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的智慧4

不生病的智慧4

《不生病的智慧4》,是“國醫健康絕學”系列叢書的第十一本,作者中醫學博士欒加芹,繼《不生病的智慧2》、《不生病的智慧3——易經養生說明書》後又一本奉獻給大眾的自我養生保健之作。

基本信息

不生病的智慧4

編輯推薦

神穴一通驚天地,靈藥外敷泣鬼神!

秋水共長天一色,上蒼降眾生無數祛病良藥,落霞與孤鶩齊飛,人間自有諸多返老還童方,如果找到它們,我們便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封妻蔭子,快活受用,人體有神穴,天地生靈藥。 上天有好生之德,降無數靈藥於蒼茫大地,人世有神穴在身,相逢後喜得返老還童方,“醫易相通”的中醫學博士欒加芹願助您一臂之力。

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沒找到的妙法,《易經》曰:同氣相求,萬法歸一。

古人說,只有通“易”的醫生才能叫“大醫”。

於今,就有這么一位“醫易相通”的當世大醫欒加芹博士懸壺濟世,普度世人。她先是將《易經》八種卦象與人的臟腑、體質相聯繫,利用“同氣相求”原則,找同卦象的食物補益同卦象的臟腑、體質,寫出《不生病的智慧3——易經養生說明書》;而後,她又將《易經》“同氣相求”原則與古老的中醫外治療法相結合,獨創了“易經內病外治法”,將常見的藥物外敷在身體的穴位上,來治病養生。這種治療方法具有起效迅速,使用安全,成本低廉,不需要什麼專業手法等優點,最適合普通大眾在家中自助使用。

欒加芹博士已經為人們的養生找到“同氣相求”這個法門,這裡她又為人們找到了一種對付疾病的神奇武器,強強聯手,真是善莫大焉。

金銀花的主要生長季節在夏秋兩季,具有兌澤之性、清火之功;而兌在人體對應於肺,所以金銀花清肺火。而肺經直接通肺,因此在肺經的合穴——尺澤上外敷金銀花,就能讓金銀花的清涼之氣通過穴道深入肺經,幫助肺臟清熱祛火。這樣,藥物和臟腑同氣相求,強強聯手,小小的肺火焉有不消之理?

我的母親曾經有多年的泛酸病史,自從我教給她這個方法後,每次泛酸的毛病犯了,她便馬上揉幾分鐘兩太淵穴,很快就能止住。母親還把這個方法教給她的一幫朋友,真的解決了不少人的泛酸問題,那時,沒幾天她就開心地給我打電話,說又治好了某某某,言下頗為得意。要是遇上有人打趣,說她也成了半個醫生,她就更是興奮不已。

這么一個小小的方法就能讓母親高興起來,真是做女兒的幸福啊。

除了杭白菊外,所有在秋天仍然生機盎然的植物都有祛除煤氣的本事。比如,在秋風中不斷抽出新芽的桑葉,一咬脆生生的蘿蔔、胡蘿蔔,在秋天仍然青綠兩相依的香菜、菠菜等,它們都可以用來外貼穴位或服食,治療燥氣引起的不適特別好。

隨書特別贈送一張“全彩國家標準經穴部位掛圖”,方便您隨時查找穴位,自助療病祛邪。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醫健康絕學”系列叢書的第十一本,它是“醫易相通”的中醫學博士欒加芹繼《不生病的智慧2》不生病的智慧3——易經養生說明書》後又一本奉獻給大眾的自我養生保健之作。在書中,她把《易經》中的“同氣相求”原理與中醫內病外治療法結合在一起,並結合自己多年的行醫實踐,獨創了療效奇特的“易經內病外治法”。

本書為您獻上:

