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東河村

下東河村有寺廟一座(名稱福興院),始建於乾隆四十二年(1742年),該院座北朝南,占地1600平方米,是我縣一處珍貴的古代歷史文化遺存。 yuan ),該院建由已久,有碑文記載,該院始建於乾隆42年(1742年),早在清道光年間(1822年)重新修繕過一次,至今已有269年的歷史。

村情概況

下東河村屬於土石丘陵地帶,由1條河,6條溝,5座山丘組成,土地比較好,適合農作物生長。
下東河村有寺廟一座(名稱福興院),始建於乾隆四十二年(1742年),該院座北朝南,占地1600平方米,是我縣一處珍貴的古代歷史文化遺存。
全村已有中專以上畢業生28名,本科 名,適齡兒童全部接受正規教育。
下東河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戰期間犧盟會曾在此工作過;改革開放初期(20世紀90年代左右),山西省下派工作組在此扶助村兩委工作,並與1999年成功引水,市、縣、鎮有關領導在此剪彩。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及全體村民開拓進取,共同努力,分別在2009年完成了“安全飲水”工程,即自來水戶戶通;2010年黨員活動中心和文體場所的改擴建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村主幹道路的硬化、美化;2011本村的“一村一品”——生態養殖園的建成和村建築文物福興院的修繕工程的竣工,進一步改善了民眾生產生活的環境,讓民眾共享改革的成果。

古建築

福興院 (Fu xing yuan),該院建由已久,有碑文記載,該院始建於乾隆42年(1742年),早在清道光年間(1822年)重新修繕過一次,至今已有269年的歷史。
該院座北朝南,整體建築宏偉龐大,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分為正殿、關爺殿和奶奶殿,兩側有東西院房和東西配房,沿南北中軸線有戲台、山門及東西耳樓,總計28間,僅石柱32根、石雕座及石像等36尊,特別是木工雕藝,雕梁畫柱精細,飛禽走獸活現,是典型的清代建築代表作,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旅遊文化價值,是我縣一處珍貴的古代歷史文化遺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