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為與兒童健康

不良行為與兒童健康

《不良行為與兒童健康》旨在揭示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如兒童自身的不良行為,如吮手指、咬指甲、不良坐姿、長時間玩電子遊戲等;家庭或學校環境中的不良行為,如家庭暴力、過分溺愛、體罰學生等;以及其他一些社會不良因素對兒童行為與健康的影響。 書中指出了影響兒童健康常見的不良行為,包括兒童行為、家庭行為、學校行為和社會行為的原因、早期表現、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並附常用兒童行為量表,為家長和教師及時矯正兒童的不良行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提供指導。

內容簡介

《不良行為與兒童健康》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兒童不良行為與疾病
第一章 多動症
第一節 多動症的病因
第二節 多動症的表現
第三節 多動症的危害
第四節 預防與治療
第二章 口吃
第一節 表現
第二節 病因
第三節 兒童口吃的危害
第四節 預防與治療
第三章 遺尿
第一節 表現
第二節 病因
第三節 危害
第四節 預防與治療
第四章 夾腿綜合徵
第一節 表現
第二節 病因
第三節 危害
第四節 預防與治療
第五章 挖耳朵
第一節 危害
第二節 預防與治療
第六章 不良口腔習慣
第一節 含乳頭睡覺
第二節 吮手指
第三節 不良舌習慣
第四節 口呼吸習慣
第五節 咬嘴唇
第六節 下頜前伸
第七節 咬指甲
第八節 咬鉛筆
第九節 偏側咀嚼習慣
第七章 挖鼻孔
第一節 危害
第二節 預防與治療
第八章 用力擤鼻涕
第一節 病因與危害
第二節 預防與治療
第九章 拔毛癖
第一節 表現
第二節 病因
第三節 危害
第四節 預防與治療
第十章 不良飲食行為
第一節 不良飲食結構
第二節 不良飲食行為
第十一章 不良運動行為與疾病
第一節 不良運動行為
第二節 預防與治療
第十二章 不良睡眠行為
第十三章 超負荷負重
第一節 危害
第二節 預防與治療
第十四章 不良學習行為與疾病
第一節 不良閱讀行為與疾病
第二節 不良學習姿勢與疾病
第十五章 兒童吸菸行為與疾病
第十六章 與寵物親密接觸
第十七章 電子產品過度使用與疾病
第一節 過度看電視與疾病
第二節 過度使用電腦與疾病
第三節 電子遊戲依賴與疾病
第四節 網路成癮症
第二部分 家庭(父母)行為與疾病
第—章 家庭(父母)因素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第一節 父母對兒童行為的直接影響
第二節 家庭教養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第三節 家庭結構對兒童行為發展的影響
第四節 家庭類型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第五節 家庭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
第三部分 學校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第一章 學校(老師)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第一節 易產生問題的原因
第二節 教師因素
第三節 學校因素
第四節 學校教育的改善方法
第二章 學生行為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第一節 學生欺侮行為
第二節 預防與治療
第四部分 社會因素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第一章 社會環境與青少年犯罪
第二章 追星現象
第三章 重大災害、意外傷害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第四章 留守兒童