一、146種來源於《易經》《黃帝內經》《外治醫說》及“易醫”欒加芹多年臨床實踐的獨特內病外治方法,可廣泛用於各種常見病的家庭防治。

二、8大藥物歸經保健法,只用一味藥物、一個穴位、就能好好養護您的腦、脾、胃、心、腎、膽、肺、肝這8大系統,讓您由內到外都健康。

作者簡介

欒加芹,筆名易醫、食醫、問醫閣主人。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師從針灸學著名前輩莊禮興教授。已出版《不生病的智慧2》《不生病的智慧3——易經養生說明書》等大眾健康書籍。

在熟讀《黃帝內經》《傷寒論》等醫學典籍的基礎上,欒博士又對《易經》進行了深入研究,深悟醫易同源、醫易相通之妙理,並將這些傳承數千年的古老經典中所蘊藏的醫理大智慧在養生保健和臨床祛病的實踐過程中,欒博士能夠將這些古老經典中所蘊藏的天人合一、同氣相求、五運六氣等大智慧、大方法與中醫傳統經絡學說、方劑精華等諸多因素緊密結合,再根據個人不同體質,培元固本,從源頭上化解病因,效果往往出奇制勝,持久而深入。

讓“同氣相求”成為大眾的養生密碼,讓世人獲得“不生病的智慧”,如此,欒博士的心愿足矣。

目錄

序言 願易經內病外治法天天帶給您健康和好運

第一章 有效就是硬道理

1.《易經》中的哪些話能讓我們終生受用

2.易經內病外治法是家庭治病養生的首選之法

3.易經內病外治法有何妙意

4.易經內病外治法中湧現出的英雄之穴

5.使用易經內病外治法時的八項注意

6.古人使用外治法時是如何選穴的

第二章 上了歲數,該好好享福了——中老年常見疾病的外治法

1.治脂肪肝有一個很巧妙的方法

2.糖尿病雖然是頑疾,健好脾就可以控制

3.治高血壓,除服藥外另有好法

4.頸椎不好何苦求人,自己動手能保平安

5.遇上陰雨天就要犯的病怎么辦

6.痰多不要怕,此處有真法

7.失眠有7種,一招就搞定

8.中風發作時,請在十指指尖放血

9.自製養骨膏,治骨質疏鬆最好

第三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腸胃常見疾病外治法

1.甘草一貼香裊裊,梁丘、神闕建功德——急慢性胃痛的外治祛根法

2.白參片配極泉,天下哪有這么好的“健胃消食片”

