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樣子。之所以無法辨認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的緣故。游山如此,為人處事也要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才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不識廬山真面目

【材質】掘性高山石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規格】20.0×13.0×9.0㎝

【技法】微畫雕

【作者】初山

【年代】1989年

【編碼】S052

作品賞析

微畫雕《不識廬山真面目》取蘇軾《題西林壁》詩意,用圖像化方式來刻畫從正面、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蘇軾 《題西林壁》詩曰: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我自己身在廬山之中。

廬山,山體呈橢圓形,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禁止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畫面展現:

微畫雕:不識廬山真面目 微畫雕:不識廬山真面目

遠處看廬山,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近處看廬山.始知匡廬奇秀甲天下;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正面看廬山,如九疊屏風;高處看廬山,變化多姿;低處看廬山,魅力無窮…

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呵!所以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只是局部,這必然帶有片面性。其實,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道理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作者簡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於福州馬尾朏頭村,現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樓區。 八十年代開始便致力於微觀雕刻藝術的研究,走出一條用現代畫技巧來表現文化、歷史、社會、人生和科普知識的初山微畫雕技法。題材廣泛,寓意深刻,每個作品都流露出鮮明的個性。其作品文化底蘊深厚,深受藝術愛好者推崇和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