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詞語]

不知不覺[詞語]

不知不覺,漢語成語, 拼音為:bù zhī bù jué, 意思是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

基本信息

成語

不知不覺

拼音

bù zhī bù jué

引證解釋

知:知道;覺:覺察。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現多指未加注意。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四十六卷:“其中眾生騎驢入諸人眼裡;諸人亦不覺不知;……”

明·趙弼《兩教辨》:“遂使昏愚之徒,聽其妖誕,舍正從邪,醉生夢死,不知不覺。堯舜三代以前,未聞有此教。”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時弟嚇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轉來,拿筆在手,不知不覺寫了出來。

《野叟曝言》第三回:“兩人不及細說,將身上衣裳略攪掉些水氣,不知不覺,天已昏黑。”

鳩摩羅什所譯《維摩詰經·不思議品》說:“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山名)之高廣,內(納)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已之所入。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議法門。”

茅盾《色盲》二:“林白霜手裡的筆,不知不覺就停下來了。”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的殘忍和狠毒,時而不知不覺地在老人面前顯露出來。

詞義

【近義詞】:神不知、鬼不覺,無聲無息

【反義詞】:驚天動地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無意識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