3.綠豆、黑豆、甘草,位卑未敢忘救難——吃豆類食物中毒後的緩解法

4.十滴水滴肚臍,寒熱兩邪通吃——嘔吐、腹瀉的家庭處理法

5.艾灸內關,專治腸胃敏感

6.老是覺得餓咋辦——撲滅過盛胃火,您才飲食有節

7.胃口大開,福氣才來

8.無便一身輕

9.胃病從治肺開始

10.腹中電閃雷鳴,藥到清涼無聲

第四章 五官清爽,心裡坦蕩——常見五官疾病的外治法

1.清除口腔潰瘍,雙英各展所長

2.牙痛起來要人命,誰是我們大救星

3.愛流鼻血的人,請多聞人參

4.有鼻炎,嚼人參就會好

5.鼻孔老發乾,銀翹、俠溪來救難

6.金銀花,鼻子生瘡就找它

7.我用耳尖放血法來治麥粒腫

8.多點俠溪和光明,可消淋巴結腫大

9.沒有治不好的咳嗽,只有沒用過的方法

10.不管井穴、滎穴、原穴,能治咽喉痛就是好穴

11.防治扁桃體炎,尺澤一穴足矣

第五章 不生病,才美麗——女性常見疾病的外治法

1.經期小腹愛脹痛,艾灸神門好輕鬆

2.經前乳房脹痛,原是胃氣不通

3.天麻填肚臍,乳腺不增生

4.腰酸也是病,艾灸兩至陰

5.手把手教您防治慢性盆腔炎

6.輸卵管堵塞後,用兩種外敷法調理

7.對付卵巢囊腫,有血海、中封、三七花

8.子宮有肌瘤,芡實貼石門

9.治排卵期腹痛,甘草加足三里

10.元氣充足,月經就會如約而至

11.三七花一朵,止崩漏沒錯

12.陰癢令人難堪,馬上治好不難

13.治帶下病,用烏賊骨配陰交穴

14.怕冷不是陽虛,雪蓮、肉桂解寒

第六章 毛病雖小,不治就大

1.一點落枕穴,脖頸好熨帖

2.中暑很好辦

3.對付頭暈的兩種外治法

4.天麻粉,治傷風真神

5.心跳過速,有白參、膈俞

6.新鮮生薑片,巧治五心熱

7.勞累過度,靠太白來補

8.治療腰扭傷,拔罐最有效

9.腳踝扭傷,要用對稱點來治

10.久坐後背酸痛,白參一片可解

11.外敷勞宮,既能發汗,又能止汗

12.皮膚發癢,最怕生薑

13.用杏仁、何首烏治濕疹,沒有哪次不靈

14.艾灸手指,藥洗患處,白癜風落荒而逃

第七章 心病更需外藥醫——常見心理疾病的外治法

1.生氣就是生病

2.易怒之人,必有後患——祛邪火用少商加百合

3.想得太多,會傷身體

4.經常莫名煩惱,找三七花和大敦一治就好

5.讓懦弱和悲傷隨風而去——悲傷之情傷肺後的補救方法

6.人人都有抑鬱的時候,為什麼不去求蓮子和少沖

第八章 近憂也可除,遠慮亦可祛——常見外感疾病外治法

1.除了“望、聞、問、切”,診治外感有秘訣

2.到哪裡去找這么好的傷寒療法

3.賊風不足懼——風邪引起的疾病如何外治

4.天涼好個秋——燥邪引起的疾病如何外治

5.濕邪傷人於無形——傷濕引起的疾病如何外治

6.烈火煉真丹——傷火引起的疾病如何外治

7.感染寒、風、燥、濕、火後的飲食宜忌(外感後必須禁忌的)

第九章 有病治病,無病防身

1.人有旦夕禍福,人參不離不棄

2.艾灸足三里,治病養生兩相宜

3.老天是公平的,讓我們在衰老的時候去艾灸關元

4.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

後記

媒體評論

我們何其有幸,有欒老師這樣的醫者,教我們自醫、醫自己、醫一切可醫之人。

“易”字,在古體中即“上日下月”之合體。日為陽,月為陰,陰陽相會而成“易”。陰陽相合、消長為萬物發生、發展的本質和源泉。欒老師能將它貫穿於養生治病的全過程,使其無處、無時不在,真是功莫大焉。

博士的善意和無私,一定會讓無數人受益,我也是受益人之一。養骨膏我母親才用了7天,腳跟的骨刺就基本好了,又可以去晨練了。衷心地謝謝博士!

又看到易醫博士的文章了,真是高興,朋友們都驚嘆和感動博士的精力和無私!《不生病的智慧》2和3真是好書,篇篇都是故事,有理有據,好懂好用。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真是無人能及,把傳統的易經文化與古老的中醫結合得恰如其分,如此璀璨的文化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珍惜。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有效就是硬道理

1.《易經》中的哪些話能讓我們終生受用

在我看來,古代青史留名的大醫家扁鵲、藥王孫思邈、醫聖張仲景等人為什麼治病如神,就是因為他們都掌握了《易經》中“同氣相求”這個養生治病的大原則。

學醫多年,我一直都在尋找一種最好的治病方法和效果。我在想,藥王孫思邈為什麼要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呢?在一遍遍深入研讀被稱為群經之首、萬法之源的《易經》後,我發現,《易經》其實就是古人用以描述天地間萬物互相聯繫的一套數學模型。它認為,自然界中,有很多東西的屬性、氣場都是相通的,都有“同氣相求”的特性,並且全部都可以歸納到8個類別中去,例如,太陽和火,都能發光、發熱,給人以溫暖的感覺,這就是共性,它們因此被歸於同一類。