文摘

一、表現
咬指甲癖的主要表現為反覆咬指甲,一般是無選擇性地咬十個指甲。有些孩子當注意力被某種東西所吸引或在他們精神緊張時,還會咬隨身的其他東西,如鉛筆和手帕等,另有部分小兒還咬腳趾甲。輕者僅啃咬指甲,嚴重者會損傷手指的指甲和皮膚,使指甲游離緣變得粗糙,指甲緣的四周出血和指甲畸形,甚至發生甲溝炎、甲周疣、門牙緣的小裂痕、齒齦炎等。部分兒童還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多動、焦慮、緊張不安、抽動障礙、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狀頑固者夜間也出現咬指甲行為。
二、原因
兒童咬指甲是一種神經性習慣,主要與緊張和憂慮有關,如繁重的作業複習迎接考試、看驚險的影視片以及受到父母的責罵或懲罰等。還有些兒童咬指甲行為常常發生在他們聚精會神地聽故事、找東西、想問題的時候,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生理因素的影響 吸吮是一種原始反射,凡接觸到嬰兒口唇的任何物體,都會引起吸吮咀嚼反射。如果偶然出現咬指甲或持續時間不長,不應視為病態。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及與外界接觸的增多,一般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但是,若飢餓、疾病、孤獨無伴、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經常存在,咬指甲的行為就可能形成一種癖好,以致難以革除,往往伴有睡眠障礙、磨牙等症狀。
2.家庭因素的影響 父母的教養方式過於嚴格、粗暴,或家庭關係淡漠、親情關係疏遠、父母離異等,都會讓孩子產生孤獨感、無助和焦慮情緒,從而潛意識裡通過咬指甲的行為來排泄掩飾在內心的焦慮、孤獨等不良情緒。
3.學校教育的影響 班主任過於嚴厲,對學生過多的採用懲罰的教學方法,缺乏鼓勵,在班級形成一種壓迫的緊張氣氛,使學生一刻都得不到緩解放鬆的機會。而且課間的娛樂休閒方式單一枯燥,學生興趣愛好缺乏,總感覺無事可乾,自然而然的選擇咬指甲、剝指甲。
三、危害
1.細菌感染 孩子的手接觸外界很多,整天東摸西摸的,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縫中和指尖上會沾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縫是利於細菌滋生的場所,蟲卵在指縫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時,不知不覺中把大量病菌帶入口腔和體內,導致口腔或牙齒感染,嚴重的還會引發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或者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等。
2.口腔畸形經常咬指甲還會對兒童的牙齒造成傷害,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如牙齒外暴、門齒缺角,影響孩子的容貌。
3.破壞甲床 咬指甲還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發出血或感染,損傷甲板,使甲板縮短,周邊不整齊,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來光澤,如侵及甲溝,可造成甲溝炎。
4.指甲變形 指甲上皮非常重要,因為指甲在白色半月板(通常僅在拇指能看到)下形成,然後從指甲上皮下長出。雖然咬指甲本身不會使之變形,因為並沒有傷及“指甲根”,但是指甲上皮有重要的功能,它可以作為一層保護膜,抑制細菌、酵母菌及各種有害液體的入侵。當孩子咬指甲的兩側和指甲上皮,或剝脫、撕裂指甲上皮時,會造成其手指和指甲根部的輕度感染,這將導致永久性的指甲變形。
5.鉛中毒 目前中國很多兒童體內含鉛量過高,除了大氣鉛污染外,兒童玩具、食品包裝和學習用品等帶顏色的塑膠產品鉛含量較高。孩子在玩這些玩具時,手上就會沾染鉛,咬指甲時就會把鉛吃進體內。因而,糾正愛咬指甲的不良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少兒童鉛的攝入。
四、預防與治療
預防和矯治吮手指和咬指甲的關鍵在於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避免錯誤的哺乳方法,以杜絕養成不良習慣。對於已養成此類不良習慣的兒童,在矯治時應注意:
1.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屬於餵養方式不正確的,應培養孩子有規律的進食習慣,做到定時定量、饑飽有節;屬於孤獨、寂寞等原因的,則要給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機會與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樂,培養其對環境、遊戲的興趣,以轉移其注意力;如屬親職教育方式不當的,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言行,過分嚴格、望子成龍,反而會適得其反,給孩子的心靈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屬於學校教育不當所引起的,家長應與老師溝通交流,改變咬指甲這一行為所產生的條件,逐漸糾正此類不良嗜好。
2.正確教育,切忌粗暴 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兒時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應簡單地禁止,否則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使他們感到更緊張。假如你能教給孩子放鬆的方法,他就能坦然面對那些可能會引起他咬指甲的壓力與緊張的情況。告訴孩子,當他想咬指甲時就想一想那些讓他快樂的事情:如在海邊玩耍,或者和小朋友在一起逗鬧。要主動提供多種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遊戲等,而不套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自然會解除其困惑,就不會產生這些不良嗜好。因此,對此類兒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強行制止的行為是有害無益的,嘲笑、譏諷、恐嚇、打罵更是不妥,這樣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感、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
3.厭惡療法 一旦咬指甲這一行為已根深蒂固地形成,即便造成咬指甲的各種客觀條件都不存在,這種行為仍會延續。在童年時期,如果兒童養成咬指甲的怪癖,可以採用厭惡療法進行治療和矯正,如在兒童手指上塗上黃連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的苦痛,從而中斷該行為。

序言

兒童行為問題是其生理、心理、社會、家庭、經濟、文化、教育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任何環節發生問題都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導致行為問題的發生。隨著現代生活的進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兒童的行為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研究表明,過去的30年中,英國出現行為問題的年輕人增加了一倍,而有情緒障礙的增加了70%。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全球兒童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比率將增加到50%。因此,兒童的行為健康應當是家長、學校以及社會關注的焦點。
兒童行為發育與體格發育一樣,都是生長發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時期的行為發育對其成年後的行為模式必將打下不可磨滅的烙印。例如,某些成年期的行為障礙早在兒童期就有所表現,如能儘早發現、及時干預和治療,絕大多數預後良好。因此,兒童時期行為發育的質量與其終生的健康和幸福密切相關。本書旨在揭示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如兒童自身的不良行為,如吮手指、咬指甲、不良坐姿、長時間玩電動遊戲等;家庭或學校環境中的不良行為,如家庭暴力、過分溺愛、體罰學生等;以及其他一些社會不良因素對兒童行為與健康的影響。書中指出了影響兒童健康常見的不良行為,包括兒童行為、家庭行為、學校行為和社會行為的原因、早期表現、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並附常用兒童行為量表,為家長和教師及時矯正兒童的不良行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提供指導。
由於本書篇幅有限,書中未能涉及的兒童行為與健康問題,希望今後能有機會予以補充,敬請廣大讀者諒解。不當之處也歡迎同行批評指正。
作者
2008年3月於青島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