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莊鄉

下莊鄉(Xiazhuang Xiang)位於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城西南21千米。面積186.5平方千米,轄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下莊村。有通往五台縣的鄉村公路。鄉內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公路,其中村級油路7公里。

基本信息

區劃沿革

1967年建下莊公社,1983年改鄉。轄下莊、面盆、羊道、二道莊、菜池5個行政村。
代碼130624207:~200下莊村 ~201菜池村 ~202二道莊村 ~203羊道村 ~204面盆村

發展

阜平縣位於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北距首都北京275公里,南距省會石家莊124公里,西距佛教聖地五台山78公里,東距古城保定140公里。總面積2478平方公里,轄四鎮九鄉,21萬人口,是一個集自然景觀、歷史人文景觀、紅色革命聖地和地熱溫泉於一體的旅遊資源大縣。“太行明珠、山水阜平,華北延安、新中國雛形”的嶄新旅遊形象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
阜平自然景觀奇特,境內群山綿亘、山體雄偉、山色秀麗、溝壑縱橫、水系發達、植被茂密,以其獨具魅力的山水風光和優良的生態環境,被譽為“太行山深處的香格里拉”。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森林)公園,集“中國北方最大瀑布群,中國最大片麻岩天生橋、罕見的原始次生林”於一體,以山奇、水奇、橋奇、林奇、草奇、洞奇、冰奇而著稱;境內蘊藏著“挺拔秀麗、風光旖旎”的仙人山景區;“天然花園,野生植物王國”的玫瑰坨;奇峰林立、雲海茫茫、巍峨挺拔的古北嶽恆山;華北暗河金龍洞;既能駐容養顏又能延緩衰老的休閒度假勝地溫泉療養院;“水如藍綢繞群山”的三岩寨;“遠看棗鄉一片綠,近看枝頭萬點紅”的棗林風光等美輪美奐的瑰麗風光。歷史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阜平,古時又是畿西屏障和冀晉咽喉要道,是佛教聖地五台山的東大門,這裡有明長城殘垣、險要龍泉關、古御道、教廠行宮、龍宿庵、馬刨泉等景點;同時宗教文化積澱深厚,有皇帝頒發詔書禪封為“三山五嶽”之古北嶽恆山、建於唐代的石佛堂、道教聖地水簾洞及仙人寺、普佑寺、招提寺等廟宇。
阜平又是一塊孕育革命的紅色土地,抗日戰爭時期是晉察冀邊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共中央機關駐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聶榮臻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阜平工作和戰鬥過。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毛主席舊居、史家寨邊區政府舊址、平陽千人墓、縣城烈士陵園等眾多紅色紀念地,構築了阜平革命老區的紅色之旅。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505
2863
2642
家庭戶戶數1702
家庭戶總人口(總)5505
家庭戶男2863
家庭戶女2642
0-14歲(總)1096
0-14歲男537
0-14歲女559
15-64歲(總)3744
15-64歲男1956
15-64歲女1788
65歲及以上(總)665
65歲及以上男370
65歲及以上女29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475

博山區下莊鄉

下莊鄉位於博山區的東南部。鄉政府駐地下莊距博山城29公里。東與池上鄉為鄰,西與南博山鎮相連,南與沂源縣接境,北與郭莊鄉接壤。總面積42.5平方公里。耕地7,565畝。林地2,632畝。糧食總產量6,263,200斤。共2,718戶,9668人。全鄉共轄10個村民委員會,設10個自然村,即:下莊、南上莊、上結老峪、下結老峪、東瓦峪、西瓦峪、楊峪、五老峪、馬家溝、鄭家。鄉政府機關因駐下莊而得名。 鄉政府駐地下莊,建國前曾建為下莊鎮,隸屬博山縣第四區;建國後曾建制為下莊區。 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隸屬南博山公社。1984年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以[84)魯政函60號檔案批准,同意博山區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請示報告,將原下莊村改建為下莊鄉政府機關駐地。 境內遍地皆山,巒峰聳立。地勢南高北低。主要山嶺有羅圈崖、西寨、劉家估堆、福山頂、三府山、瓦泉寨、馬地峪頂、松仙嶺、松子崖。其中三府山是博山和沂源的界山。 境內水源有地下水和地表水兩種,淄河支流僅在汛期有水,水要水源依靠地下水。地下水水質較好,硬度在12度左右,可供工農業和人畜用水。 境內土壤有兩種: 一、褐色土壤,面積約2,837畝;二,紅白沙土壤,面積約3,374畝。 以上土壤適種小麥、玉米等作物。土質鬆散,需逐年加深活土層,增施有機肥和磷肥,進行秸桿還田,改良土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