既然如此,食物、藥物等大自然中的物產和我們的經絡、五臟六腑都能一一對應起來,也就是說,《易經》中的同氣相求原則完全可以運用到我們的治病養生中去。

在中國古代,一名醫生要掌握很多種技能,要醫文相通、醫武相通、醫佛相通、醫道相通、醫易相通,等等才行。不過,只有通易的醫生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大醫”,所謂“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就是這個意思。在我看來,古代青史留名的大醫家扁鵲、藥王孫思邈、醫聖張仲景等人為什麼治病如神,就是因為他們都掌握了《易經》中“同氣相求”這個養生治病的大原則。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開始用食物內補和藥物外敷法在生活和臨床上進行實踐檢驗。

在自己身上,再從周圍的親友,以及前來就醫的患者身上,我一次又一次驚喜地看到我的推理準確無誤。這證明,只要選對了食物,取到了合適的穴位和同氣的藥物,中醫的療效完全可以做到立竿見影。這同時也證明了“同氣相求”易理的神奇。

日常生活中,您若是沒有時間進行食療,就不妨採用外敷法來保健。當然,兩種方法並用,效果更好。

如此說來,只要好好把握住“同氣相求”這個養生祛病的真理,您就獲得了“不生病的智慧”。

2.易經內病外治法是家庭治病養生的首選之法

首先,它的起效速度快;其次,它的使用非常安全;再次,“易經內病外治法”的成本低;另外,使用它不需要什麼專業手法。

現在,很多人看病無方、求醫無果。一些人因為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所以不願意去醫院做繁瑣的身體檢查,而且也擔心一旦檢查出問題會給自己和家人增加經濟負擔;還有一些人是多年疾病纏身,用盡了中藥西藥、土法偏方,可身體就是不見好轉。

我小的時候,父親身體不好,常常對著苦澀的藥汁愁眉不展;長大後,我替人診病,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看到了他們的種種無奈。這些都更加堅定了我要找到一種簡單有效、又不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的治療方法的決心。

“易經內病外治法”就是這樣一種綜合了各種治療方法優勢的家庭治病養生的首選之法。所謂“易經內病外治法”,就是用《易經》的理論為指導,由體外給藥,通過穴位、經絡的傳導,將藥物性味輸送到五臟六腑,藉此補虛瀉實,調節人體陰陽平衡。而傳統中醫常用的扎針、艾灸、拔罐、刮痧、放血、敷藥、熏洗、耳壓等,都屬於外治療法的範疇。比起內服藥物的方法,它有幾點優勢特別適合朋友們家庭使用。

它的起效速度快。因為,它以《易經》的“同氣相求”等理論為指導,教大家用與臟腑同氣相求的藥材來外敷最恰當的經絡穴位,使藥性不走彎路,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受傷的臟腑,棄濁揚清。

它的使用非常安全。事實上,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這句話,內服藥物或多或少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會對腸胃造成傷害。而外治法是在體外用藥,通過經絡穴位發生作用,它繞開了腸胃這條路,讓腸胃免受了不必要的傷害。

“易經內病外治法”的成本特別低。外敷所用之藥都是很容易買到的平常藥材,價格都很低廉;艾灸或拔罐的方法所花費用,更是如此,一根艾條不過幾塊錢,買一套拔罐器也可以用好多年,它們都不會給朋友們造成什麼經濟負擔。

使用它不需要什麼專業手法。我在本書中所推薦使用的外治療法,一般沒有超出藥物外敷、艾灸、拔罐和扎針的範圍,在這幾種裡面,我優先推薦朋友們使用藥物外敷方法。因為扎針需要一定的技巧,不太適合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自行操作,艾灸、拔罐也讓一些朋友感到害怕。藥物外敷法就不一樣了,只要知道穴位在哪兒,把藥直接貼上即可,基本不需要懂得什麼專業手法,而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最重要的是,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

大家在看到書中有關扎針、拔罐內容的時候,可以暫時不管,只選擇藥物外敷法,或者只在穴位上以指代針,多按揉一會兒,效果也會很好。

“易經內病外治療法”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概念,大概朋友們都沒有聽說過。但它療效確切、方法簡單、使用安全、一用就靈,還不需要花多少錢,您試過一次,便會對它的功效銘記於心。所以,我在這裡向大家真誠地推薦。

多掌握一種對付疾病的神奇武器,不就是多了一份幸福、平安嗎?

