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疳

下疳

指發於男女外生殖器部位之瘡瘍或指筋瘡,多因接觸或與患此病人性交而傳染,好發於男子陰莖、龜頭、包皮,女子大小陰唇、陰道等部位。下疳者,下以言陰,疳以言瘡,乃男女前陰蝕瘡之通名。至若下疳為病,古人又稱之為“蛀梗疳”、“袖口疳”、“雞嗉疳”、“蠟燭疳”及“鏇根疳”者,則又專指男子言;而或言其疳瘡生於陰莖之上如蟲蛀蝕,生於包皮之內如袖口裹,生於龜頭之上如雞嗉囊,或言其陰莖之蝕深如蠟燭殘,莖根之蝕斷如刀鏇然也。

病名下疳

①指發於男女外生殖器部位之瘡瘍。見《外科正宗》卷三。又名妬精瘡、疳瘡。多因接觸或與患此病人性交而傳染,好發於男子陰莖、龜頭、包皮,女子大小陰唇、陰道等部位。該病初起陰莖癢痛,堅硬紫色疙瘩漸生;或患處出現豆粒大小之硬結,不紅不腫不破潰,名為硬性下疳;若初起即似小瘡,皮膚流水,腫痛日生,癢麻時發,疼痛明顯者,名為軟性下疳。證治參見楊梅瘡條。

下疳下疳

②指筋瘡。見《醫宗金鑒》卷四十三。見該條。

下疳

下疳者,下以言陰,疳以言瘡,乃男女前陰蝕瘡之通名。而前陰蝕瘡古人稱之為下疳者,蓋以人體之頭至高,陰至下,古人諱言人之陰,故每稱前陰之為下;而疳從甘聲,疳瘡之傳於我國本於粵(廣東)始,甘乃粵人所稱穿物為穴者之名也。故就其前陰蝕瘡一呈竅穴之狀而稱之,因有此下疳之名耳。

至若下疳為病,古人又稱之為“蛀梗疳”、“袖口疳”、“雞嗉疳”、“蠟燭疳”及“鏇根疳”者,則又專指男子言;而或言其疳瘡生於陰莖之上如蟲蛀蝕,生於包皮之內如袖口裹,生於龜頭之上如雞嗉囊,或言其陰莖之蝕深如蠟燭殘,莖根之蝕斷如刀鏇然也。

下疳治療

【方劑名稱】龍膽瀉毒湯

【來源】《玉案》卷六。

【組成】柴胡1錢,龍膽草1錢,山梔1錢,大黃1錢5分,黃連1錢5分,滑石1錢5分,木通1錢5分,甘草5分。

【主治】一切下疳。

【用法】加燈心30莖,水煎,食前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