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佞

不佞

不佞,指沒有才能,舊時用來謙稱自己。語出《論語·公冶長》:“ 雍 也,仁而不佞。”

基本信息

詞目:不佞

拼音:bù nìng

注音:ㄅㄨˋ ㄋㄧㄥˋ

引證解釋

1. 無口才。

《論語·公冶長》:“ 雍 也,仁而不佞。” 邢昺 疏:“佞,口才也。”

2. 謙辭,猶言不才。

《左傳·僖公十五年》:“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

宋 葉適 《上西府書》:“某不佞,自以為無三者之患而獨有憂世之心。”

清 戴名世 《疑解》:“仆不佞,適有類於北宮子。”

3. 用作謙稱。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不佞不能與二三子同心,而以為皆有罪。”

明 高攀龍 《講義·小引》:“不佞幸從諸先生後,不能無請益之言。”

清《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不佞忝年家世講,敬序一言,以附不朽!”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該堂將我住址寫下,而至今不將書目寄來,可見嘴之不實,因此不佞對之頗有惡感。”

“不敢,不敢,如果小姐不方便,不佞就不叨擾了。”隔著門窗剛說兩句,文定那好不容易積蓄起來的勇氣便蕩然無存,慌忙著就要轉身逃走。 --《商賈人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