3.易經內病外治法有何妙意

在找到病因和選中需要調節的經絡、穴位後,您就可以依照“同氣相求”這個原則來挑選藥物。只有臟腑、藥物屬性相契合的時候,它們才能發揮彼此最大的功效,使身體儘快恢復到平衡的狀態。

易經內病外治療法與傳統外治療法略有不同,因為,它是在《易經》的理論指導下來選穴和用藥的。這樣,不僅傳統外治療法的優勢它全都具備,而且還具有自己的無窮妙意。

在《不生病的智慧3——易經養生說明書》中,我使用了《易經》中“同氣相求”這個概念。簡單地說,用同卦象的食物來補益同卦象的臟腑就是“同氣相求”,而且只要掌握“同氣相求”這個原則,養生便會成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上一本書中,我使用的“同氣相求”只是這個大原則的一個很小的方面,它還有太多的領域未被開發。“同氣相求”本是《易經·乾卦》裡面的一句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它的意思是,天地之間,任何具有相同功效、相同屬性的事物都是相通的,碰到一起,都能產生一個強強聯合的良性反應。並且,它們可以相互幫助,相互感應,在危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這種廣義的“同氣相求”就是本書“易經內病外治法”能夠起效、並且是迅速起效的一個理論依據。

人的臟腑分為八類,頭對應乾、脾對應坤、胃對應艮、心對應震、腎對應坎、膽對應離、肝對應巽、肺對應兌;自然界中可以作為藥物來使用的東西也分八種屬性(乾、坤、艮、震、坎、離、巽、兌),由此,我們可以用藥材來調治與其有相同屬性的臟腑。

對於每一種疾病來說,它都是人體某個臟腑或某條經絡出了問題造成的,調節某個臟腑則需要從特定的經絡、穴位來入手。在找到病因和選中需要調節的經絡、穴位後,您就可以依照“同氣相求”這個原則來挑選藥物。只有臟腑、藥物屬性相契合的時候,它們才能發揮彼此最大的功效,使身體儘快恢復到平衡的狀態。

那易經內病外治法有何神奇呢?

比如,有人一上火就鼻子生瘡,這時,我採取的方法就是在肺經的合穴——右尺澤穴上貼金銀花。因為“鼻為肺之竅”,鼻子生瘡肯定是肺火作祟。金銀花生長在夏末秋初,具有兌澤之性,而兌在人體對應於肺,所以金銀花是入肺的。肺經直接通肺,在肺經的合穴上外敷金銀花,就能讓金銀花的清涼之氣進入肺經,幫助肺臟祛火。如此一來,鼻子生瘡焉有不好之理?

再比如說,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脂肪肝是“富貴病”,其實,此病的根本病因是肝臟本身精氣不足,不能夠自行維持肝臟的功能所致,所以我治療脂肪肝就先從補足肝的精氣著手。

我選擇的外治方法是用桑葚子貼在兩太沖穴上。桑葚子具有巽木之性,能滋補肝腎、收斂肝之元氣,使其在肝臟中好好潛藏不亂跑外泄;巽木正好對應人體的肝臟,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就是肝的元氣集中的地方,通過它,肝氣能夠迅速回歸肝臟。藥性與臟腑同氣相求,治療效果當然是錦上添花。

以《易經》的“同氣相求”原則來指導內病外治療法的選穴和用藥,是我所使用的外治療法區別於前人所有外治療法的最大特點。而且,在我多年的臨床經驗中,這套方法確實治好了相當多為病所苦的人,由此,我堅信“同氣相求”這個觀念是內病外治法見效快和效果持久的最關健因素。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