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樂乎[漢語成語]

不亦樂乎[漢語成語]

不亦樂乎是一個漢語成語, 拼音: bù yì lè hū, 釋義:1、指喜悅、快樂。2、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 出自 《論語·學而》。

成語

不亦樂乎

拼音

bù yì lè hū

引證解釋

1、指喜悅、快樂。

《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七回:“不堤防被素姐滿滿的一盆連尿帶屎,黃呼呼劈頭帶臉澆了個不亦樂乎!”

清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八回:幾個大人長,大人短,把個陶子堯喜的不亦樂乎。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哎,那罵得可真也是不亦樂乎。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 bylh

【近義詞】:不可開交、淋漓盡致

【燈謎】: 快意

用法

作謂語、狀語;形容動作、狀態到了極端地步

【英文】: is it not delightful?

關於樂的讀音

出處知乎: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篇》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孔夫子的名言對於國人來說幾乎算是個無人不曉的“常識”了,國中語文課本中甚至拿“說”通“悅”做過考點,我想每個人念書時為了應付考試肯定都背過這個點。而日常生活中後半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卻常常被單獨拎出來使用,以至於受前半句的影響,很多人不假思索的把後半句中的“樂”誤以為是“說”,然後拍拍胸脯:這個我知道,肯定是讀“yuè”嘛,中學都學過的,通假字通“悅”的嘛。其實不然。“說”與“悅”確是古今字關係無誤,《說文解字》中只有“說”字沒有“悅”字。後世的“悅”在先秦古籍中都寫作“說”。保險起見,答主查閱了《古漢語詞典》P363,“樂”字(音yuè)有兩條釋義:音樂和快樂,並未提及“樂”通“悅”一說,而事實上,“樂”字也並非通假字。

不亦樂乎[漢語成語] 不亦樂乎[漢語成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